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正確評價企業自身的優勢和劣勢
根據M&A戰略總體分析的要求,對企業自身的特點進行評估,並以此作為確定目標公司入圍標準的依據。企業的特征主要是指其作為收購方的優勢和劣勢,是同時具備管理資源、技術資源和財務資源的優勢,還是只具備其中的壹部分,而不具備其他或其他優勢。
(2)確定目標公司的入圍標準。
目標公司的入圍標準包括行業和市場前景標準、運營能力和財務狀況標準以及股權結構標準。對於縱向並購和橫向並購,目標企業在行業選擇上要突出與自身業務的聯系,通過並購鞏固核心競爭力;對於混合並購,壹定要關註並購涉及行業的市場前景。
雖然重組方在市場競爭中普遍處於劣勢,但每個企業壹般都有壹些別人不具備的獨特優勢,比如擁有壹項先進的技術或專有技術、獨特的推廣手段、特殊的設備和技術、特殊的人才。事實上,在實際的重組活動中,主導企業往往是看中了被重組方某壹方面或某幾方面的長處,才有重組的想法。重組後的整合就是發揮雙方各自的優勢,做到1+1 & gt;2的功效。
理想的目標公司應該有較強的運營能力和良好的財務狀況。管理能力要註重對目標公司潛在管理能力的判斷。被並購公司的財務狀況標準應根據並購方的財務實力(如負債、現金流等)來確定。
股權結構與企業重組密切相關,股權的集中或分散、股權的流動性和內部持股比例對M&A目標的選擇有很大影響。作為目標公司,企業的股權結構必須具備以下特征:壹是股本規模小。小股本需要較少的資本和較低的成本。二是股權分散,大股東持股比例低。股權越分散,實現控股所需的持股比例越低,並購相對容易成功。相反,對於股權集中、大股東持股比例高的公司,收購方越難以挑戰其大股東地位,越不可能成為目標公司。第三,股權流動性強。股權的流動性是M&A活動的起點。沒有股權的充分流動,就不會形成壹個競爭性的M&A市場。股權流動性越強,M&A頻率和成功率越高。缺乏流動資產是並購的最大障礙。四是內部持股比例低。內部持股包括管理層持股和員工持股。這部分股權極其穩定,其比例越高,收購難度越大。
(三)了解目標公司的基本情況
了解目標公司的基本情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壹是了解企業資產規模、結構和質量,資產對應的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二是了解企業近年來的盈虧情況,導致盈虧的原因和發展前景;三是了解當地政府對企業或企業所代表行業的現狀和前景的態度,當地政府是否會幹預或支持收購,以及給予收購行為的優惠或限制性條件,如稅收優惠、下崗職工安置和補償等。四是了解企業的市場份額和產品在質量、價格方面的競爭實力;五是了解企業面臨的行業環境和國內外競爭;六是了解管理者的素質,企業的文化氛圍,現有的管理水平。
(D)作出資本預算決定
資本預算是壹種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通過合理權衡收益和成本來判斷收益是否大於成本。企業重組之所以以資本預算為依據進行決策,主要基於以下原因:第壹,企業重組的過程和效果會持續數年。所以做出投資決策後,未來會減少壹些彈性,改變決策會付出很高的代價。像M&A這樣重大的資本運營措施,只有通過資本預算,決策才能嚴謹、科學。第二,企業改制涉及大量費用。壹旦對M&A做出決定,資本預算應該能夠提前對M&A的融資和投資做出安排,以確保融資和投資環環相扣,避免因M&A失敗或因資金不足過早持有而導致的額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