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年內***有60家上市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7家公司未按時披露年報3家已退市

年內***有60家上市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7家公司未按時披露年報3家已退市

今年以來,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及相關方顯著增多,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依然為調查重點。8月12日晚,航天動力發布公告稱,因公司涉嫌信披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記者據數據及交易所上市公司公告綜合梳理,截至8月14日,年內***有60家上市公司及相關方(子公司、董監高等)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其中,45家涉嫌信披違法違規,占比75%。其余違法類型較為分散,主要集中在內幕交易、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操縱證券市場等方面。

7家公司未按時披露年報

3家已退市

信息披露是註冊制改革的核心,也是近年來證券監管部門的執法重點。

“上市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說明有初步材料指向上市公司存在違法違規的可能性。”北京市高文律師事務所張鋼律師表示,壹方面,立案調查可能會引發公司股價下跌,如果上市公司涉嫌欺詐發行或重大信息披露違法,還有可能引發退市風險;另壹方面,立案調查會影響上市公司的整體商譽,降低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心,並對上市公司再融資或重大資產重組等事項產生影響。

從今年涉及的信披違法違規案例來看,大多數並未披露具體違法事實,但從已公布的情況來看,未按時披露年報成為壹大重要類型。相關數據顯示,前述45家公司中,7家由於未在法定期限(即4月30日)內披露2021年年報而涉嫌信披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而去年同期此類型的僅有1家。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高培傑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上市公司未按時披露年報現象明顯增多,證監會加強對未按時披露年報類上市公司監管,進壹步說明“未按時披露年報”已經成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的重要問題。

相關公告顯示,從這7家上市公司來看,未及時披露年報原因多樣。例如,有的公司是受疫情影響難以按原計劃完成年報相關工作,有的公司是在重大事項上未與審計機構達成壹致意見,有的公司未完成董事補選、無法召開董事會形成決議。

高培傑分析稱,上市公司未按時披露年報將引發股票停牌,在停牌期間內若上市公司仍未披露將會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同時相關上市公司可能被強制退市。

記者註意到,目前來看,這些公司處境堪憂,7家公司中,退市環球、邦訊退、退市濟堂3家公司先後於6月底至7月初摘牌退市。其余4家的年報內容也問題重重,成為交易所問詢的重點對象。

中介機構被立案調查

引發IPO項目中止

從今年被立案調查的情況來看,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的典型案例開始增多。根據相關公告,年內3家券商(上市公司或旗下子公司)因未勤勉盡責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具體來看,2家券商事發於擔任相關上市公司財務顧問工作時未勤勉盡責,另1家券商則是在某上市公司定增項目中,保薦業務涉嫌違法違規。

除了券商外,今年還有包括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等多家證券服務機構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由此也頻頻引發大量IPO項目被迫中止。

根據科創板及創業板的相關規定,發行人的保薦人,以及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證券服務機構因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公司證券發行、並購重組業務涉嫌違法違規,或者其他業務涉嫌違法違規且對市場有重大影響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應當被中止相應發行上市審核程序或者發行註冊程序。

“在紮實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的背景下,對中介機構提出了更高的勤勉盡責要求。提高責任感,提高專業性,培育風險控制意識,培養合規文化,是進壹步加強中介機構勤勉盡責、壓實中介機構責任的必經之路。”聯儲證券總裁助理兼債券業務事業部總經理吳麗娜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張鋼表示,註冊制改革進壹步壓實中介機構的責任,中介機構要充分發揮獨立審計的作用,遵守相關規定,確保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及時,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督促上市公司合規化管理,保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

如果想了解更多實時財經要聞,歡迎關註我們。

  • 上一篇:南通陳語安社區的周邊設施怎麽樣?
  • 下一篇:諾諾網是幹嘛的?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