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企業倫理是企業在處理企業內部員工之間,企業與社會、企業與顧客之間關系的行為規範的總和。
企業倫理觀念是美國70年代提出的,最近幾年日本也開始對企業倫理問題進行研究。而我國對企業倫理的認識與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對企業倫理的內涵尚缺乏了解。有人認為,企業是將賺錢作為主要目標的,倫理則是追求的道德規範,企業的經營目標與企業社會責任沒有必然 聯系,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認為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經營倫理是相矛盾的。其實這不過是表面現象,追求利潤為唯壹目標的思維方式是落後於新時代的。在當今時代,如果企業只追求利潤而不考慮企業倫理,則企業的經營活動已越來越為社會所不容,必定會被時代所淘汰。也就是說,如果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沒有必要的倫理觀指導,經營本身也就不能成功。樹立企業倫理的觀念,體現了重視企業經營活動中人與社會要素的理念。
企業道德是指在企業這壹特定的社會經濟組織中,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內心信念來維持的,以善惡評價為標準的道德原則、道德規範和道德活動的綜合。
企業道德既是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道德原則在企業中的具體體現。它是人格化了的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在自然求索.社會交往中,所應遵循的旨在調節企業與國家、企業與他企業、企業與他單位、企業與競爭對象、企業與服務對象以及企業內部各方面關系的行為規範總和。 企業道德是企業及員工對***同道德標準統壹的認可,它有功利性、群體性、實踐性、繼承性和時代性五個方面的特征。企業道德具有功利性是由企業作為以盈利基本為目的基本性質所決定的。在企業與市場以及社會的各方面關系中道德因素之所以成為必要和被看重就是因為企業道德的完善能夠直接或間接的給企業帶來利益和發展,企業道德不僅是企業的責任更是企業增強競爭力的武器之壹。群體性也是企業道德的壹個重要特征。企業道德屬於壹種群體道德,群體的自我約束越健全,其道德形象就越完美。從職業道德方面來看,企業道德約束的對象是企業的全體員工,是壹個群體,只有這個群體的總體道德水平提高了,我們才能說企業道德水平在改善。道德作為人類把握世界的壹種特殊方式,本質地講,是壹種實踐精神。道德的實踐精神本性決定企業道德也必然具有實踐性的特點。企業道德蘊藏在企業壹切生產經營活動之中,而企業的任何生產經營活動都是具體的行為,具有講求實踐的特性。此外,企業道德也不是無本之木,它是在繼承歷史上有關經濟活動方面的道德因素的基礎上產生的,當然,企業道德產生之後也不是壹成不變,是要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的,即企業道德所具有的時代性的特征。企業道德是資本主義時代的產物,在歷史的發展和演變之下,當前的企業道德要求已經不完全同於最初的標準。 企業作為市場的細胞,其直接目的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作為社會的壹份子,企業在追求利益的同時,又必須使自身的獲利過程同時也成為有益於社會進步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即必須註重企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