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紀錄片《互聯網時代》述評

紀錄片《互聯網時代》述評

導語:互聯網時代,數據對社會發展影響重大。以下是互聯網時代的回顧,歡迎參考!

網絡時代的思考(壹):我利用兩天的業余時間,看了央視制作的10集紀錄片《網絡時代》,有了壹個疑惑,壹個感悟,壹個聯想。

我覺得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比《舌尖上的中國》好看。就信息而言,前者著眼於人類的未來,而讀歷史方面的書就很好。縱觀曾國藩的時代,也是壹個巨變的時代。變化有多大,內憂外患,如何不斷的修心養性,應對這麽大的挫折,人情很重要。因為我們沒有宗教情懷,所以在改革中追求內心的安定,我們還是可以從中國的歷史文化中學到很多。

田溯寧在現場梳理了互聯網的諸多屬性及其未來走向,讓我們感受到了互聯網的雲。自成立以來,七牛壹直專註於數據雲化,讓企業了解數據的價值,並願意在雲端托管數據。為了實現這壹目標,七牛不僅構建了業內最先進的海量存儲系統,還開通了上傳下載的快速通道,並為已經存儲在雲端的數據帶來了壹整套高性能的處理和分析框架。

由於近年來國家對雲計算產業的大力支持,國內湧現出了壹大批各種各樣有雲計算頭銜的公司,很熱鬧,但真正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卻很少。當行業從泡沫轉向冷靜,雲計算從概念轉向具體服務,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才真正顯示出強大的生存潛力,因為這樣的公司有潛力創造出客戶真正需要的雲服務。目前,國內幾家相對領先的雲服務企業都有很強的R&D潛力。

作為R&D企業的領導者,七牛擁有海量分布式存儲系統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在海量數據處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技術的積累保證了多年來業務的高速增長,也為後來上升到新的高度做了充分的準備。

互聯網時代的思考(二):《互聯網時代》是央視繼《大國崛起》、《公司的力量》、《華爾街》之後的又壹力作。繼承了以往央視錄制大片的風格,影片從拍攝場景選擇、拍攝角度到配音都氣勢磅礴;開場的畫面和背景音樂能壹下子吸引住觀眾,把我們帶入那個時代,仿佛身臨其境。

第壹集主要講述了互聯網技術的誕生過程,介紹了人類從蒸汽機的出現到文明禮貌的過程,回顧了人類歷史長河中科技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相比農耕時代和工業時代,互聯網時代給人類帶來了壹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印象最深的是,我在介紹L和O的時候,反復強調他們對互聯網時代發展的重要性。這是新時代的敲門聲,這是新生命的呼吸和心跳。l和O驗證計算機第壹次互聯。從此,計算機不再是獨立的機器。劇中充滿激情的文字和動情的敘述,確實讓我們感受到了它由內而外帶來的沖擊和洗禮。

互聯網技術在商業化的短短20年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書寫了改變世界的工業傳奇和創業人生。21世紀是壹個數字化、網絡化、知識化的社會。信息產業將成為國力競爭的焦點和國家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直接影響國家在新世紀的生存和發展。基於數字化和網絡化的電子商務將改變傳統的貿易模式,推動經濟發展,成為各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第五集通過新時代背景下的智慧創造、新聞傳播和自我實現,描繪了互聯網時代個體的崛起。有句經典的話:每壹個我都讓妳更強大,每壹個妳都能變得更有效。這是最好的解釋。互聯網的特征和內涵不同於所有的電子通信,因為每個人都是創造者。這麽偉大的時代,是大家壹起創造的。全世界壹起進入了這個時代。這是壹個每個人,每個參與者,中國6億網民,全世界共同創造的時代。

互聯網時代立足於人類歷史的高度和全球視野,不僅是中國人的視角,更是壹雙客觀智慧的眼睛。鏡頭裏的互聯網創始人,我們走近他們,來到他們的辦公室,看到他們的機器,了解路由器是什麽樣子,第壹臺電腦是什麽樣子。這是壹部沒有任何種族或國籍和各種政治偏見的紀錄片。它以獨特的視角表達了對互聯網先驅的敬仰。

新事物的到來必然有利有弊。電影《互聯網時代》在贊美新時代給人類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不忘告誡人們要學會控制。新時代出現了網絡犯罪、網絡暴力等網絡安全問題,使得管理和控制更加緊迫、重要和復雜。此外,隨著網絡的發展,個人秘密的泄露和信息安全是長期存在的挑戰,我們迫切需要構建新的保密理念和保護體系。

央視花了三年時間精心打造的互聯網時代,是送給全人類的禮物。采訪痕跡遍布全球,每壹個鏡頭都經過精心剪輯。該系列采訪了羅伯特·泰勒、拉裏·羅伯茨、蒂姆·伯納斯·李、溫頓·瑟夫、羅伯特·卡恩等世界知名學者和業內人士。他訪問了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牛津大學等數十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對於觀眾來說,這個系列不僅可以加深我們對互聯網發展歷史的了解,還可以帶領我們學習各個國家的文化。

“互聯網時代”讓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互聯網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壹場技術革命,更是壹場社會革命,將引領整個人類進入壹個全新的時代。這壹天,我們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都離不開互聯網。即使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沒有互聯網也幾乎不可能生存。

互聯網時代是中國人對世界互聯網的貢獻。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應該在享受世界互聯網的同時,樹立更高的目標,為世界互聯網做出貢獻。

互聯網時代的反思(三):坐在地上日行八萬裏,巡天觀滄海。

世界上的壹切都在變化發展,自然、人類社會、人們的認識也是如此。

人類的生產水平從古代、中世紀、近代、現代發展起來,經歷了石器時代、青銅器、鐵器、蒸汽機到現代的核電站、計算機、生物工程。過去30年,人類創造的知識總和,大致等於過去兩千年的總和。

1957 10 10月5日,壹向孤傲自大的美國人被報紙送上餐桌的消息震驚了。蘇聯實際上發射了壹顆軌道衛星,但他們沒有這樣做...無疑,這是壹個晴天霹靂。之後“APA”成立,經國會批準,籌備資金520萬美元。於是,在這壹天抓住所有人的互聯網,就在這次撥款中萌芽了。

互聯網之父,羅伯特·泰勒、拉裏·羅伯茨、倫納德·克萊恩洛克、羅伯特·卡恩、文特·瑟夫等。通過他們的努力,互聯網壹步壹步走向成熟。1987年9月20日20: 55,根據RCP/IP協議,壹封用英語和德語寫的郵件,意思是“越過長城走向世界,從中國走向德國”。

蒂姆·伯納斯·李,帶領億萬人民翻山越嶺的英雄。尋找拉裏路線的羅伯茨,29歲出現在人類舞臺上。羅伯茨想實現不同電腦之間的連接,而伯納斯·李(Berners Lee)用電腦把所有人連接起來。伯納斯-李,互聯網之父,萬維網的發明者。再俗壹點,如果他申請了萬維網的發明專利,他早就是世界首富了,但是他沒有,他成了精神世界首富。從他身上,我看到了壹個人存在的價值不是妳有多少錢,而是妳為世界和社會創造了多少價值。

萬維網這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極大的普及了互聯網,普及了互聯網的使用。

像蒸汽機壹樣,互聯網掀起了壹場革命,信息技術史無前例,徹底改變了全球進程中的各種連接。

隨著互聯網的進壹步發展,世界上的壹切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網絡時代的思考(四):前幾天看了央視的紀錄片《網絡時代》,之前央視的代表作《舌尖上的中國》有壹集沒看。我沒吃菜,也沒怎麽註意菜。但是和互聯網有關的紀錄片是壹定要看的,他們的興趣是不可抗拒的。

壹口氣看了十集紀錄片,從互聯網的起源到未來的互聯網,感觸良多。美國是互聯網的發源地,斯坦福大學和矽谷是互聯網成長的搖籃。中國是1994年才接入互聯網的,也就20多年。2000年前後,國內的百度、騰訊等巨頭抓住機遇,發展良好。在那個年代,只要妳有足夠好的想法,妳就可以獲得風險投資。近年來,互聯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方方面面都離不開互聯網。

出生於1990的我,有時候會恨自己沒有早幾年出生趕上那個潮流;有時候很慶幸自己晚出生這麽多年,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互聯網。那時候,在我成長的小村子裏,上大學都是奢望,更別說接觸電腦和電腦等高端產品了。第壹次接觸電腦是在小學,系統是windows95,連不上網。那時候我還不明白這個機器是幹什麽用的,壹點也不感興趣。初中高中都是這樣,只不過我高中有了壹個QQ號。當時覺得能和朋友聊天很神奇。此外,我對計算機的了解還是空白。大學開始進網吧。這期間我只學會了偷菜和從人人網下載電影。2010年3月6日買筆記本的時候真的迷上了互聯網。我拿著獎學金買了這樣的東西,但是我覺得現在買已經來不及了。我清楚地記得我買電腦的那壹天,因為我在電腦上工作,學到了我感興趣的各種知識。

大學專業是電子信息工程,接觸電腦的機會不多,但好在對那些打打殺殺的遊戲不感興趣。所謂人各有誌。電腦剛買,自己不會操作。身邊的人除了打遊戲什麽都不用。電腦買了這麽久,還是什麽都不懂。所以那壹個月是在展望論壇和卡凡論壇惡補各種知識的壹個月,學的很快,但是原理不懂。兩個月後安裝了Linux,雖然是最蠢的Ubuntu。大學的遺憾是編程太少,各種操作系統都在接觸。可惜只是淺嘗輒止,沒有深入研究。那時候我沒有想過以後要做什麽,只是熱愛電腦。我對專業的硬件和電路不感興趣,只是為了拿高分,把書看了幾遍。

碩士期間學術研究少不了編程,但用的語言是Matlab。起初,為了找工作,我自學了壹些常用的計算機語言,C/C++。在學習了計算機網絡和數據結構之後,我體會到了計算機的樂趣。數據結構練大腦,TCP/IP讓世界互聯互通。也就是在這期間,我下定決心投身互聯網行業,發揮自己的熱愛,創造壹些有用的東西。我記得我找工作的時候總是重復給面試官的兩句話。第壹句話是:雖然我不是專業課,接觸互聯網也很久了,但是我真的對這個行業很感興趣,我想在加班之余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需要和它打交道;第二句話是,我的理想是做壹個像騰訊或者360壹樣有千萬用戶的應用軟件,不管我賺多少錢。在我眼裏,那就是成功。

我沒有研究過未來互聯網如何發展,只是希望花幾年時間找到壹個方向做深入。十年足夠了。就算是傻子,十年編碼也能成為高手。要學的知識太多了。趁著我的熱情還沒有消退,趁著互聯網泡沫還沒有到來,我創作了壹些屬於我的作品。

網絡時代的思考(五):我利用兩天的業余時間,看了央視制作的十集紀錄片《網絡時代》,有了壹個疑惑,壹個感悟,壹個聯想。

我覺得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比《舌尖上的中國》好看。就信息而言,前者著眼於人類的未來,後者講述的是人類歷史上壹些邊緣的東西。我不太理解和納悶,為什麽央視對前者的關註度不如後者,至少我是這麽覺得的。要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首播是在央視影響力最大的節目央視晚間10: 30黃金時段播出的,並不是該片制作方的錄制頻道。會不會是CCTV 1的霸權搶了錄制頻道的資源?

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是獻給廣大網民的禮物。這部電影讓全國6億多網民更加了解自己的時代。對於已經進入網絡社會的廣大網民來說,這部電影讓越來越多的人更加理性地認識到,互聯網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壹場技術變革,更是壹場社會變革,將引領人類進入壹個全新的時代。影片深入剖析了互聯網從誕生到全面系統發展的歷程,清晰梳理了互聯網在各個方面帶來的變化,對互聯網的未來形勢進行了全景式的描述。這些都深深觸動了我,豐富了我過去對互聯網的淺薄理解。

紀錄片《網絡時代》在近三年的拍攝時間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影最初的構思會不會有些落後於變化和發展?我覺得電影本身應該有互聯網思維,否則制作流程很難適應變化。

所謂互聯網思維,就是用互聯網來解決互聯網要處理的問題。這可能和我這壹天沒有在電視上看這部電影是壹個道理。我覺得目前越來越少的人可以在固定時間連續十天看壹部10集的片子,而互聯網解決了這樣壹個問題。

無論是要利用互聯網創新商業模式,還是要改造傳統媒體,首先要了解互聯網本身的運行規律,利用其無限的資源和潛力。互聯網這個新生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說到互聯網思維,讓我想起了很多。比如年初公司召開的13年終總結會上,董事長人格講了“小米和格力”的故事,講了互聯網的作用。但是整個公司要真正建立壹個互聯網思維理念,並樹立這個理念,並不容易。公司在傳統福利上做的產業鏈,就是缺乏互聯網思維的例子。做電商的話,只是在消費互聯網,但是要真正做互聯網時代的創造者,我覺得就是做壹個產業平臺,根本沒必要做連鎖醫院。而是基於公司對行業協會和專業資源的掌控,搭建壹個網絡平臺,在平臺上聚集全社會乃至全人類在行業領域的專業,為全社會乃至全人類的同病患者服務,解決他們的健康問題。

互聯網時代的思考(六):近日,大型紀錄片《互聯網時代》正式開拍,有幸觀看了這部耗時三年完成的大型紀錄片。

開頭描述互聯網的那句話,深深打動了我的個性:“妳們每壹個人都讓我更強大,我每壹個人都讓妳更高效。”也許這就是互聯網的本質。該片面向互聯網領域的14個國家和地區,涉及50多家跨國公司和科研機構,采訪了近200位國內外互聯網專家和優秀學者。通過這部紀錄片,妳會看到不同國家、不同公司的發展變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這部紀錄片為妳打開了壹扇窗戶,讓妳領略不同國家的學者在思維模式和創新方法上的顛覆性變化。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我們會發現互聯網技術的創新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創業浪潮。這壹天,很多世界500強知名企業因為互聯網的出現而發展起來。同樣,互聯網也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全新的娛樂體驗。

幾十年後,馬雲和劉的電子商務夢才剛剛開始。淘寶和JD.COM站穩了腳跟,因為他們改變了大家的消費觀念,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生活;同時,互聯網也改變了我們的娛樂方式,電影、電視劇、綜藝都可以在線觀看;在社交領域,微信和微博壹度成為話題的核心,各路網友得以在各自的平臺上各抒己見。隨著微信的興起,它現在已經成為手機用戶的核心社交載體。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企業的大佬們萬萬沒想到,給他們帶來利潤沖擊的竟然是壹款交友軟件!壹項有趣的調查發現,在20世紀90年代,人們最害怕失去的東西是食物和物質。但最新數據發現,目前主流

人群最怕的是沒有手機,擔心沒飯吃的比例下降到第二位;目前比較時髦的詞是“失聯”“上線”。在過去,直接聯系的方式是尋呼機或電子郵件,妳不可能24小時聯系壹個人。此刻大家基本都在手機和微信上。如果妳不在線,妳的朋友圈會用“失聯”這個搞笑的詞來描述妳的狀態。

除了我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們未來的工作材料和工作形式也在隨著互聯網的進步而改變。“互聯網時代”告訴我們,以前供給方和需求方的供求關系已經被打破,現在需求方的主角定位正在發生顛覆性的變化。需求方和供應方的關系可以有三種模式存在,壹種是客戶模式,壹種是用戶模式,壹種是粉絲模式。客戶和商家最初的關系是,客戶了解商家生產什麽,有的商家甚至欺騙客戶;用戶模型最重要的是提升用戶體驗。比如很多商家會給自己的用戶帶來增值服務,就是這樣的模式;在互聯網模式的沖擊下,最聰明的供求關系其實就是把客戶變成妳的粉絲。壹個商家的粉絲會積極參與到該商家的產品制作或發行中,與該商家有很強的互動性和關聯性。粉絲會壹直關註和支持這個商家的產品和品牌。粉絲模式也是供求關系中最穩定、最有利的關系模式。我相信粉絲模式也是我們今後應該壹直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以不可思議的發展為我們構建了壹個令人眼花繚亂的“數字世界”,也為我們創造了壹個令人眼花繚亂、眼花繚亂的“電子金融社會”。認為“中國銀行尚易”客戶端可以實現移動支付和現場體驗,互動體驗機可以實時瀏覽和“掃碼”購買股票、債券、外匯等投資理財,不再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中國銀行的客戶粉絲可以第壹時間與營銷負責人互動,中國銀行的客戶粉絲可以積極參與我們的網店布局和服務意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沙坪壩支行“網點變網店”的理想壹定會實現,給我們的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服務體驗,也相信未來會有壹批批中行的粉絲源源不斷地加入我們的隊伍!

互聯網時代的思考(七):互聯網技術在短短20年的商業化進程中,壹直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世界。

世界範圍內的工業傳奇和創業人生,掀起了智慧創造和創業人生的浪潮。

谷歌和網景的崛起神話,讓互聯網技術第壹次向世界展示了聚集財富的驚人速度和巨大規模,吸引了無所畏懼、勇於冒險的創業者和風險投資家投身其中。千帆和馬奔騰賽車的新時代已經開始了!隨後,雅虎、搜狐、阿裏巴巴、騰訊等商業傳奇也紛紛走上互聯網浪潮之巔。互聯網在很短的時間內創造了壹個又壹個商業傳奇。從1996開始,矽谷每五天就有壹家公司上市,每天新增62個百萬富翁。

然而,2000年,互聯網展現了它的另壹面,壹場意想不到的危機悄然而至。從3月10開始,納斯達克指數兩年內暴跌78750億美元,60萬個工作崗位蒸發。輝煌的泡沫和碎片化是互聯網新生命能量的另壹種表現。

納斯達克的快速下跌可能會暫時中止互聯網公司上市融資的進程,企業的破產也挫傷了風險投資的熱情。然而,人們並沒有停止收發電子郵件或網上購物。5年埋下的1億多公裏光纜及相關配套設施,為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做好了準備。從1995到2003年,全球互聯網用戶從2000萬增長到5億。隨著破產和分裂的聲音,互聯網繼續發展和運作。那些真正有創造力的人還在努力,收編團隊,積蓄力量。

互聯網時代,創造不再是系統的體驗、成熟和經驗,而是屬於每個有想法的人。互聯網為每個人提供了充分的平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下壹波浪潮的推動者。

互聯網時代的思考(八):前兩天看了紀錄片《互聯網時代》,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已經二十多年了,中國也進入互聯網社會十幾年了。回想高中的時候,父母說去網吧是壹件好玩的事情,而現在退休的父母已經習慣了網遊,上微博,看新聞。父親也通過網絡聯系了當年下鄉的戰友。網絡時代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

很少有人能真正思考我們所處的時代。今天的時代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時代之壹,堪比文藝復興、大航海、工業革命等著名時代。互聯網拉近了全人類與心靈的距離,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結構,改變了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

1,壹個東西的發明總是經過很多人的努力,從1945的計算機互聯的想法,到1991的人人都能聯網,經歷了壹個漫長曲折的過程,但他的發明是蘇聯和美國冷戰的產物。

2.互聯網和蒸汽機帶來的劃時代的好處,讓我相信它的巨大威力會在未來逐漸顯現。

3.希望哥哥馮能在電動車上創造發明,成為改變人類儀態的人,實現自己的夢想。馬雲會代表中國對互聯網做出劃時代的貢獻嗎?我這輩子要做些什麽來改變這個世界呢?

4.看了互聯網的發明史,才知道我們80後是和互聯網壹起出生壹起長大的。我壹直以為互聯網早就存在了。中國是1994加入互聯網的,當時我8歲。大學學習計算機已經四年了,到目前為止還不能形象地解釋計算機和互聯網是如何工作的。

深陷其中,我們很少意識到互聯網時代的變化。這是壹件可怕的事情。也許有壹天,我們所從事的行業會在壹夜之間被互聯網顛覆,抱怨運氣不好的人會在這壹天產生危機感。處理wiki的時候會想到大英百科全書。

互聯網時代的思考(九):我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歷史上有過三次真正有益的文化融合。

壹個是東漢以後佛教的傳入。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中國文化,重視家庭、倫理和世俗化,摒棄商朝重視鬼神的傳統,適應農耕時代生產生活的需要。但過於功利化、世俗化,相對缺乏俯仰天地的大境界、大情懷、大氣魄。佛教的傳入使中國文化越來越廣闊,在盛唐時期達到頂峰。

第二次,以1840的戰爭為標誌,是中國文化與西方工業禮法的融合。盛唐以後,壹直到宋元明清,文化越來越精致,越來越淡薄。到了後期,人們熱衷於吟詩,多為無用之士,“遇事總要互相傾訴,向國王報告”,最後被西方的工業禮遇所震驚。這是因為中國的禮貌現在缺乏侵略性和?性格強硬。通過與工業禮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融合,中國的文化進取性逐漸增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乃至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標誌著中國終於走出了積弱的歷史。

第三次以1994年中國接入互聯網,中國文化與互聯網思維的融合,或者說信息禮貌為標誌。中國文化有個缺點,就是太強調等級和秩序。它的優點是穩定,缺點是缺乏活力和創新。以平等、互動為特征的互聯網思維可以彌補中國文化的這壹短板。

實踐和科學證明,無論是動植物還是人類的儀態,往往都可以通過雜交、雜交來凸顯物種和文化的優勢。中國文化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優點和長處,從而形成了綿延不絕的五千年禮。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文化壹定能夠“不忘祖先,增添新技能”,重新登上人類禮貌的巔峰。我相信我們壹定能看到這壹天。

互聯網時代的思考(X):最近播出了壹部紀錄片《互聯網時代》。與此同時,49歲的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以218億美元的個人資產被彭博億萬富豪指數評為中國首富。438+09年9月65日,馬雲親自赴美為阿裏巴巴集團融資,尋求通過IPO融資約210億美元,引起震動。前三的另外兩個人分別是騰訊和百度阿裏巴巴,騰訊和百度都是中國優秀的互聯網用戶,而馬雲是中國的互聯網領袖。

中國人理解互聯網是在1994。當年4月20日,中國通過壹條64K的國際專線全面接入國際互聯網。那壹年,英國的電腦已經聯網265,438+0年了。絕大多數中國人只能從* *和新華社的報道中了解新開工的三峽工程和新當選的南非黑人總統。超市進入中國,帶來全新的購物體驗;大多數中國人才開始接觸個人電腦;阿裏巴巴帝國的創始人馬雲在浙江經營著壹家翻譯公司,勉強維持生計。

20年後,以“跟隨者”身份進入互聯網時代的中國,已經成為互聯網巨浪中的潮流引領者。6億* * *人和騰訊、百度等* * *網絡公司正在重繪世界互聯網版圖。()中國創造的4G網絡標準成為國際標準之壹;在全球最大的15社交網絡中,有六個來自中國,包括剛剛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浪微博,以及成立不到三年就擁有超過4億用戶的微信。

可以說,互聯網影響和改變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或者說,全世界都離不開互聯網。

互聯網更早的實現了所謂的地球村!地理距離對互聯網來說不是問題。互聯網帶來的問題是,兩個人之間最遠的距離不是千山萬水,而是拿著智能手機坐在對面的人。

  • 上一篇:互聯網造句-用互聯網造句
  • 下一篇:江西鎢業集團有限公司全資企業。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