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我們熟悉的陌生人。
作為迄今為止最為廣泛高效的經濟組織形式,公司被看作是“人類的成就”,而在各種公司形態中占主導地位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誕生,被認為是近代以來最重要的商業創新。它集合資源、分散風險,它跨越血緣、地緣,凝結起個體生命的能量,開啟了人類經濟生活乃至現代文明的新篇章。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裏,公司改寫了人與人相處的秩序、國與國競爭的規則。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從有形到無形的種種成就,紛紛寫下公司之名。今天,由公司編織的全球經濟網絡,幾乎籠罩了每壹個地區、每壹個國家。公司已無處不在,公司已化身為壹種生存方式、壹種生活方式。
然而,就在公司扮演著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創造者、制度創新和文化再造的助推者的時候,它也將壹切明碼標價,在強大利潤的蠱惑下,成為千夫所指的商業化的禍首。2008年,壹場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沖擊,並且持續至今,而這次巨大的震蕩卻發端於某些公司的不良運作。幾百年來,自利的本能,道德的底線,公司從未擺脫過其間的矛盾糾結。在全球化時代,對貪婪的*、對市場的質疑,再次讓公司深陷功與罪的爭辯之中。
但無論我們帶著怎樣的表情,是歡喜還是擔憂,壹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們都已身處其中。中國的改革開放走過了三十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已近二十年,作為市場運行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公司也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成為中國參與世界市場競爭的核心載體。
世界走過的歷史和中國當下的現實都在提示我們:公司是我們無法忽視的壹種組織,壹種制度,壹種文化。
怎樣才能更深刻地認識公司、理解公司?公司是如何誕生的,又是怎樣發展演進的?公司的力量源自哪裏,公司的力量又如何改變了世界?
帶著這些問題,了解各國公司走過的歷程,無疑將有助於中國公司的發展、壯大,有助於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壹步完善。作為中國最大的電視傳媒機構,中央電視臺責無旁貸地擔當起了這個任務。
《公司的力量》壹片從籌備到創作完成,歷時兩年。六大攝制組跨越歐、亞、美三大洲,分赴意大利、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中國、印度等八個國家,詳細挖掘了公司誕生和發展的歷史,尋找拍攝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和遺址。
《公司的力量》是對公司命運和前途的壹次多層面、多角度的深度剖析。攝制組遍訪全球數十所高等學府、商學院和研究機構,5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9位知名商學院院長,逾百位來自歷史、經濟、政治、社會學等領域的各國資深學者接受節目采訪,並高度評價了中國電視人透過“公司”這壹主題來反觀世界的敏銳視角。
《公司的力量》是對公司發展歷程和生存樣態的壹次大跨度巡禮。攝制組在各國拍攝、記錄了幾百年來在不同歷史階段各具特色的50多家公司,十數位在全球企業界頗具影響力的公司領袖也在片中暢談了自己對公司的理解,這些都將首次通過央視的屏幕呈現給觀眾。
《公司的力量》是中國電視人對時代進行觀察與思考的壹次思想遠行。在創作理念上,它註重從現實出發、從中國出發,讓歷史貼近現實、讓世界貼近中國;在表達方式上,它註重以小見大,從細節和故事中提出問題,而非直給答案;在電視表現上,它采用更富現代感的影視語言,打破了紀錄片通常的緩慢節奏,剪輯手法明快跳躍,信息量極為豐富。
本片由曾取得重大社會反響的大型紀錄片《大國崛起》、《復興之路》的原班人馬攝制,秉承了壹貫的理性精神,追求誠實、冷靜、客觀的媒體姿態,試圖以開放的心態為正在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國人打開視野,也期許能為正處在全球化時代第壹次全球性危機中的世界提供壹些有價值的參考。
我們相信,妳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無處不在的神奇組織
2010年09月20日15:03 新浪讀書
1859年4月10日,泰晤士河畔聳立起壹座95米高的新建築,裏面安置著當時英國最大的壹座鐘——重達15噸、分針長度超過4米的“大笨鐘”。“大笨鐘”後來被視為英國的重要象征,而最初它的出現則傳遞了壹種嶄新的時間觀念——標準時。
在此之前,各地的時鐘是根據太陽運行的時間各自調整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剛剛出現的鐵路公司挑戰了千年不變的自然法則。
因為,如果每個鎮都按照太陽照到各自教堂塔尖位置的時刻來校準時間,火車的運營將錯亂不堪。所以,隨著鐵路線的蔓延,人們無法再跟著上帝轉了。在幅員廣闊的美國,對“標準時”的要求更加迫切。
1883年11月18日,美國第壹份全國統壹的鐵路時刻表誕生。這壹天的正午時分,美國東部的時鐘全部回撥。
從此,上帝的時間被改用人間的指針來度量。改變這壹切的,不是宗教,不是政治,甚至不是科學本身,而是壹個叫做“公司”的組織。
當然,被公司改變的,絕不僅僅是時間。通常情況下,我們對身邊的公司渾然不覺。因為壹切都已經像呼吸那樣自然。但是,壹旦沒有了空氣,我們就會知道,在真空中是無法生存的。
2009年,公司為全球81%的人口提供了工作機會,構成了全球經濟力量的90%,創造了全球生產總值的94%。全球100大經濟體中,51個是公司,49個是國家。
世界上有161個國家的財政收入比不上沃爾瑪公司的收入。全球最大的10個公司的銷售總額,超過了世界上最小的100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和。
對於壹個國家、對於壹片大陸、對於整個世界,公司是創造財富的主要參與者之壹。
(伯納德?拉馬南楚阿 法國巴黎高等商學院院長)
公司不僅創造了更多的財富,在提高生活質量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促進者。
(約翰?奎奇 美國哈佛商學院副院長)
通過被雇用,我們獲得生活所需的費用,成就自己的人生,養活自己的家人,這些錢是從公司那裏獲得的。
(大前研壹 日本創業者商學院校長)
歷史上幾乎所有的重大革新都是在公司,而不是在國家層面產生的。
(赫爾曼?西蒙 德國管理學家)
公司是壹個過程,所有的國家都要用到它。
(羅伯特?蒙代爾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世界上每天都有公司開張,每天都有公司倒閉,每天都有不同的公司上演著生死沈浮的故事。時至今日,在世界的大多數國家,辦公司早已不是什麽神秘的事情。
英國公司註冊處的企業策略指導蒂姆?莫斯介紹說:“大約有260萬家公司在英國登記註冊。我們每年受理成立的新公司超過35萬個。英國對註冊公司的限制條件很少,股本金額甚至可以低至1英鎊。所以幾乎任何人都可以成立公司。”
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也說:“註冊公司在美國是最簡單的,壹天之內,不需要任何錢,就可以創立壹家公司。妳只要說,我要開壹家公司,這是公司的名字。”
當我們在享受產品或是服務的時候、找工作或是想創業的時候、抱怨老板或是與同事競爭的時候,公司就在我們身邊。
當然,它也在那些我們可能不曾留意的地方,在那些熟悉的場景背後。
美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NBA)不僅是壹種籃球比賽,也是壹個公司。每壹次完美的對決,都會轉化成合約和金錢。公司能將壹個“人”甚至壹雙拳頭、壹只腳包裝成明碼標價的商品。
世界三大男高音的聲音是世界上最華美的聲音,也可以經營成壹門財源滾滾的好生意。公司能讓形而上的藝術待價而沽,把最高貴的精神享受變為最昂貴的消費品。
各國首腦出訪不僅是壹次國事訪問,也是壹次商務談判。他們身後的顯赫人物,不是大將軍而是大老板。影響現代世界格局的,不再單單是政治,還加上了公司的訂單。
伊拉克戰爭是壹場現代戰爭,看得見的是硝煙、戰火,看不見的是提供物流和信息保障的公司。軍隊的效率是外來的、強制性的,公司的效率卻是內生的、主動的。終於,軍隊——這個最有效率的組織,也不得不開始向公司學習管理,西點軍校甚至被評為最好的商學院。
沒有有組織的商業活動,就不會有現代社會,就無法獲得大多數的商品和服務,無論是公***事業、電力供應、信息通訊、銀行體系,還是產品。
(默裏?韋登鮑姆 美國華盛頓大學企業研究中心主任)
應該說公司在現代社會的意義是,影響到個人的生活,影響到公***政策的制定,不僅影響到我們的經濟利益,影響我們的環境、我們的生活質量,而且還影響到很多社會公益方面的問題。
(錢穎壹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數百年中,公司熱鬧過,也沈寂過。它生存下來,強壯起來,並且壹點點地滲入社會的血脈中,終於把自己變成無處不有的存在。
那麽,公司究竟是壹種什麽樣的組織?它是如何誕生的呢?
嶄新生活的巨大推手
2010年09月20日15:03 新浪讀書
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曾經說過:“光是制造出令人滿意的肥皂還不夠,還必須誘導大家洗澡。”於是,公司發明並傳播了體味和口臭的概念。
有人說:需求決定供給。但公司決不墨守這個成規。
公司制造了需求。公眾不僅改變了衛生習慣,還改變了思維習慣。比如,人們越來越依賴於通過廣告了解自己。
從實際的角度出發,公司的本質在於,它給了人開拓市場的機會。
(維爾納?普路姆珀 德國企業史研究會前主席)
1882年,愛迪生啟動了美國第壹座發電廠,人類從此擺脫了地球自轉周期的影響。
但是,並非每壹項偉大的發明都能變成造福社會的產品。光明源自技術與資本合作創辦的電力公司。
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尼古拉斯?巴特勒直截了當地宣稱:“有限責任公司是近代最偉大的發明。少了它,就是蒸汽機和電力的重要性也會降低。”
很多的革新,比如汽車市場、計算機市場,再如我們遇到的新挑戰——氣候的變化、綠色科技、納米科技、通信科技等等,所有的這些挑戰都是由公司最後攻克解決的。
今天,財務報表已成為真正通行的世界語,只需三張表,人們就能讀懂公司的秘密。為實現無障礙的交流,人類曾經費盡心機,但公司卻已經先做到了,它改變了人類對話的方式。
在規則的制定和觀念的傳播上,公司往往走在前面。最重要的是,公司深深影響了現代社會的根本秩序。
公司帶來的壹項影響是,它打破了那種認為只有貴族或富人才有權享受某種生活方式、那種認為有人生來就高人壹等的觀念,從而帶來了壹種社會平等。公司幫助人們樹立起對某種生活方式、與人交往方式的憧憬和渴望,讓人感覺有機會變得更加平等。
(大衛?施密特雷恩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院長)
我們現在講城市化、工業化、信息化、民族化,所有這些東西,我覺得背後都有壹種最重要的推動力量,就是現代公司。
(張維迎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說是公司締造了美國,也許有些誇張。但是,美國的綜合實力,顯然是以它所擁有的550萬家公司作為基石的。
兩百多年間,勇於冒險、創新、自我奮鬥的企業家精神,曾經改變了無數歐洲移民的命運,也改變了新大陸自身的命運。而在每壹片釋放了普通人能量的土地上,公司的傳奇還在不斷上演。
從歷史上看,企業家至少和政治領袖同樣重要。那些偉大的企業家們,曾經讓歐洲變得強大、讓美國變得強大,如今也正在讓中國變得強大,他們是和政治領袖壹樣重要的人物。
(羅伯特?蒙代爾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情況變得越來越復雜,在其中公司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是否擁有大量強大的公司,已經成為關乎壹個國家經濟實力的問題。
(伊藤元重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近代以來,任何忽視市場力量、不能發揮公司組織優勢的國家或社會都逐漸衰落。只有借由公司推動市場經濟的生產力,解放個人的創造力,國家才能登上世界舞臺的中心。
歷史總在反復地驗證,但歷史並不會簡單地重復。
最新的故事是由新興力量書寫的。
在今天的財富500強名單中,有75家公司來自新興市場。2000年時,大概只有19家,而1988年時連壹家都沒有。
(安東尼?範?阿格塔米爾 新興市場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會主席)
兩個曾經的計劃經濟國家,幾乎同時打開了市場之門。
1991年後,印度逐漸取消了公司建立和運營的許可制度。十余年後,印度的700多家軟件公司,使它成為全球第二大軟件出口國,並以大象般有力的步伐邁入國際市場。
1992年,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標。
2010年5月,聯合國報告稱:中國即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除了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上的43個席位外,中國還有4000多萬個中小企業在為這片土地提供發展的動力。
我們找不到壹個公司制度不發達,它的經濟可以發達;找不到壹個市場不發達,這個國家可以發達的例子。所以,現代社會財富的創造,國民財富的積累,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公司的發展,它們實際上是同壹個問題。
(張維迎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最終,只有同競爭結合得最好的國家,才能吸引更多的知識、才能、資本、企業,並動員公***資源,從而在世界上發展得最好。
(尼古拉?巴維萊茲 法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然而,越強大的力量越需要約束。公司可以翻天覆地地改變世界,卻難以擺脫與生俱來的困擾。
即便在公司最榮耀、最輝煌的日子裏,有壹個聲音也始終揮之不去。人們常常告誡自己,也提醒他人:公司是個危險的家夥。
天使與魔鬼的“結合體”
2010年09月20日15:03 新浪讀書
20世紀70年代,美國普強公司的新藥“帕納巴”十分暢銷,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現,這種藥的副作用能致人死亡。
普強公司召開了特別董事會,最終決定繼續銷售並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因為,藥品撤市時間每拖延壹個月,公司就能多掙100萬美元。
消息披露後,整個美國為之震驚。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教授阿姆斯特朗,專門設計了壹個角色扮演的實驗來研究為什麽會發生這種情況。他描述說:“當我問到那些沒有卷入事件的人,告訴他們發生了什麽,並問他們會怎麽做時,97%的人說,他們會將藥品撤出市場。”
但是,當實驗者轉而扮演起普強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後,同樣的問題卻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答案。
召開董事會時,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有人想辭職,有人很沮喪,還有人大聲爭吵,但是最終沒有壹個小組決定將藥品撤出市場。
普強實驗在十多個國家重復了近百次,結果大同小異。每壹組扮演董事會成員的人都認為,這體現了公司的本分,即股東利益最大化。
“股東利益最大化”,公司繞不開的壹個詞,是造成許許多多悲喜劇的根源。
當然,公司會具有破壞性,公司有時會與我們所追求的某些社會目標背道而馳。這是可能的,甚至是很自然的事。因為公司需要回報那些投資者。
(大衛?施密特雷恩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院長)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中,公司曾經洗劫了美洲、非洲、亞洲;它將幾百萬人變成“商品”;被它強迫遷移的還有難以計數的植物、動物、礦物,甚至包括細菌和病毒。從郁金香到房地產,從阿姆斯特丹到新阿姆斯特丹,從1637年到2008年,無數次的股市泡沫都沒能阻止下壹次的鋌而走險。
首相下野、總統入獄、高官落馬……他們不是第壹個也不是最後壹個。金錢與權力的交易,如同壹個無法根治的頑疾。
當人被物化成機器時,公司卻似乎比機器更冰冷,它苦惱的是自己“只需要壹雙手,但卻不得不雇用壹個人”。
自公司誕生之日起,對於它的種種指責就從未消失過。根植於人性深處的貪婪並非公司之罪,但其卻因公司而被無限地放大了。然而,逐利的欲望和自利的動機,既是災難和危機的培養液,也是公司永葆活力的不竭之源。公司的功與過,都來自同壹個母體。
欲望是人的本能。人們想過更富裕、更便利的生活,這種欲望成為動機,使科學技術獲得了新的發展,出現了新的發明和新的發現。其結果是在欲望的推動下,創造了今天的現代文明和社會。
(稻盛和夫 日本京瓷集團名譽董事長)
美國經濟學家德隆的研究表明:“從舊石器時代到公元2000年的250萬年間,人類花了的時間,也就是到15000年前,世界人均GDP達到了90國際元;然後花了的時間,到公元1750年,達到180國際元;從1751年到2000年,即在的時間裏,達到6600國際元,增加了37倍。換句話說,人類97%的財富,是在過去250年——也就是的時間裏創造的。”
帶來這250年財富迅速增長的機制,就是市場經濟,而公司組織正是市場經濟中不可缺少的細胞。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納德?科斯在1937年時就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論,認為公司的存在是為了節約市場交易費用。科斯指出,當市場交易成本高於公司內部的管理成本時,公司便產生了。
市場經濟首先是壹種可以進行自由交易的經濟。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可以選擇投資和參與經濟活動,也可以和別人聯合組建公司。
(皮埃爾?西裏爾?赫特科爾 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我們還沒有找到可以取代公司,在市場導向型經濟中進行商業活動的替代品,同時,我們也沒有找到市場導向型經濟的替代品。
(邁克爾?斯賓塞 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作為市場經濟中不可替代的組織,公司在人們愛恨交織的復雜目光下成長、校正、自我更新。
美國《福布斯》雜誌評選出來的“2009年最有權力人物排行榜”,前10名中有5名出自公司,在財力、影響力和權力的綜合考量後,他們的名字和國家首腦、宗教領袖及王室成員列在壹起。
公司正在改變世界的權力結構,以至於人們甚至開始擔心,最終有壹天,公司會收購國家。而不論我們是欣喜還是擔憂,公司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存在著。
過往歲月抑或未來生活?
2010年09月20日15:03 新浪讀書
倫敦薩維爾街有壹家制衣公司。
查爾斯?狄更斯曾是這裏的顧客,溫斯頓?丘吉爾留下了衣服尺寸,戴高樂將軍也親往定做西服。公司曾為維多利亞女王制作禮服,至今仍在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量體裁衣。
兩百多年來,他們壹直在這條街道上,以家族傳承的方式,保持著精良的工藝,也堅守著自己的信念。
亨利?普爾制衣公司主席安格斯?康迪說:“我們始終是壹家小型的私人企業,希望能夠以此提供壹種特殊服務。我還要充滿希望地表示,壹百年以後亨利?普爾公司仍然會屹立在這裏。”
如今,各種各樣的公司並存於世,它們的產品不同、規模不同、目標不同、管理不同,但有壹點是***同的:它們承載著人們各自的夢想和創造。
公司已經成為壹種生活。它告訴我們如何掙錢,並教給我們怎麽將錢花出去;它引導我們吃什麽、穿什麽、住什麽樣的房子、開什麽樣的車,甚至最私密的個人事務——戀愛、結婚,也逐漸由公司幫助打理……
但是,我們真的了解身邊的公司嗎?
當我們談論公司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麽?
壹家理想的公司是壹個每位員工都感覺能夠充分參與,並且全力為公司的成功貢獻自己力量的地方。
(柯愛倫 杜邦公司董事長)
壹個真正的企業和企業當家人的誌向,是讓他的公司可以有可持續的收益。
(讓?保羅?安鞏 歐萊雅公司首席執行官)
公司首先必須有很強的價值觀,並且這些價值觀不應變更,應是永久性的。
(加文?尼斯 聯合利華公司高級副總裁)
公司(表面上)是個人的東西,但其實並不是個人的東西,而是公***的東西。
(稻盛和夫 京瓷集團名譽董事長)
能夠通過自己的理念和思想去影響這個社會、完善這個社會,讓每個人懂得交易、平等、分享、透明,這樣的公司,在我看來是值得尊重的。
(馬雲 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走過了幾個世紀的公司,正在經歷壹次全新的機會和考驗。
伴隨著全球化的足跡,公司已不再是壹國或者壹個地區市場的引領者了。全球資源、全球市場、全球規則,公司夢寐以求的時代似乎正在到來。
但是,全球體系卻用另壹種方式展示了威力。
2008年9月,有著158年歷史的公司——雷曼兄弟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全球股市應聲下跌。10月,金融海嘯開始蔓延,整個世界陷入了麻煩中。
人類不得不重新審視無所不在的公司。
問題不在於我們是否需要公司,而在於這些公司應該受到何種法律框架的約束。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公司有點像壹棵樹的壹部分,可以被用來建造房屋或拿來打人。
(大衛?施密特雷恩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院長)
有壹種說法是,不能因為要倒掉盆裏的臟水,而把嬰兒壹並扔掉。
(羅伯特?福格爾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未來的世界是這樣的,妳獲得了利潤,但社會會問妳是如何獲得利潤的。
(本?偉恩華 阿爾卡特_朗訊公司首席執行官)
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資源、資本、技術等比喻成河流的話,公司的責任就是將這些河流匯集到壹起。
(澀澤雅英 日本澀澤榮壹紀念財團理事長)
任何公司的目標都是幫助社會變得更加美好。如果不是這樣壹個目標,那麽該公司可能並不需要存在。
(比爾?福特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董事長)
壹個沒有公司的社會是無法想象的。
但是,當公司的創造力和破壞力都是全球性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面對這壹由人類親手培育的龐然大物呢?
公司到底是什麽?對於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個人的幸福,公司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麽?
壹切問題從來都沒有唯壹和不變的答案。
我們出生之前,公司早已落地生根;我們離開之後,它還將長存於世。它是我們的過去,也是我們的未來。
我們無法錯過這個比我們的生命更加古老和年輕的命題。在歷史和現實的交錯中,我們想要再次回望來時的路。
妳能看到多遠的過去,
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溫斯頓?丘吉爾
獨家訪談:
2010年09月20日15:03 新浪讀書
嘉賓:約翰?奎奇 (哈佛商學院副院長)
邁克爾?斯賓塞(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2001年諾獎得主)
大前研壹(日本創業者商學院院長)
羅伯特?蒙代爾(美國哥倫大學教授,199年諾將得主)
記者:怎樣評價公司這種社會組織?它給社會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約翰?奎奇:公司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元素。從根本上講,公司是壹個由個人組成的群體,其將時間或資金投入到某種特定形式的生產活動中,從而滿足其所運營的市場中所有的或壹部分的公民、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公司本身是由其所在環境中的某種需求驅動的,這種需求由那些建立並投資企業的人來解決。
由此看來,不僅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而且在提高生活質量的過程中,公司同樣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變革促進者的角色。當然現在有壹些公司執著於股東、價值等概念,從而在短期內不能看到其工作和活動可能給社會造成的影響。總體上講,公司在過去150年間的發展更多的是給我們帶來了積極的變化。
邁克爾?斯賓塞:公司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主要工具。公司的出現有助於帶動投資,而投資是創造財富的主要方式,這是從投資壹詞的廣義來說的。從另壹層意義來說,我們在市場或經濟體中進行商務活動時還找不到公司的替代品。我們在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體中找不到任何它的替代品。事實上,公司也在不斷進化。
記者:現代公司與國家的關系是怎樣的?
大前研壹:在任何國家,公司都是創造財富的組織,而國家是對財富再分配的組織。所以說分工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哪個國家沒有創造財富的公司的話,這個國家就會衰弱。國家的作用就是不要阻礙公司,應幫助公司強大,促使其成為國際化企業是國家應該發揮的作用。然後,將公司所生產的財富的壹部分以稅收的形式收取,進行再分配,分給不發達的地區和經濟上不富裕的人們。當然最重要的就是不要阻礙公司創造財富。如果國家錯誤地認為是自己在創造財富,那麽結果將會非常糟糕。
記者:您覺得公司在當今社會的角色是什麽,它的力量有多大呢?
大前研壹:人們在學校裏學習,畢業後選擇職業就業。目前,最大的社會問題是沒有足夠多的工作崗位。公司雇傭員工,提供他們生活的來源——工資。也就是說在現代社會公司的作用就是創造工作崗位,盡可能多地創造附加價值,從而給員工發更多的工資。這就是公司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
羅伯特?蒙代爾:很難用壹個方法去衡量公司的力量有多大。妳知道那些有錢的人擁有力量,因為金錢創造了力量。而那些擁有公司資產的人將會變得強大。所以說,有權力的不是公司,而是人,是公司裏的人擁有權力。美國以及世界所有的大公司裏的人,通過他們所處的職位、他們的知識和其他的壹些因素而自動地獲得權力。這就像壹種貴族。只要人們是按這種方式被選拔的,我們就不斷地會有這樣的人,讓他們具有影響力。領導力,正是人們所需要的。如果妳想評估中國的經濟政策,那妳就要收集30位到40位榜首企業領導人的名單,他們會給國家最好的建議。在美國是這樣,在歐洲是這樣,在中國亦是如此。
啟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