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工程主要解決中國北方,特別是黃淮海流域的缺水問題。調水路線有三條:東線、中線、西線。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連,構成了華中地區的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部署,東西互助?整體格局。
第壹,東線工程。
利用江蘇省現有引水工程,逐步擴大引水規模,延長輸水線路。東線工程從長江下遊的江都、揚州抽取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其並行的河流,將水逐級抽向北方,連接洪澤湖、羅馬湖、南四湖、東平湖,起到調蓄作用。離開東平湖後,分兩路送水:南征,通過沂山附近的隧道過黃河,送水到天津;另壹路向東,通過膠東水幹線經濟南向煙臺、威海輸水。壹期工程調水幹線全長1,466.50 km,其中長江至東平湖1,045.36 km,黃河以北1.73 . 49km,膠東輸水幹線239.78 km,穿黃段7.87 km。該計劃分三個階段實施。
第二,中線工程。
從擴建後的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閘引水,沿線開挖渠道,經過唐白河流域西部的江淮分水嶺方城埡口,沿黃淮海平原西緣,在鄭州西部李村附近穿黃河,沿京廣鐵路西側向北,基本可自行流向北京、天津。輸水幹線全長1431.945 km(其中幹渠1276.45438+04 km,天津輸水幹線155.438+0 km)。該計劃分兩個階段實施。
第三,西線工程。
在長江上遊的通天河、雅礱江和大渡河上遊修建大壩和水庫,並開鑿壹條穿過長江和黃河分水嶺巴顏喀拉的輸水隧洞,將長江水引入黃河上遊。西線工程供水目標主要是解決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等6個省(自治區)黃河中上遊和渭河關中平原的缺水問題。結合黃河幹流大柳樹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還可以向黃河流域附近的甘肅河西走廊供水,必要時也可以向黃河下遊補水。
三條調水線路相輔相成,不可替代。符合?三點前三點?按照適度從緊、需要與可能相結合的原則,南水北調工程最終調水規模為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6543.8+04.8億立方米,中線6543.8+03億立方米,西線6543.8+07億立方米。建設時間大約需要40到50年。整個項目將根據實際情況分階段實施。
北方到底有多缺水?我們來看看大數據分析的結果。
2004-2065 438+08年,全國年人均水資源最少的省份是天津,只有96.47m?/人,其次是北京(126.33m?/人),寧夏(146.95m?/人)、上海、河北。
人均水資源最少的十個省份,有八個在北方,尤其是華北平原。
京津冀和山西河南山東幾個缺水地區連在壹起。當地人均水資源遠低於500m?/人民極端缺水紅線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7%甚至2%。
南方的上海、江蘇(人口密集),西北的寧夏(降水較少),人均水資源較少。但這三個地方都有長江或黃河上遊的水補充。
顯然,中國最缺水的地方不是幹旱的西北,而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當地人多水少,外來水資源少。
相比之下,人均水資源最多的地區往往人口稀少或位於南方。如西藏(128123.08m?/人)、青海(12189.33m?/人)、海南(3992.36m?/人)等等。
其中,西藏達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21倍,青海是2倍,是中國人口密度最低的省份。西藏與天津相比,是前者的1328倍,可見懸殊。
如何解決水資源這個重中之重的問題?南水北調工程是解決這壹突出問題的較好途徑之壹。
2065438+2003 165438+10月15、東線壹期工程正式投產;
2014 65438+2月12、中線壹期工程正式投產。西線工程仍在規劃階段。截至今年6月3日,中線壹期工程已安全輸水2000天,累計北水300億立方米,惠及沿線6000萬人。
其中,北京中心城區供水安全系數由1提高到1.2,河北省淺層地下水位由治理前的每年0.48米提高到0.74米。
2019 165438+10月18國務院主持召開南水北調後續工程會議,研究部署後續工程和水利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