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個穆斯林碗
臨清清真八大碗,包括烤肉、燉肉、磚橋哥、松花羊肉、清肉丸、扒雞、紅燒肉、雜肉等,是回族同胞結合當地飲食習慣形成的獨具臨清特色的清真飯菜,是臨清與漢族飲食文化融合的結晶。
2.北京集美的腐乳
臨清北京腐乳。是臨清集美醬園的傳統產品,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據說清朝乾隆皇帝乘船沿運河南下,在臨清鳳凰嶺下船。當地官員贈送的是集美醬園制作的紅豆腐,深得常識,目前這批紅豆腐是向朝鮮進貢的。民國初年,集美醬園與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濟寧的“玉堂”齊名,並稱為江北四大醬園。
3.劉紮托拜仁
餃子白仁是臨清劉坨子鎮出產的特色食品,這種白仁就是花生仁。百仁對制作工藝非常講究。衡量其質量的標準是,要色澤鮮艷,酥脆可口。臨清市梓潼、洽洽等地的百仁完全符合上述要求。制作工藝大致分為去皮、鹽浸、曬幹、油炸、去皮四道工序。色澤鮮艷,酥脆可口。
4、桃園醬牛蹄
臨清醬牛蹄是山東傳統名菜,是魯菜經典。臨清回族王創制的清真菜肴,牛蹄選用上等全牛蹄,用秘制配料腌制,輔以桂皮、白芷等十八種香料,慢燉八小時而成。牛蹄富含膠原蛋白,脂肪極低,慢燉無膽固醇。
5.八寶袋裝雞
臨清八寶袋雞始創於清朝同治年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盤子裏的巴貝奇雞看起來像壹只深紅色的整雞趴在地上。吃起來爛而脆,既有雞肉的異香,又有山珍海味的鮮美,是宴席上的壹道佳肴。河南滑縣的八寶袋雞和道口雞德州的扒雞屬於運河沿岸的熟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