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信息產業在美國gdp中的產值是多少?

信息產業在美國gdp中的產值是多少?

65438年2月26日23時39分我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比較研究。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在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同時,“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讓壹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壹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這為我們正確認識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堅定了非公有制經濟快速持續發展的信心。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市非公有制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截至2002年底,非公有制經濟已占全市GDP總量的35%,十個縣的非公有制經濟平均已占全縣GDP總量的36%,最高縣的非公有制經濟已占GDP總量的53%。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推動市縣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和新增就業的主要渠道。但是,與全省、全國相比,特別是與珠三角、長三角等發展較快的地區相比,我市縣域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仍然緩慢,“創富源泉”尚未“充分流入”,正所謂:縱向比,有發展;橫向比,差距大。本文從分析我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現狀入手,將其放在全省、全國的大局中,與壹些發展較快的市縣進行比較研究,找出差距和不足,提出對策建議。

壹、發展現狀

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市非公有制經濟從農業、手工業、服務業、大工業乃至新興產業不斷拓展,涉及領域不斷擴大,特別是近五年來,發展速度不斷加快。

從非公經濟的發展來看,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壹是從1978到1989。這是禁區開始被打破,個體經濟迅速發展,民營經濟開始被認可的階段。第二個是1989到1991年。這是強調清理整頓的階段,也就是徘徊發展的階段。第三個是1992轉1996。這是非公有制經濟再發展的壹個階段,但是有壹定的波動。第四,1997到現在。這是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階段。截至2002年底,全市共有個體工商戶130178戶,從業人員203217人,註冊資本105422萬元;私營企業6511,從業人員91,776人,註冊資本243243萬元。與1997相比,個體工商戶總數、從業人員和註冊資本分別增長65.5%、64.3%和159.5%。私營企業總數、從業人員和註冊資本分別增長174.6%、158%和430.5%。非公有制經濟總量占全市生產總值的35%,成為全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支撐點。從總體上看,我市非公有制經濟已進入資本原始積累向二次創業的過渡期。

非公有制經濟產業比較齊全。據統計,今年壹季度全市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的基本情況如下:

表1:全市個體工商業基本情況

項目戶數(戶)註冊資本從業人員(人)(萬元)

農林牧漁業557 780 1001.00

采掘業44 152 156.00

制造業10258 19907 11183.00

運輸16754 22257 45640.00

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81585128611 36428

社會服務業16958 257118702

其他行業2289 3563 1616.00

根據表1,從個體工商戶的構成來看,農林牧漁業、采掘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批發和零售業、餐飲業、社會服務業等六大行業的個體工商戶占個體工商戶總數的比重分別為8.2%、0.4%、13%、63.4%、13%和65438。從事交通運輸和批發零售貿易的個體工商戶是全市個體工商戶的主力軍,占全市個體工商戶總數的60%以上。從註冊資本分析,農林牧漁業、采礦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批發和零售業、餐飲業、社會服務業等六大行業註冊資本占註冊資本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1.2%、0.9%、43.4%、34.6%、8.3%和1。交通運輸、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占大頭。

表2:私營企業基本情況

戶數(戶)投資者人數(人)從業人員人數(人)註冊資本(萬元)

農林牧漁業189 443 2562 9485

采掘業114 201 1242 7071

制造業2303 4739 38266 102707

建築業285 671 8287 22635

交通188 261 1515 5500

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2093 4219 19344 59844

社會服務業792 1384 5870 21404

其他線路來233 409 2554 7021

總計6157 12327 79640 235667

根據表2,我們仍然從私營企業數量和註冊資本兩個方面對全市私營企業的基本構成進行簡單分析。從私營企業的行業分布來看,農林牧漁業、采礦業、制造業、建築業、運輸倉儲業、批發和零售業、餐飲業、社會服務業和其他行業的私營企業數量分別占全市私營企業總數的3%、43.9%、2.4%、34%、12.9%和3.8%。全市私營企業主要分布在采礦業、制造業、建築業和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占全市私營企業的近80%。從註冊資本的構成分析,六大行業依次占註冊資本總額的4%、56.2%、2.3%、25.4%、9%、3%。采礦業、制造業和建築業的註冊資本僅占私營企業註冊資本總額的近60%,其次是批發零售業和餐飲業,占25.4%,其余行業不到10%。

表3:十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情況

項目個體工商戶數量(個)私營企業數量(個)非公有制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數字

(壹)註冊資本

戶數(萬元)

(壹)註冊資本

國內生產總值(萬元)

非公有制經濟生產總值(億元)

(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

寶雞縣22903 16578 934 35984 20.09 8.6 42.8%

岐山縣15340 8028 561 24660 17 5.9535%

鳳翔縣10130 3901 367 16843 20.76 4.9 23.6%

梅縣4294 5720 321 22856 10.94 5.8 53%

扶風縣5117 5717 220 16298 13 4.5535%

奉賢2653 2057 172 6658 2.48 1.27 51.2%

隴縣2476 1349 114 3086 6.85 2.26 33%

千陽縣1570 799 131 3358 3.29 1.02 31%

太白縣1063119033179620.525%

麟遊縣2749 1099 22 510 2.25 0.68 30.2%

總計68295 46438 2875 132049 98.66 35.53 36%

從表3來看,十個縣的發展極不平衡。五個平原縣的個體工商戶數量、私營企業數量、非公經濟絕對量都遠大於五個山區縣。非公經濟GDP絕對量排名寶雞縣、岐山縣、眉縣、鳳翔縣、扶風縣、隴縣、鳳縣、千陽縣、麟遊縣、太白縣,最高的達到8.9億,最低的太白縣僅達到5000萬。但從非公經濟占GDP總量的比重來看,依次是眉縣、鳳縣、寶雞、岐山扶風、隴縣、千陽、麟遊縣、太白、鳳翔,其中眉縣占53%,鳳翔僅占23.6%。

通過對市縣兩級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1,數量持續增加,發展速度加快。

黨的十五大以來,全市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大發展時期。借助良好的政策環境、寬松的投資環境、成熟的市場環境,誕生了壹批有實力、有規模的非公經濟領軍人物。非公有制經濟呈現強勁發展態勢,數量不斷增加,效益逐步提高。主導產品市場蓬勃發展,固定資產投資不斷增加。非公經濟呈幾何裂變之勢,帶動了千家萬戶。更重要的是,非公有制經濟群體的壯大,反過來又激發了更多的人進入市場,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全面發展。

2.產業分布廣泛,支柱產業初具規模。

我市非公有制經濟廣泛分布於國民經濟的諸多領域,初步形成了壹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產業集群。五大產業:(1)機械電子產業,全市從事機械電子產品加工制造的企業494家,註冊資本1.5億元;(2)醫藥化工:全市從事醫藥化工生產的企業147家,註冊資本8300萬元;(3)建材行業:全市從事建材行業的企業246家,註冊資本3.2億元;(4)食品加工業:全市從事食品加工、生產、銷售的企業360家,註冊資本2.9億元;(5)有色金屬工業:全市從事有色金屬加工的企業34家,註冊資本1.1億元。

3.科技含量顯著提高,高附加值企業不斷增加。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高科技的重要性。壹些原本從事粗加工、勞動密集型行業和領域的民營企業,正在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企業轉移。湧現出寶雞東菱集團、寶雞專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等壹批民營科技界新星。2002年,全市非公有制企業開發新產品199項。截至2002年底,全市非公有制科技企業總數已達1087家。當年技工貿總收入42億元,利潤654.38+0.5億元,納稅總額654.38+0.8億元。

4、經濟實力越來越強,行業呈現多元化趨勢。

近年來,隨著政策環境的進壹步放寬,壹批非公有制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經濟實力大大增強。壹些企業成為這個行業的領頭羊,鑄造了壹批非公經濟的“航母”。全市非公有制企業集團從無到有,發展到18家。與此同時,非公有制經濟產業發展由單壹格局向多元化格局轉變,呈現出多產業發展的多元化趨勢。如聚豐集團,在商貿流通的基礎上,向制造業拓展,計劃建設覆蓋整個關中地區的酒業原料基地,前期投資3000多萬元。萬全集團將經營範圍從餐飲服務拓展到建築等其他領域,投資6000萬元建設了梅縣長興渭河大橋。

5.積極參與國有企業改革。

非公有制企業以租賃、承包、收購等方式積極參與國有和集體企業改革,促進了全市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同時,國企改革也為非公有制經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寬松的空間。截至目前,全市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業總股本74458萬元,其中國有股僅占總股本的15%;法人股占65%,個人股占總股本的20%。此外,非公有制企業還積極參與房地產開發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我市大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第二,比較分析

(1)我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與全國、全省、部分城市的比較。

根據資料,我市與全國、全省、Xi、鹹陽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情況見表4:

表4:我市非公有制經濟與全國、全省及相關城市的比較。

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非公有制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數(壹)註冊資本(萬元)戶數(壹)註冊資本(萬元)數(壹)註冊資本(萬元)

全國是2333萬,3435.79萬億,20285萬,1.8萬億,37.2。

全省800069.37億38.2

Xi安191428 336138 31229 2629237 1684 32621437.5

鹹陽165000 129000 7038 257000 166 23500 40

寶雞130178 105422 6511 243243 1 23000 35

註:表中國家數字為2001年末。

從表4可以看出,我市非公經濟各項指標均低於關中地區的Xi安和鹹陽,非公經濟占GDP的比重不僅低於Xi安和鹹陽,也低於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甚至低於東部發達地區。數據顯示,截至2001年末,溫州非公有制企業占全市企業總數的90%以上,實現工業產值占全市的80%以上,上繳稅收占全市財政收入的71%,創造出口占全市外貿出口總額的98%,就業人員占全市非農從業人員的55%。作為陜西省第二大城市和關中產業帶的重要壹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滯後於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也是制約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壹。

(二)我國非公有制經濟與部分典型縣的比較。

近年來,我市縣域非公有制經濟雖有較大發展,但經濟規模小、比重低。十縣非公經濟總量僅占全市50%左右,對財政和就業的貢獻遠不及發達地區縣(市)。

以位列全國24個百強縣之首的福建省和號稱全國“縣級財政第壹”的廣東省南海市為例:

浙江省長期以來是農業大省,人口多,資源少,人均耕地只有0.55畝。但近年來,進入全國百強縣的縣數逐年增加,進入縣域經濟增長的縣市數量猛增。他們的壹條重要經驗就是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不斷激活市場競爭主體,讓壹切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活力競相生成。零資源、大制造、大機遇、大外貿、大市場、大發展的奇跡不斷湧現,如海寧成為舉世聞名的無牧皮革之都,桐鄉、秀洲建成全國最大的羊毛衫市場,嘉善無林成為木業經濟強縣,平湖無化纖無棉資源成為中國服裝出口第壹縣。

南海市2000年GDP 338.56億元,財政收入67.6億元(2002年達到6543.8+0.08億元)。他們的經驗是在壯大公有制經濟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1992撤縣設市後,根據小平同誌南巡講話精神,壹手抓公有制經濟轉型,壹手抓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動非公有制經濟規模更上壹層樓,南海經濟總量迅速擴大,形成了鋁型材、建築陶瓷、紡織、皮革等在全國占有較大市場份額的大產業。到1997,非公有制經濟總收入達到275億元。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結論後,南海實施“科技興市”戰略,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二次創業”,提出以信息化、全球化、社會化、法制化推進現代化的戰略,大力推進知識經濟和環境經濟。南海非公有制經濟的整體素質和實力進壹步提高。從勞動密集型到技術密集型,從小企業到跨國集團,許多非公企業完成了“脫胎換骨”的轉變,實現了從量的擴張到質的飛躍。現在南海的壹些產品在國內占有相當的產量和市場份額,比如鋁型材和建築陶瓷,分別占全國的40%和30%左右。非公有制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0%以上,對財政的貢獻率達85%。

以湖南省邵東縣、河南省鞏義市縣、河南省長垣縣為例:

2001年,邵東縣GDP 661.7億元,財政收入2.42億元。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省第五,引發了人們關註的“邵東現象”。他們的特點是民營經濟獨樹壹幟。該縣民營經濟已成為縣域經濟的主體,位居全省第壹。民營經濟創造的增加值占全縣GDP的85%,提供的稅收占全縣財政收入的68%,就業人數占全縣勞動力的四分之三。個體工商戶從手搭肩膀的小戶發展到全國1000多家大企業、2000多個名牌產品的總代理和經銷商。民營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企業產品向“高、精、尖”方向發展。邵東有大大小小80多個市場。為什麽我們可以建立壹個,繁榮另壹個?答案是依靠民間資本,讓投資者不僅是投資主體,也是收益和風險的主體。

2002年,鞏義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總產值225億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88%,增加值74.3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6%,上繳稅金2.8億元,占鄉鎮財政收入的47%。吸納的下崗職工占再就業職工的65%以上,直接安置農村富余勞動力143萬人,占全市工業企業就業人數。值得註意的是,1997年,他們通過“摘紅帽子”創新了近百家集體企業,迅速推動了投資體制、招商制度等壹系列制度創新,激活了經濟發展。通過“民營+科技”的創新,他們還與中科院建立了合作關系,組建了政府科技顧問團,建立了產學研基地,引導和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建立自己的技術創新體系。通過政策、科技、項目的扶持,壹批骨幹企業迅速成長,形成了“壹鎮壹品”或“幾鎮壹品”的特色經濟格局。

長垣縣曾經是典型的農業縣、工業縣、財政窮縣、防洪重點縣。歷史上,這裏是壹個被洪水淹沒的地區,地上沒有資源,地下也沒有礦藏。該縣地處河南新鄉、濮陽、開封與山東菏澤之間的邊緣地帶,沒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建國後,國家、省、地方都沒有在長垣設廠,工業投資幾乎為零。令人驚訝的是,全縣2002年GDP從1992年的不足7億元增長到33億元,年均增長19%,經濟實力在全省前進了48位。更神奇的是,支撐長垣經濟的四大支柱產業在這個被稱為“零資源”的地方成長起來:起重機、衛浴材料、防腐建築、烹飪。是什麽原因呢,因為長垣的企業,特別是非公經濟非常活躍。數據顯示,全縣60%的GDP、95%的工業增加值、61%的稅收總額、80%的農民人均現金收入、70%的城市建設投資總額都來自非公經濟。他們在稅收上不對企業征收“過頭稅”,他們放水養魚;在市場準入方面,除國家明令禁止的行業外,所有行業都對非公有制企業開放;還提出企業家要有“政治榮譽、社會地位、經濟效益和商業後盾”,為非公有制經濟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三。差距和不足

從以上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凡是綜合經濟實力較強的縣市,非公有制經濟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非公有制經濟從誕生之日起就學會了在市場經濟的大海中遊泳。面對市場經濟體制框架的不斷完善和新的戰略機遇期的到來,只有堅定不移地發展壯大非公有制經濟,才能激活市場主體,在新壹輪競爭中迎頭趕上。那麽,我們的差距在哪裏?

1,小額,小規模

我市非公有制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吸納勞動力的能力不強。他們大多註冊資本很少。註冊資本10萬元以上的企業只有48家,且大部分集中在市區,縣城更是少之又少。

2.不均衡的發展

市區個體工商戶數量、私營企業數量、註冊資本等指標占全市大頭;縣域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縣域間差距非常明顯。

3.管理體制不順

從市級層面看,市委、市政府在市工商局設立了非公經濟辦公室,具體負責非公經濟的管理和服務,如舉報統計、登記註冊等,但工作人員只有4-5人,力量明顯不足;從縣級來看,8個縣(區)的非公經濟管理和服務職能由工商局具體承擔,3個縣由鄉鎮企業局負責,只有渭濱區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管理和服務跟不上,體制不順,壹定程度上影響了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4.融資難問題突出。

受當前以國有企業為主的宏觀金融政策影響,非公有制經濟的經營資本主要來自自身的原始積累,而通過其他方式贏得的投資相當有限,擴大再生產的潛力有限。非公經濟很難獲得貸款和抵押擔保。非公經濟中長期投資大部分主要通過非正規、小規模集資股權融資獲得。這樣的融資規模小,成本高,風險大,使得投資缺乏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方式單壹,嚴重制約了非公有制經濟的更大發展。

5.發展環境不夠寬松。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壹是現有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落實不到位。比如非公有制企業主和職工子女入學、社會保障等問題仍需進壹步有效解決。二是準入條件高,個體私營企業登記註冊前置審批條件和環節太多,有的還要經過多個部門審核,制約了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三是“三亂”現象依然存在。壹些部門將個體私營企業視為“唐僧肉”,隨意增加企業負擔,甚至利用手中權力人為設置障礙,故意刁難企業主,造成了不良影響。

6.非公有制企業管理模式落後,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大部分民營企業都是家族式企業,實行家族化管理。家族式管理在企業發展初期是合理的,但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家族式管理會阻礙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容易導致家族成員利益與經營目標之間、家族成員之間以及家族成員與企業其他員工之間的矛盾,從而導致管理粗放。另壹方面,人才匱乏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障礙。目前,大多數個體私營企業缺乏優秀人才,特別是具有技術開發能力的高層次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同時,很多私營業主素質不高,“小富即安”思想嚴重。有的甚至吸毒賭博、偷稅漏稅,影響了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

第四,對策和建議

黨的十六大報告在非公有制經濟問題上實現了四個突破:壹是首次明確提出了“不可動搖”的概念;二是首次使用了“支持”的概念;三是公開宣布放寬市場準入;第四,認真提出了“完善保護私有財產的法律制度”的主張。這為非公有制經濟的充分發展鋪平了道路,掃清了體制障礙。面對世紀之初的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按照“毫不動搖”的要求,進壹步推動我市縣域非公有制經濟再造新優勢、再上新臺階,敢於趕超,實施趕超戰略,努力營造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的整體素質。

犯錯誤

  • 上一篇:盧浮宮瓷磚是品牌嗎?如何辨別瓷磚質量的好壞?
  • 下一篇:模具企業制造執行管理系統(簡稱E38),有什麽模塊,內容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