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是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經濟開發的基本物質保證,完善的基礎設施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國農村基礎設施仍然十分落後。
(1)道路交通的不完善
道路交通是打開農村對外開放大門的基本物質條件,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國農村廣大地區道路建設十分落後,道路承載量低、質量低,寬度不夠,無法承載大刑載重車輛,交通網絡結構單壹,鄉村公路質量低,甚至有的地方還未實現鄉村交通網。
(2)水、電、通訊網絡不健全
水、電、通訊網絡是農村農民生活的物質保障之壹,是獲取信息的主要工具。目前我國大量農村自來水網絡不健全,生活用水質量低,電力低無法進行大規模建設;通訊網絡不健全,農民獲取信息的手段單壹。目前我國正逐步進入後工業時代,即以信息為支撐的信息經濟時代,水、電、通訊網絡的不健全降低了人們生活的質量,減少農民獲取經濟和社會信息的渠道,嚴重阻礙農村經濟發展。
2、農村經濟發展生產經營發展模式落後
農村經濟發展緩慢最重要的原因是農村落後的生產經營模式,生產經營模式的落後。主要在農村生產力的落後,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的影響。
(1)生產力的落後
生產力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形成科學合理的生產關系的保證。目前我國大量農村生產力水平低,存在“靠天吃飯”的現象,處於以牛、耕、鋤為主要生產工具的原始農業時代,屬於典型的自家經營、自主消費的小農經濟生產模式。生產技術含量低,勞動者素質低。
(2)農業結構單壹
我國農村土地作為農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主要生產方式以種植業為主,結構單壹。沒有形成農、林、牧、副、漁業壹體化農業,沒有形成種植多樣化、特色化農業生產結構,作物品種單壹,質量低。
(3)農村市場不規範
農村市場的健全繁榮程度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標誌。目前我國大量農村市場不健全,市場場所不健全,市場管理交易不規範,市場小。商品流通量低。農村市場網絡化程度低,農產品流通市場量小。同時,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發展緩慢,市場仍不健全。
(4)農村資源開發利用率低
作為我國資源的寶庫,具有強大的潛在資源優勢。目前我國廣大農村資源開發力度低,資源開發利用率低,造成大量資源閑置、浪費,無法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實現資源的經濟價值。如:農村剩余勞動力作為農村基本人力資源,目前我國開發粒度仍不大。
(5)鄉鎮企業發展緩慢
鄉鎮企業作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處於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國農村鄉鎮企業發展十分緩慢,沒有實現自身主力軍的作用。經營管理及生產模式落後,科學含量低,從事簡單的農產品加工、銷售。無法帶動農村形成產地—市場加工—銷售壹體化農產品市場,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力量低。
(6)農村經濟發展的對外開放程度低
農村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程度低,是目前我國農村普遍存在的現象。對外開放程度低,導致外部資金無法進入,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才無法引入,內部市場無法與外界市場相接合和經濟形式和市場動態的掌控和了解,阻礙農村資源開發、農村市場健全和農村經濟發展。
3、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農村經濟發展政策制度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前提。目前我國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經濟發展政策尚不健全和完善,存在嚴重的政策制度缺陷。
(1)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國農村的部分地區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醫療保障制度存在很大弊端。如:醫療保障制度中藥品價格和質量問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門檻費”問題等。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加重農民的後顧之憂,無法調動農民自主投資生產積極性,阻礙農村經濟發展。
(2)基層幹部管理機制不健全
基層幹部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直接管理者,在農村經濟建設過程中處於重要地位。目前我國幹部管理呈現反金字塔形,呈頭重腳輕之勢,造成基層管理力度下降,基層幹部素質降低,社會基層腐敗現象嚴重。
(3)農村經濟發展中激勵機制不健全
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處於緩慢發展階段,呈現疲憊狀態,需要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運用於農村經濟建設過程中。目前我國農村的部分地區激勵經濟發展的激勵機制不健全,執行力度低,調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積極性程度低,沒有取得較高的成就。
(4)人力資源開發機制不健全
人力資源開發機制是政策引導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保證,是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基層管理者管理能力、轉變農村落後觀念的保證。目前我國農村關大地區人力資源開發機制不健全,農民特別是農村剩余勞動力沒有得到合理開發和引導,造成農村勞動者素質低,阻礙農村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