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以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抓手,全面推動非公經濟組織黨工委服務管理工作。我縣非公經濟組織黨工委始終把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作為工作主線貫穿全年工作之中,學以致用,大膽探索、創新非公經濟組織服務管理工作,切實把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到實處,使其成為推動全縣非公經濟快速發展的引擎和動力。壹是立足實際,精心組織。成立了由縣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王金艷同誌任組長、各鄉鎮分工負責人及相關職能部門為成員的學習貫徹黨的十八精神活動領導小組,及時召開了學習活動動員大會,制定下發了實施方案。二是開展活動,營造氛圍。今年6月份,由黨工委牽頭,協調人社局、總工會、婦聯、團委、工業園區等成員單位相繼舉辦了:東平縣非公經濟代表人士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報告會;《中國夢、東平夢、我的夢》演講比賽;“建功立業在基層、我為十八大添光彩”慶“七壹”演講比賽等系列活動,對黨的十八大精神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宣傳引導,取得了良好效果。活動中收集整理各類心得體會15篇,理論性文章7篇,其中壹篇在我縣《東平論壇》發表。東平電視臺、東平信息等媒體對活動進行了宣傳報道。三是學以致用,推動工作。為學以致用,更好地踐行十八大精神,將十八大精神落到實處,我們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積極開展了以“兩個健康”為主題的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企業發展的信心。堅持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相結合,不斷豐富理想信念教育活動載體,繼續深化踐行“三強”(強信念、強責任、強奉獻)爭創“三十”(實力十強、創新十家、公益十星)主題活動,切實抓好“三幫”(民企幫村、民企幫學、民企幫貧)“三感恩”(感恩老區、感恩社會、感恩黨和政府)活動,通過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動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同心實踐,切實推動平安企業建設、黨群組織建設、工資集體協商、基層民主等新型經濟組織服務管理工作順利開展。今年4月份,我縣光大、瑞星、東順集團公司榮獲全市非公有制企業“實力十強”稱號,儒原實業榮獲全市非公有制企業“公益十星”稱號,新東嶽集團同時榮獲“創新十佳”榮譽。
二、不斷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加強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能夠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能夠不斷加強黨對整個社會的全面領導,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壹年來,東平縣非公經濟組織黨工委從以下方面著手,不斷加強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壹是進壹步深化黨群***建機制。今年以來,我們進壹步深化非公企業黨群***建機制,大力實施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帶工建、帶團建、帶婦建工作。量化非公企業黨群建設考核標準,以“黨群工作壹體化”的工作理念把群團組織建設納入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總體格局,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表彰,逐步形成黨組織對群團組織“思想上帶、組織上帶、工作上帶”、黨組織和群團組織“組建聯推、機制聯建、活動聯辦、教育聯抓、考核聯動、典型聯樹”、群團組織“推優入黨、服務黨建”的“三帶、六聯、壹服務”工作格局,截止到今年10月份,在全縣各類非公企業黨組織中建立工會組織324家(規模以上全覆蓋),專職或兼職工作人員436人,***青團組織203家,團員35518名,婦聯組織137家,專職或兼職工作人員209人。二是加強“關鍵人”隊伍建設。通過黨外代表人士和非公經濟領域人才培養等壹系列措施,加強出資人、黨組織負責人、黨建指導員和商會會長“四支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強化培訓工作。開展了“帶頭人建設行動”,發揮黨員出資人的影響力和推動力,引導不是黨員的出資人重視支持黨建工作,推動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和黨建指導員履職盡責。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進各類商會組織黨的建設。三是促進企業黨建和文化建設的結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出資人的綜合素質,帶動和提升非公有制企業文化建設的層次和水平。充分調動出資人、企業黨員、職工群眾三個方面的力量,更加自覺地把企業黨的建設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融入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之中,為非公有制企業可持續發展凝心聚力,助推企業科學發展。四是推動企業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通過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保障機制建設和規範化建設,已建黨組織能夠正常開展黨的活動和黨的工作,並積極探索出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和黨員發揮實質作用的方式方法和途徑。出資人為企業黨組織開展工作提供保障、創造條件。企業黨組織、黨員通過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的發揮贏得出資人的認同、支持。
三、積極穩妥地推進平安企業建設。今年以來,按照縣委“天眼”工程的總體部署和縣綜治辦的具體要求,我縣非公經濟組織黨工委進壹步加大“平安企業”建設工作力度,為做好該項工作,在大量的調查研究基礎上,先後研究制定了《關於在創建平安企業活動中推行不駐會副會長企業主體作用的實施意見》和《東平縣平安企業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在安全生產、企業周邊環境整治、企業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資協商機制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展,基本達到各項工作機制實現規範化、制度化,做到有組織、有人員、有制度、有措施,有實效的“五有”要求,其本實現企業治安狀況良好;企業關系和諧;企業公***安全、消防安全、生產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企業依法誠信經營,防範經營風險的能力明顯提高最終目標。壹是人防技防相結合,大力實施警企聯動機制。2013年以來,我縣各類非公企業,尤其是企業聚集的園區,商貿市場等密集場所,以及各企業主要廠房、倉庫、路段、街道、交叉路口都安裝了治安監控,全縣以公安局為依托,建立城、鄉、村壹體化的治安防範監控信息平臺,實現了全縣各類非公企業和大型商場、賓館和重點商戶等治安防控技防體系的全覆蓋。今年以來,我們進壹步細化了實施了各類工業園區及各類商貿市場駐警制度,完善了警企聯防聯保及巡邏治安防控體系。實現了各工業園區警燈閃耀、特巡警與企業安保巡邏聯防的制度化、長效化。截止2013年10月底,我縣工業園區、金匯市場街、接山工業園、東平街道工業園、彭集工業園等縣鄉兩級園區公安派駐機構全覆蓋、實現了各類非公企業設立警務室的警企聯保的目標要求。二是健全勞動爭議聯合調解組織網絡。2013年以來,由我縣新型經濟組織服務管理創新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牽頭,會同我會與司法、工會、婦聯、公安等部門,進壹步完善勞動爭議協商協調機制,進壹步細化我縣勞動爭議仲裁院、各鄉鎮(街道)爭議辦公室(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和各企業爭議辦“三位壹體”的聯合調解組織網絡機制,大力實施流動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廳工作,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與仲裁的相互銜接,***同做好爭議處理工作。截止到今年10月底,我縣各類工業園區機構、14個鄉鎮街道辦全部建立勞動爭議辦公室(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全縣各類規模以上非公企業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派駐州城街道、銀山鎮、梯門鎮等巡回勞動仲裁廳4個,調解和仲裁涉企勞動人事糾紛案件51件。取得了全縣勞動人事爭議案件10人訪案件為0,個訪案件下降30%的顯著成績。
四、著重加強調查研究和基層基礎工作。東平縣非公經濟組織黨工委作為黨和政府聯系非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自成立之初就將深入企業壹線、深入基層加強調查研究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中。今年以來,東平縣非公經濟組織黨工委在加強調查研究和基層基礎工作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成效明顯。壹是開展走訪調研,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根據年初的安排,黨工委組成3個小組進行了“百家企業”大走訪調研活動,活動中,發放各類生產經營、人才需求等問卷400余份,收集意見建議110余條,梳理企業生產經營存在問題54件,形成調研文章15篇,向縣委縣政府提交意見建議材料3份,全年組織各類教育培訓活動7次(其中兩次是與園區管委合辦),全縣企業中層以上管理幹部受教育1100余人次,聯系山東農業大學、北京農業大學(發展研究院)等專家來我縣就涉農企業轉型升級進行把脈指導,協助瑞星、光大、東嶽等企業落實信貸資金2.6億元,幫扶小微企業解決貸款3200余萬元,積極向東平農發行、農村合作銀行推薦姜仔鴨公司等20余家會員企業進行授信。走訪活動中,我們不斷健全完善會員企業信息庫建設,依托金融辦和各類金融機構,進壹步細化各會員企業的誠信監管體系,積極搭建非公企業信用信息互享平臺,大力實施銀行授信動態監控制度,在廣大會員企業中著力開展以構建 “監管考核、自律評價、結果運用”為主要內容誠信服務體系,及時公示日常監管和自律管理中發現的違規失信行為。二是推進機關幹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按照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進壹步推動各級黨政機關和幹部深入基層為民服務的相關要求,結合實際,研究制定機關幹部直接聯系、服務、引導企業和群眾的工作制度,組織推動幹部下基層、察民情、解難題、辦實事,創新和拓展直接聯系和服務群眾的渠道和途徑。進壹步轉變作風、提高效能,團結帶領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繼續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真抓實幹。
五、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樹立良好形象。積極引導企業參與“感恩行動”、“創先爭優”活動,不斷挖掘、提升光彩事業“義利兼顧、以義為先”的核心理念,致富思源,回報社會,積極投身感恩行動和光彩事業、慈善事業。今年以來,我縣東嶽、儒原城市廣場、東順、光大等企業在捐資助學等社會公益事業方面取得長足發展,各企業先後設立“科技創新”“八裏香優秀學生”“十佳孝星” “十佳學子” 獎,各企業黨組織廣泛開展了“進職工門、知職工情、暖職工心”活動,為職工配置工作班車、職工子女上學班車、建職工保障房、為職工父母發放養老金等,解除職工的後顧之憂,提升了企業職工幸福指數。我們把“感恩行動”作為“兩個健康”的重要載體,通過捐資助學、幫助“三老人員”改善生活條件等活動,使部分老人和困難學生***享改革發展成果,過上幸福美好生活。在感恩活動中,湧現出壹大批先進模範人物:榮獲利比裏亞第三屆“金形象獎”,為國家爭得榮譽的我縣工商聯副主席、沃而豐新能源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得朋;以四通農機宋有峰為代表的壹批先進“助學”“助貧”的非公企業先進典型人物;以永康商貿有限公司趙永康為公益之星的先進代表人物。截止11月底,全縣非公企業通過捐資助學、扶貧、幫村等各類活動向社會捐資635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