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業可登陸貨物貿易外匯檢測系統-選擇企業信息管理-企業管理信息查詢。
2、打電話咨詢當地外管局進行查詢,或者到當地外匯管理局進行查詢。
外匯管理,是指壹國政府授權國家貨幣金融管理當局或其他國家機關,對外匯收支、買賣、借貸、轉移以及國際間的結算、外匯匯率和外匯市場等實行的管制措施。
:
外匯管理局主要職責:
(壹)研究提出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和防範國際收支風險、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政策建議;研究逐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培育和發展外匯市場的政策措施,向中國人民銀行提供制訂人民幣匯率政策的建議和依據。
(二)參與起草外匯管理有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草案,發布與履行職責有關的規範性文件。
(三)負責國際收支、對外債權債務的統計和監測,按規定發布相關信息,承擔跨境資金流動監測的有關工作。
(四)負責全國外匯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承擔結售匯業務監督管理的責任;培育和發展外匯市場。
(五)負責依法監督檢查經常項目外匯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依法實施資本項目外匯管理,並根據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不斷完善管理工作;規範境內外外匯賬戶管理。
(六)負責依法實施外匯監督檢查,對違反外匯管理的行為進行處罰。
(七)承擔國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和其他外匯資產經營管理的責任。
(八)擬訂外匯管理信息化發展規劃和標準、規範並組織實施,依法與相關管理部門實施監管信息***享。
(九)參與有關國際金融活動。
(十)承辦國務院及中國人民銀行交辦的其他事宜。
建國以來,中國外匯管理體制大體經歷了計劃經濟時期、經濟轉軌時期和1994年開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三個階段:
壹、計劃經濟時期的中國外匯管理體制(1953-1978年)。
二、經濟轉型時期的中國外匯管理體制(1979-1993年)。
(1)實行外匯留成制度。
(2)建立和發展外匯調劑市場。
(3)改革人民幣匯率制度。
(4)允許多種金融機構經營外匯業務。
(5)建立對資本輸出入的外匯管理制度。
(6)放寬對境內居民的外匯管理。
(7)外匯兌換券的發行和管理。
三、1994年開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的中國外匯管理體制。
(1)1994年對外匯體制進行重大改革,實行人民幣經常項目有條件可兌換.
(2)1996年取消經常項目下尚存的其他匯兌限制。
(3)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繼續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
四、中國現行的外匯管理框架。
(1)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
(2)資本項目部分管制。
(3)加強對金融機構外匯業務的監督和管理。
(4)不斷改進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5)不斷發展的外匯市場。
(6)不斷完善的國際收支監測體系。
(7)健全和完善外匯管理信息化系統。
(8)逐步建立科學有效的外匯管理法規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