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經濟普查工作,對於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優化經濟結構、改善宏觀調控、開辟新的就業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它將在改革統計調查制度、完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健全統計監測、預警和預測體系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擴展數據:
1,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對象和範圍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對象是我國所有從事第二、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具體範圍包括:
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運輸業、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居民服務、修繕和其他服務、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以及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2、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內容和時間
普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單位的基本屬性、從業人員、財務狀況、生產經營、生產能力、原材料、能源和主要資源消耗、科技活動等。
標準普查時間為2013 12 31,普查期間為2013 10-12 31,普查期間數據為2013。為提高普查數據質量和效率,減輕基層和普查對象負擔,本次普查采用電子化手段采集數據。
從2004年的2065438+65438+10月的1,人口普查將進入現場登記階段。屆時,普查人員將佩戴統壹的普查卡,使用手持電子采集設備(PDA),在家中對所有普查對象進行登記,定位單位空間並核實基本信息,拍攝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等三證或其他相關證明。
網上直報單位(規模以上工業法人單位、符合條件的建築業法人單位、規模以上批發和零售業法人單位、規模以上住宿和餐飲業法人單位、房地產開發經營法人單位和重點服務業法人單位)登錄國家統計網上直報平臺,按要求填報普查表;非聯網直報單位和個體經營戶將由普查人員通過PDA采集傳輸。
百度百科-全國經濟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