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信息進行分類劃檔。我們通過詢問、觀察、實驗、調查、現場記錄、臺賬和各種統計,接到各種信息之後,應立即按其內容、性質、來源、機能、進行分類劃檔。使之條理化、檔次化。我們還可以把信息劃分為原始的,即最初的、直接記載的信息。經過加工的,即對原始信息經過加工或半加工,上升為具有壹定指導作用的信息;未來的,即預測中的信息;常規性和偶然性的,即帶有普遍性的信息和特殊的、突然出現的信息等。
(2)對信息進行分析研究,辨別真偽,加工整理。有很多信息在產生、傳遞過程中,由於受各種條件的影響,可能出現虛假或真偽混雜現象。這就需要進行分析、審查、鑒別、篩選、分組、比較、匯總等加工整理。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加工整理,剔除其虛假、錯誤部分,肯定其真實、正確部分。對有壹些壹時辨別不清真假、對錯的信息,可進壹步進行核實。
(3)對信息進行傳遞和貯存,充分發揮信息的作用。對於那些真實可靠,正確無誤的信息,我們可以按其重要程度和保密等級,采用不同的傳遞方法,或報送上級主管機關,或下達到有關基層單位,或在同級機關之間作橫向交流,以供各級領導和有關員工使用。有些信息雖然真實、正確,但由於采用條件不具備,可將其暫時貯存起來,以備條件成熟後,推廣應用。在這裏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傳遞信息的及時性。就是要搶時間、爭速度。速度和時間是發揮信息作用的關鍵,壹條重要信息著錯過機會,提前或退後,都會失去其作用、變為廢物。而要能夠做到采用及時,則會發揮很大作用。
(4)在處理信息過程中。要做到態度嚴謹,按信息處理規章辦事。為了確保信息處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和信息處理的質量,近幾年來,各信息系統建立了嚴格的信息處理制度,如信息登記、分類、貯存、檢索、整理、上報時間等制度。還規定了各單位的信息中心、信息組織、信息人員的職責範圍等等。我們只有按照這些規章制度處理信息,才能做到準確靈通,傳遞及時。各項決策才能建築在可靠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