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華
204-12-12
我前幾天發布了壹個所謂的“ERP實施成功3C模型” 其中,C1=Customer-客戶,C2=ERPConsultant-ERP顧問,C3=Management Consultant-管理咨詢顧問。在這個模型裏面,我把C1比作患者,C2比作賣藥的,C3比作醫生,我的道理很簡單,企業之所以想上ERP,就如同病人覺得自己需要吃藥壹樣,否則,妳閑的沒事幹了,有錢沒地方花了,妳去上什麽ERP?但其實我們正常的做法是,人有病的時候是先去看醫生,而不是先去抓藥,但很多人卻不是這樣,往往是直奔藥店而去,可能是為了省錢,也可能是不相信醫生,或者從來沒有見到過真正的醫生。
之所以要“再論”,是因為以前的小文章太短,可能沒有說明白意思,導致許多人的誤解。
我本人在外企制造業做供應鏈管理多年 ,接觸、審核了無數的大大小小的供應商;後來陸陸續續地在咨詢界培訓、輔導了很多制造業客戶。我壹直在反思壹個問題,直到現在,為什麽還是跟20多年前,MRP剛剛進入國內的時候情況差不多,實施ERP(原先叫MRP/MRP-II)成功的企業還是少之又少?
尤其是這兩年多,我自己做供應鏈管理咨詢,紮紮實實地解剖(流程審核與數據挖掘)過幾家客戶的供應鏈管理,包括ERP應用,大的年產值幾百億,小的也有幾個億,中間從十幾個億到幾十億不等。
坦白地講,個人感覺,我的這些客戶都算是在供應鏈管理與ERP應用方面算是做的相對不錯的了,至少,MRP基本上都可以跑起來,供應鏈管理組織與流程、KPI都初具雛形,有不少客戶甚至還找過那些“大牌咨詢公司”輔導過。
但即使這樣,ERP應用水平還是差不少,壹些基本的概念、邏輯的應用還是有很大的空間去挖掘,在供應鏈管理的可靠性、靈活性上,與所謂的外企(我工作過的)比較,還是差不少,有很多“很多放在桌子上等著拿的錢”(摘自《供應鏈變革》,作者:J.保羅.迪特曼,蘇鐵軍譯),如庫存周轉率、及時交付率的提升,物流成本降低等等,還是沒有撿到。
這是為什麽呢?
結合我過去的經驗,包括我經常接觸的那些賣藥的,當醫生的,我個人的總結如下:
1. 藥效被有意無意地誇大了。
即使好藥如SAP/ORACLE,那說白了也只是個工具,之所以賣的貴,那是因為裏面的確是有壹些好的成分(管理思想),這個是絕對不能否認的。但這並等於,那些賣藥的自己明白藥裏面那些好的成分是怎麽回事。無論是那些跑腿的(ERP銷售),還是那些所謂的顧問(ERP實施顧問,這裏的C2),大多是吃過豬肉,但不知道豬是怎麽跑的。所謂對癥下藥,在這裏基本都是“照貓畫虎”,看起來像,其實,不是壹會事兒。
那些爛藥就更不用提了,成分基本上都是玉米糊糊之類的東西,好的可能加點小米,但也沒有多少營養,勉強用來充饑罷了。如同“中華鱉精”,能有多少鱉的成分在裏面?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老妖兒可不是壹天可以煉成的,剛孵化出來的小妖兒就是吃不了唐僧,這都是有數的。
2. 沒有好醫生(C3)。
改革開放之後,洋咨詢在中國大行其道,刮走的錢財不會比當年八國聯軍掠走的少。應當說是起了壹定的作用的,至少我們中國人開始知道,錢這個東西,不僅僅可以用來買機器設備,買物料,還可以“買管理”。
但問題是,這些洋醫生眼界太高,壹般的企業看不上,其實說白了是,壹般的老百姓養不起他們,他們只好去吃大戶,幾百萬、上千萬的項目他們也不壹定看得上眼。
但結果可能是,本來是幾毛錢就可以治好的病,他非要讓妳把錢花的吐血不可。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洋咨詢都這樣,但這需要妳自己去判斷其價值,否則就很容易被認為是“錢多人傻”。
至於民間“江湖術士”,這就更多了。
看這些年,披個白大褂兒就敢當醫生,是個人就敢當顧問,教授也可以做顧問公司的老板,良莠不分,水平參差不齊,有治死人的,也有摟把錢就跑了的,什麽樣的都有。
所以,我們大概可以看出來,好醫生不多,有良心,又有水平的好醫生就更少。
3. 患者本身的困境。
按理說,有毛病本身就已經是比較不幸的事情了,但現狀是,妳既要自己找好藥,還要自己找好醫生,否則妳的毛病沒法辦。
按理說,妳事先找個好醫生,剩下的事情妳就不需要管了,因為好醫生可以真正做到對癥下藥,不壹定非得是貴的藥,合適就好。但我們可能往往是因為不相信醫生,或者找不到好醫生,所以幹脆就自己去找藥了,結果呢?所謂的好藥也不壹定能夠治好病;如果不幸找到的是爛藥呢?那就更倒黴了。
當然,找到好醫生(C3)的前提是,患者(C1)要老老實實地告訴醫生實際情況, 否則,再好的醫生也沒有辦法;如果,賣藥的(C2)還能夠做到不誇大藥的作用,老老實實地告訴妳藥的療效,那就更好了。
作者程曉華先生,《制造業庫存控制技巧》、《CMO-首席物料官》著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