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監理制度在國際上具有悠久的 歷史 ,它在城市建設和工程實施監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從1996年開始在建設領域全面推行工程監理制度,工程監理制度的實施,使得工程建設領域對監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從工程建設的前期策劃、設計管理,到工程招標、施工的全過程,包括進度、造價、質量及安全等方面的全方位管理需求,都為工程監理行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機遇。監理工程師從事的是壹份令人 尊敬 (事在人為)的職業,在技術領域的地位等同於法律領域的律師和醫療領域的醫生。
總體而言,監理身份地位、 社會 地位比施工單位要強,但是薪水待遇不高,除非動歪心事,壹個好監理會很累,學得可以比施工單位更多,因為監理要求比較全面,不僅僅局限於質量、安全、進度、造價、合同、法律個別領域,而是要求比較全面,監理員的要求比較低,但是國家註冊監理工程師的要求就比較高,必須是工程師職稱且滿三年才可以考,從壹個本科畢業大學生到取得國家註冊監理工程師證書就是壹次性通過的話也不會少於8年,壹年後可以定級助理工程師,再四年後可以評審工程師,再三年才可以考國家註冊監理工程師,正常的應該是9年,所以壹畢業後就從事監理會比較難熬!!!
1 監理行業是否能夠繼續存在 在論證監理行業未來發展方向時,應該首要考慮的問題是:工程監理單位是否能夠繼續存在?尚若未來都不需要工程監理,那就無從談起監理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就。 筆者個人認為監理行業在短期內將會繼續存在,首先因為政府需要它。因為政府希望通過監理企業來確保中國的建設工程質量安全,這是監理行業與企業的“立業之本”。並希望通過監理企業對工程項目實施階段的監督與管理,促使我國的建築業走向“規範化、安全化、 科技 化、國際化以及節能環保”。其次監理企業所發揮的作用就類似於 體育 賽事中的裁判。其兩者特性幾乎是壹樣的,都要求其要本著“公平、獨立、誠信、科學”的態度對建築行業(比賽)進行監理(判決)。中國有那麽多的運動員(建設工程),也必將需要與之相匹配數量的裁判(監理企業)來進行賽事(建設工程)的裁決(監理)。再次現國內建築行業監理從業者人數眾多(6600多家同質企業,72萬余名專業技術人員),政府不可能立即取消工程監理,這也必將導致眾多監理從業者失業,眾多家庭“頂梁柱”的倒塌,家庭經濟收入將大幅度的削減,這也將會引發 社會 不穩定。這也是政府所不願看到景象。最後壹個,國家能夠把監理制寫進法律,且法律的效力僅次於《憲法》,已經足夠說明國家對其重視和需求。 綜上所述,可推斷出中國的監理行業將會繼續存在。 2 政府設立監理的初衷 《中華人民***和國建築法》2011年修正版中的第四章:建築工程監理中的第三十二條:“建築工程監理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及有關的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和建築工程承包合同,對承包單位在施工質量、建設工期和建設資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設單位實施監督。” GB/T 50319-2013《建設工程監理規範》中也進壹步明確了“監理”的概念——“工程監理單位受建設單位委托,根據法律法規、工程建設標準、勘察設計文件及合同,在施工階段對建設工程質量、進度、造價進行控制,對合同、信息進行管理,對工程建設相關方的關系進行協調,並履行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法定職責的服務活動。” 法律和規範均反映了國家的意誌,從中可以看出國家設立監理的初衷無非是希望監理企業能夠對“工程質量、建設工期、建設資金、合同、信息”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3 監理行業的現狀 3.1 現狀壹 真正持有《中華人民***和國註冊監理工程師註冊執業證書》的監理從業者數量偏少,無法滿足工程項目的需要。這也造成了部分總監理工程師同時兼任超過3個以上的工程項目。總監理工程師的精力和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自然就造成了壹個項目監理力度的削減,管理水平的下降。也造成總監理工程師對壹個項目缺少全面、實際情況的了解,自然無法做好監理工作。 3.2 現狀二 監理從業者素質、技能水平參差不齊整體質量偏低,甚至壹些監理從業者是由之前的泥水匠擔任,或是由未“科班出身”但長時間接觸建築施工,學歷大專不到,亦或是由部分退休返聘人員組成監理隊伍。當然監理行業也有部分優秀的監理工程師存在。 由於這些人並未受過系統的土木工程理論知識和工程項目管理方法的教育或培訓。盡管長時間與壹線施工接觸,但個別做法是蠻幹、亂幹、違反土木工程理論,甚至是違法。所以這樣壹支監理隊伍自然無法保質保量的完成監理與服務工作。 3.3 現狀三 凡是從事建築行業的都知道監理壹行的工資最低。工資低,自然無法吸引到高質量的監理人員;工資低,自然無法留住有能力的監理人員;工資低,自然無法激發從業者的工作積極性。 壹個生意賺不了錢,自然進入這個領域的人就會減少;壹個行業養不了家,自然進入這個行業的人就會減少。員工工資低,也將會導致監理行業日漸蕭條、萎靡不振、怨聲載道。逐漸滑落到成為壹個“國家所棄,業主所指,施工所怨,監理自卑”的病態行業。 3.4 現狀四 目前在工程建設參建各方中監理的責任被無限的擴大。出了安全事故首先找監理;出了質量事故首先找監理;出了未仔細視圖造成返工等情況也首先找監理。 監理責任之大與其收入之低,明顯的不相匹配,這也是現在監理行業的畸形之處。 4 監理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壹個行業的存在與否以及發展方向,只有很少的成分是取決於個人的意誌,更多的則是依據市場的需求而存在、發展。例如:隨著國家對酒駕的懲罰力度加大,造成了“酒後代駕”行業的產生。正是因為它迎合了時代所需,車主所需,國家所需(降低和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生),所以孕育了它的誕生並開始悄然旺起。 由於蘋果手機的創新和更智能,更人性化的系統,迎合了當代所需。造就了蘋果公司蘋果公司連續三年成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諾基亞由於固步自封,也從曾經的輝煌走向了衰落,令人惋惜。 這就是天道。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同樣監理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取決於需求,主要有三個層面的需求。分別是國家層面,業主層面,監理企業層面,以下將壹壹闡述。 4.1 國家希望什麽樣的監理企業 國家希望什麽樣的監理企業,也即是國家期望未來的監理企業能夠起到什麽樣的作用。我尚不能知道國家對監理的未來期望,但我能知道國家現在的期望。從國家現行法律、法規、規範中,尤其是第壹章——“總則”中的第壹條可以快速、直接的看出國家的期望。如: “為了加強對建築活動的監督管理,維護建築市場秩序,保證建築工程的質量和安全,促進建築業 健康 發展,制定本法。”——《建築法》 “為了提高建設工程監理與相關服務水平,規範建設工程監理與相關服務行為,制 定本規範。”——《建設工程監理規範》 “為提高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水平,促進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和國際化,制定本規範。”——《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範》 綜上所述,可歸納總結為: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提高監理水平,規範監理行為。最終實現中國建築業步入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和國際化的目標。 而這壹目標的實現,國家希望監理行業能夠起到壹定的推進作用。那監理企業又該如何實現此目標呢?或者換壹種問法:什麽樣的監理企業能夠實現這壹目標呢? 我試著回答壹下: (1)“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則要求監理的從業者必須具有過硬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經驗和相關的工程安全知識,總結為壹句話即:高素質監理。 (2)“提高監理水平,規範監理行為”,則要求監理從業者必須增強法律意識,做到依據法律法規、建設標準等履行監理職責和約束自身行為。 (3)“實現中國建築業步入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和國際化”,則要求監理從業者具備壹定的外語溝通能力並學習和遵守當地的法律。 國家對監理的未來期望無非是在現階段上“更高、更快、更強”,以及新增其他方面的期望。而新增加的項目則主要是由市場主導,即有什麽樣需求的市場,就有什麽樣的監理企業。 4.2 業主需要什麽樣的監理企業 在即將論述的開始,先明確此處的“業主”是指包括政府部門在內的市場各方業主。 壹個項目少則幾千萬多則幾十個億加之業主通常是外行,所以業主必將需要壹支專業化、高質量的工程咨詢類企業來成為自己的“諸葛亮軍師”和“貼心管家”,為自己提供策劃、組織、管理等服務,簡稱“全程無憂”式服務。 那麽什麽樣的監理企業能夠滿足業主的這種需求呢? 我試著回答壹下: (1)“諸葛亮軍師”:“諸葛亮”通常是智慧代表,業主即希望於能夠有壹流的監理企業來為自己服務。“軍師”即希望監理企業起到決策、籌謀的作用。例如,選擇最優的設計方案、施工方案、合同模式,參與選擇最優的設計單位、招標代理機構等。 (2)“貼心管家”:即希望監理企業做到對業主忠誠和盡職令業主省心。例如:提供建設項目專題研究、編制和評估項目建議書或者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全過程質量(設計質量、材料質量、設備質量和影響項目運行或運營的環境質量等)的監察與安全管理,甚至參與招標文件的編制和組織評標,協助合同的簽訂等。 根據以上羅列,則不難看出業主層面希望監理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接下來將論述 監理企業對自身所盼望的樣子。 4.3 監理企業對自身未來的希望 監理企業對自身未來的希望,也即是希望通過開監理公司的方式能夠為他帶來什麽。我想他無論是出於什麽動機也好,他都是希望自己的企業能夠盈利為他帶來財富。那麽怎樣實現盈利呢? 我試著回答壹下: (1)“盈利”,這是企業管理學方面的問題,我不敢妄下結論。但我僅想用“開源節流”四個字來回答。開源,主要由多承接項目來實現;節流,則主要是由企業管理來實現。那麽怎樣實現承接更多的項目呢?也即可以這樣問,業主憑什麽願意與妳簽約呢?答:即妳的服務能夠得到業主的滿意。那業主怎麽滿意?答:滿足業主需求。 此時,可發現第3條和第2條所希望的監理未來方向是壹致的(用2’條表示)。而顯然第1條又是監理企業存在的基礎。那麽也就是說監理未來發展的方向是由第1條加第2’條組成,且第2’條不得違反第1條規定。 經檢查,第2條中的第(1)小條即“諸葛亮軍師”符合第1條的要求。第(2)小條即“貼心管家”中監理對項目全過程的監管,不符合現行《建設工程監理規範》。與規範中規定的“監理只得在施工階段對項目進行監管”不符。 但業主所需也應是國家所需,因為國家始終把實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壹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當有壹天監理企業能夠具備有對項目全過程監管的能力時,我想國家會修訂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範,以推進實施監理企業全過程監管。 則第2條中的第(2)小條也亦符合第1條的要求。則最終結論是: 監理行業未來發展方向是:對項目全過程監管,監理企業為業主提供高素質、高智商服務。監理從業者的自身能力將趨向於業有所精的通才即綜合型人才。整個行業將逐漸步入有序化、規範化的 健康 發展時期,最終走向成熟期。 5 結 語 在當今市場配置資源起決定作用的大背景下,壹個行業中企業的發展也必將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能夠滿足市場不同的業主以及業主的不同需求。服務方式與內容既可以是項目全過程的高端技術咨詢與管理服務,也可以僅是施工階段的現場技術、質量安全和成本等方面的監督服務。逐步實現由單壹的監理企業向國際多元化的工程咨詢企業的轉變,提供總體規劃、經濟評估、可行性研究、項目管理、施工監理等服務。 目前各行業都在大數據引領下發展創新,監理行業不可能獨身其外,更需要創新思維,練好內功,提供先進技術咨詢。在呼喚法律公平正義同時,也要反思行業存在諸多問題,要仰望這個行業,對低價中標說“不”, 國家要求與企業要求不剝離,就只能是壹團漿糊!不把監理從參建方中剝離,就做不到公正壹方。不把政府的定位搞清楚,監理的定位就肯定不會清楚。發展方向,靠官府不靠譜,靠企業不會統壹,大小企業各不同,目前逃離可能是最佳出路! 監理行業未來發展方向是:對項目全過程監管,監理企業為業主提供高素質、高智商服務。排除外行管內行的外來幹擾,排除質量,安全相互推卸責任,排除監理企業和監理人員不能獨立自主,和被業主呼來喚去的尷尬局面。監理從業者的自身能力將趨向於業有所精的通才即綜合型人才。整個行業將逐漸步入有序化、規範化的 健康 發展時期,最終走向成熟期。
我在建築公司幹了十壹年的技術負責,關於監理這個行業我還是比較認可的,中國的建築公司如果現場沒有監理幹的工程起碼有80%不合格,沒有監理的工程施工單位基本每道工序都可以偷工減料,做虛弄假,這就是當代中國人的素質,壹切都是為了錢,根本不考慮工程質量和安全,施工過程中現場有個監理施工單位在牛也得收斂點,偷工減料還得看個情況。關於近幾年監理行業不好幹的原因有三點:
第壹,施工單位掛號公司太多,掛號公司能包上工程的基本上和投資方關系很鐵,這樣壹來監理的工作任務就特別艱巨,而且還幹不好。
第二,我們大家都知道幹建築這個工作結構上肯定不能出問題,施工過程中出點小問題也是難免,施工人員必定是手工操作,有個別的甲方代表和質檢站那些不懂的人員檢查工地的看有點小問題就覺得樓要塌了。然後威脅監理企業不作為,為難施工單位,這個時候施工單位壹般都拿錢給質檢站和甲方代表。所以工地上正真的禍害是質量監督站(質檢站)和不懂專業的甲方代表。
第三,工程監理針對工程質量和安全的管理依據是依照國家建築驗收規範和安全操作規程及施工圖紙設計要求進行管理和監督,這符合國家建築法律法規。但是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工程變更(就是更改施工圖紙)的人是甲方代表,這無意中影響工程質量和造價。個別甲方為了省錢把原有的施工圖紙更改和變更,最後造價還不認可,而且把責任推到監理企業。
監理企業本身是壹家獨立的的建築企業,工作核心是以公正,公平,公開透明,科學的管理模式,監理企業的資金應該由國家給直接撥付,這樣監理企業才能真正的獨立管理。甲方給監理企業撥付資金,監理人員還得服從甲方的命令,對錯甲方說了算。中國的監理企業不好幹是因為監理給甲方負責,外國的監理好幹那是因為監理能獨立。
本人進入監理行業快20年了,可以勉強回答這個問題。竊以為目前監理行業的發展已經完全偏離了國家當時引進監理這個行業的初衷,從提供專業化的,全過程的項目管理淪落到了現在大部分監理公司都在做的施工階段的質量安全控制,某種意義上也成了“背鍋俠”。這裏面既有政府的引導責任,也有甲方,監理公司無序競爭,惡性壓價造成的各種混亂,也由此造成了惡性循環。目前政府也看到了這個問題,這兩年開始正在從上到下的進行糾偏,而糾偏的方向正是全過程工程咨詢,有意進入這個行業的可以網上搜壹下這兩年這方面的各類文件,從而自己判斷這個行業還有無前途。本人認為,這次改革如果有效,還可以扭正這個行業發展方向。畢竟,咨詢業雖然在我國發展比較緩慢,但在國際上是壹個比較成熟的行業,我們應該有信心做好這個行業。
壹個行業的存在與否以及發展方向,只有很少的成分是取決於個人的意誌,更多的則是依據市場的需求而存在、發展。例如:隨著國家對酒駕的懲罰力度加大,造成了“酒後代駕”行業的產生。正是因為它迎合了時代所需,車主所需,國家所需(降低和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生),所以孕育了它的誕生並開始悄然旺起。
國家希望什麽樣的監理企業
國家希望什麽樣的監理企業,也即是國家期望未來的監理企業能夠起到什麽樣的作用。我尚不能知道國家對監理的未來期望,但我能知道國家現在的期望。從國家現行法律、法規、規範中,尤其是第壹章——“總則”中的第壹條可以快速、直接的看出國家的期望。如:
“為了加強對建築活動的監督管理,維護建築市場秩序,保證建築工程的質量和安全,促進建築業 健康 發展,制定本法。”——《建築法》
“為了提高建設工程監理與相關服務水平,規範建設工程監理與相關服務行為,制
定本規範。”——《建設工程監理規範》
“為提高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水平,促進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和國際化,制定本規範。”——《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範》
綜上所述,可歸納總結為: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提高監理水平,規範監理行為。最終實現中國建築業步入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和國際化的目標。
而這壹目標的實現,國家希望監理行業能夠起到壹定的推進作用。那監理企業又該如何實現此目標呢?或者換壹種問法:什麽樣的監理企業能夠實現這壹目標呢?
我試著回答壹下:
(1)“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則要求監理的從業者必須具有過硬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經驗和相關的工程安全知識,總結為壹句話即:高素質監理。
(2)“提高監理水平,規範監理行為”,則要求監理從業者必須增強法律意識,做到依據法律法規、建設標準等履行監理職責和約束自身行為。
(3)“實現中國建築業步入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和國際化”,則要求監理從業者具備壹定的外語溝通能力並學習和遵守當地的法律。
國家對監理的未來期望無非是在現階段上“更高、更快、更強”,以及新增其他方面的期望。而新增加的項目則主要是由市場主導,即有什麽樣需求的市場,就有什麽樣的監理企業。
我是國內最早從事建設工程監理實踐的那批人。第壹版國家建設監理規範的很多內容,就來自於我們的監理實踐。所以,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
建設工程監理制,是建築法規定的壹項工程管理制度。當初設計的監理制,主要源自國際工程師聯合會的“工程師”制度,監理單位應該是在建設單位授權範圍內,獨立的開展工作,為業主提供專業化的項目管理或咨詢服務。
它的基本特點是:監理工程師是獨立於業主、承包方之外的公正的第三方。監理工程師必須是由懂經濟、懂技術、懂管理、懂法規的,高水平的復合型專業人士組成,用他們高水平的專業知識,為業主提供高水平的服務,來保證業主項目目標(質量、進度、造價、功能)多快好省的達成,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及 社會 效益。
可是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特別是長官意誌的幹涉,如今的監理制,已經面目全非。如今的監理制,已經嚴重背離初衷,要求監理工程師承擔了很多不應該承擔的 社會 責任。而監理工程師的權利,不足以承擔這樣的責任,監理工程師的地位,也無法承擔這些責任。
監理工程師應該只向業主負責,幫助業主管理好項目,可是如今的監理公司,絕大多數不具備這樣的素質。
監理人員的報酬與責任嚴重不符,與監理工程師的定位嚴重不符。過低的報酬,過高的責任,造成高素質、年富力強人才的大量流失,造成監理工程師的素質也與過去相差甚遠。
以我服務的監理公司為例,二十多年前,高級工程師占公司總人數30%以上。資料員中都有兩名高級工程師。許多大型建築公司的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來這裏只能做總監、總代。現在,論工作能力,很多過去只能做監理員的人,現在都做了總監。
監理行業,目前已經進入惡性循環。人才素質越來越低,責任越來越大。
現在,監理制已經到了必須改革的局面,如不改革,整個行業將沒有前途。
建築監理這個行業是國家《建築法》賦予的。所以它算是根正苗紅的行業。但是我國監理制度還有不完善和需要改善的地方。首先監理定位是接受甲方委托,為甲方提供技術咨詢的服務行業。不是某些網友認為的是等同於質監站和安監站等政府職能部門。監理的大部分權力來自於甲方授權,沒有甲方的認可監理很多指令很難實施。因為現在的施工單位工程款都是向甲方或者建設單位索取,誰給錢聽誰的。雖然建築法也賦予監理很多權限,但是這個金錢 社會 ,施工方在乎雇主的要求比較大。簡單來說,就是甲方和監理發出不同指令,施工方會聽甲方指令多壹些。這是現實!其次,監理也是受雇於甲方或者建設單位。監理的錢也要向甲方或者建設單位拿。如果監理完全按照建築法監理工程,不聽從甲方指令,結果可以預期。輕則工程難以開展,重則監理換人,嚴重的是監理費難以支付。建設方或者甲方都是當地政府支持的投資者,很多時候政府都是支持投資方的。監理的地位在我國特殊國情下相當弱勢!網友們在很多安全和質量事故發生後會指責監理失職,但是有多少人會理解我國監理行業的尷尬?我國監理就是拿賣白菜的錢操賣白粉的心。監理費很少,但是安全、質量和進度責任壹個都不能拉下。出了事群眾都會想到監理失職,職能部門也會拉監理背鍋。但是,任何行業都有利有弊。所謂行行出狀元,何況監理行業也是上文說過的根正苗紅。是國家法律賦予的正規單位,監理在工作中堅持法律法規,理順建設五方關系,不卑不亢的監理工作這個行業還是有存在的價值的。在夾縫中求生存,在危機中求發展。
雖然甲方看起來很利害的樣子,但是實際甲方還是應該尊重監理的合理合法意見。畢竟甲方的違規違法操作比比皆是。如果真把監理惹毛了,他們的工程和工作也不好開展。畢竟監理地位是建築法賦予的,監理幾乎參與了整個項目的建設全過程。甲方如何如果完全蔑視監理的地位,監理也是有反制手段的。而且監理不怕妳甲方不給監理費。首先,有合同條款約定。其次,甲方違規成事實的話就是壹個梗。沒有監理的配合,工程項目怎麽交工?甲方做事太絕,監理也沒必要下次和妳合作。名聲太臭的開發商不會得到群眾和政府的支持!畢竟監理沒有偷工減料和違規操作的動機,違規的始作俑者是開發商和施工單位居多。
工程好壞,和監理無關,取決於施工隊,在好的監理施工隊不行,工程也是毛病問題壹大堆,好施工,什麽也不懂的監理,照樣可以幹出好工程。所以,不是什麽必備的環節,已現在監理的現狀,就知道尷尬的行業,魚龍混雜的地方,責任無限大,出了事有人背鍋的這麽壹個主體
監理行業如何發展?這主要在業主和國家有關政策上。同樣是建築領域的企業,為什麽監理工程師和監理員工資很低,就是應為業主和有關監督部門不重視監理行業,形成大業主小監理,認為監理行業可有可無,適成很難開展監理工作。另外,業主為了自已的盈頭小利,不在施工企業身上下功夫,而在監理企業身上下功夫。本來按正常應有50萬監理費,工期半年,需4位監理工程師,然而有於壓級壓價,費用只有30萬左石。所以監理企業也就安排壹至兩名監理人去工作。這樣,雖然監理單位不虧本,但現場管理和監督力太大下降,形成惡性循環。i
有前途,但不適合壹畢業就去做監理,妳得先有壹定的積累,才能做受人尊重和信服的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