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現身邊的商機,很難有壹個標準答案,因為商機無處不在,商機在時間、地點、成本、數量、對象上的無時不刻地存在,而發現並抓住商機,只能是以結果來衡量,否則所謂的發現,就不是真正的發現。
正如買股票的人,誰都知道高拋低吸,可是何為高何為低?怎麽樣才算發現?發現了怎麽樣去抓住,是否該商機為最佳最適合自己出手,這些都是隨著各種因素變化。
有學者把通常能認識的商機大致歸結為14種:短缺商機、時間商機、價格與成本商機、方便性商機、通用需求商機、價值發現性商機、中間性商機、基礎性商機、戰略商機、關聯性商機、系統性商機、文化與習慣性商機、歸性商機和災難性商機,筆者為此增加兩個商機種類,即就商機在時間上而言,還有既成商機和潛在商機。
壹、既成商機。
前幾年的西部大開發,去年的以互聯網+等等,這些都是政策性的既成商機,通過既成商機,可以立即進行分析和評估,來發現商機。這些商機的發現,相對比較簡單,其風險性和可變性比較低,投入快見效快,但是周期短回報少,很容易見底。
二、潛在商機
潛在商機是根據綜合分析,對於潛在的機遇或者未來發展有壹個預估,並預先做好投入的過程,如很多期貨買家,或者計劃性生產,都是通過大量信息進行分析,從而獲得潛在商機。
以筆者所從事的航運業,目前就有很大的潛在商機:
沒有衡量航運業狀況的最重要指標--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由2008年6月23日的最高點12000點,暴跌至2016年2月10日的290點!從12000點到290點,就是整整41倍多,這樣的縮水,可以說是前無古“指”後無來“數”,它的市場體現,近似於股票指數,也就是說如果上海股票指數從6000多點,下跌到100多點,那麽整個中國股市將是哀鴻遍地!
受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劇降,航運市場、船舶買賣和船舶修理也壹片慘淡,以運費收入為例,運費成倍縮水,2008年初,東南亞到中國北方港口海運運價FIOST(即散貨船租船條款,又稱艙內收、交貨並負責貨物積載的條款)為35美元,到2016年最低報價5美元。而2008年最高每噸運力造價二萬美金的船舶,到目前二千美金都不到。
因此,“在最黑暗的時候,更應該睜大眼睛,因為這樣的時候往往蘊含著更大的機會” ,在當前的形勢中,可以尋找潛在危機中的商機,抓住機遇,及時抄底,及時進入或者做強航運市場,通過收購、註資瀕臨破產或者資金匱乏的航運公司、自籌資金建造新船或者購買低價二手船舶進行噸位儲備和運輸操作,將是很有前景的商業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