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結合當前我國企業改革的實際談企業改革的思路與方法

結合當前我國企業改革的實際談企業改革的思路與方法

當前深化國企改革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 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研究室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走過了20多年的風雨歷程。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 的《中***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指導國有企業 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按照中央精神,各地區、各部門和廣大企業大膽實踐 ,紮實工作,如期基本實現了國有企業改革與脫困三年目標。當前,國有企業改 革正向縱深發展,總的形勢是好的。但也有壹些問題值得引起高度重視,要求我 們必須進壹步把思想認識統壹到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上來。這對於順利推進國有 企業改革和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壹)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要全面貫徹“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 不為”的方針 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是黨的十五大作出的壹項重大決策。十五 屆四中全會進壹步把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改組國有企業確定為指導國有 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壹項重要方針,明確提出在調整和改組中要堅持有進有退,有 所為有所不為。這是壹個積極的方針。“進”和“有所為”是發展,“退”和“ 有所不為”也是為了更好地發展。進與退、為與不為,是壹個有機的整體,必須 全面理解,準確把握。 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是針對 國有經濟分布過寬、整體素質不高、資源配置不盡合理的實際情況提出來的。幾 十年來,由於國有企業只“生”不“死”,積累了壹大批早已失去競爭能力的企 業。建立和健全企業退出通道,使這些企業退出市場,是近幾年從戰略上調整國 有經濟布局的壹個重要方面。在這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並且要進壹步加大 力度。要繼續壓縮過剩生產能力,對產品沒有市場、長期虧損、扭虧無望的企業 和資源枯竭的礦山實施破產關閉。依法關閉浪費資源、技術落後、質量低劣、汙 染嚴重的小廠小礦。與此同時,競爭性領域有壹定實力的企業,要吸收多方投資 加快發展;對產品有市場,但負擔過重、經營困難的企業,要通過兼並、聯合等 形式進行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盤活存量資產。根據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需要 ,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減持國有股等方式,使國有資產從某些行業或企業部分 或全部主動退出,以集中力量,加強重點,提高素質,或用於支付必要的改革成 本。在我國目前情況下,國有經濟的“退”比“進”在某種意義上難度更大,更 需要穩步有序地進行。確實該退出的,也要充分考慮我國資本市場的發育程度和 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全程度,註意處理好改革與穩定的關系,規範操作,平穩推進 ,做到退而有序。 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是為了 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國有經濟是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發 展起來的,在工業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仍然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 ,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參與國際競爭的主力軍。為保證國民經濟持續穩 定發展,在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行業、提供重要公***產品和服務的行 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幹企業,國有經濟要占支配地位, 支撐、引導和帶動國民經濟發展,在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目標中發揮重要作用。面 對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迅猛發展的新形勢,面對在新世紀加快推進信息化、工 業化的新任務,面對加入WTO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 作用,特別是以國有經濟為主體的大企業的作用。在調整國有經濟戰略布局的過 程中,要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步伐,大力推進高新技 術產業化,著力培育壹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能力強的大公司和 企業集團,發揮這些企業在資本營運、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優勢,使它 們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和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力量。國有經濟要真正做到進而有 為,必須在深化改革的基礎上,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探索能夠極大促進生產 力發展的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尤其是優勢企業通過規範 上市、中外合資、相互持股等形式,改為股份制企業,發展混合經濟,吸引和組 織更多的社會資本,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 國有經濟布局有進有退的調整,要通過市場來實現。在競爭性行業,國 有企業作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和獨立法人,與其它所有制企業壹樣,要平等參與市 場競爭。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能否生存和發展,從根本上說取決於企業的競爭 力。經過多年的改革和發展,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許 多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長壯大,湧現出壹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能力、科技 開發能力和抵禦風險能力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實踐證明,國有企業是可以搞 好的,包括國有經濟在內的公有制經濟與市場經濟是可以結合的。 對國有經濟進行有進有退的調整,是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 度的要求。只講進不講退,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理解為國有經濟的比重越高越好 ,是片面的;只講退不講進,把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理解為國有經濟比重越低越 好,也是不正確的。國有經濟的進和退,需要從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出發,各個 地區的情況也不壹樣,不能刮風,不能搞“壹刀切”。退與不退,主要根據企業 的市場競爭狀況,由市場來決定,不能從概念出發,用計劃經濟的辦法,搞行政 命令。有些地方壹些同誌把國有經濟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戰略性調整, 簡單化地演繹為“國退民進”,提出“國有企業要從壹切競爭性領域退出”,有 的甚至下指標,提任務,定時限,要求國有企業從競爭性領域全部退出。這些言 論和做法不符合中央的方針,也不適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容易造成思想混亂,幹 擾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甚至有可能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我們必須全面理解和 正確貫徹中央的方針,把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所有制結構 調整很好地結合起來,做到進而有為,退而有序,抓大要強,放小要活,提高國 有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 (二)進行股份制改革要保證出資人和債權人的權益不受侵害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必須做到產權清晰。對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革,有 利於明晰產權關系,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有效途徑。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對 股份制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黨的十五大指出,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壹種資本組 織形式,有利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於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資 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對城鄉大量出現的多種多樣的股份合作制, 要支持和鼓勵,並不斷總結經驗,使之逐步完善。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提出,國 有大中型企業尤其是優勢企業,宜於實行股份制的,要通過規範上市、中外合資 、相互持股等形式,實行股份制。十五屆五中全會進壹步明確,要鼓勵國有大中 型企業采用上述形式實行股份制。近年來,按照中央的方針,壹大批國有大中型 企業進行了股份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框架,促進了企業經營 機制的轉換,激發了企業的活力,調動了職工積極性。各地在采取多種形式放開 搞活國有小企業的過程中,也進行了產權制度改革的實驗。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 上,繼續積極探索,逐步規範,進壹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股份制改革所涉及的產權變動,必須由所有者作出決策並監督實施。為 此要按照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四中全會確定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探索建立國有 資產管理、監督、運營體制,在改制過程中使企業出資人到位,落實產權責任。 企業改制是壹項政策性很強的復雜工作,壹定要在出資人到位的前提下,規範操 作,確保出資人的權益不受侵害。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 件下,依法保護出資人、債權人和職工的合法權益,是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 和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基本前提。在國有企業改革特別是涉及產權結構變動的改 革中,首先要落實產權責任,保護好出資人和債權人權益。要合理評估和界定國 有資產的數量,公正、合法、合理地進行產權的變動,妥善處理銀行貸款、借款 、應付貨款等各種債務。國有企業的出資者是國家,保護出資人權益就是保護國 家的利益。近年來,許多地方在這方面積極探索,積累了壹些經驗。但也有壹些 地方在改革中,在出資人不到位的情況下,把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變成了半賣 半送或明賣實送,甚至無償量化給個人。在實際操作中,采取資產縮水、誇大虧 損

  • 上一篇:檢查機關為農民工討薪3.4億,如何更加有效為農民工維權?
  • 下一篇:聚財木魚是正規培訓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