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是壹個組織獨特的文化形象,由它的價值觀、信仰、儀式、符號和做事方式組成。我整理了壹下如何描述企業文化,很快就喜歡上了!
如何描述企業文化
1,功能化——問題導向,務實。
所有的企業文化人都應該真正站在企業的立場和角度,用務實的眼光對待企業文化。要以企業的重大問題為導向,解決問題的文化才是好文化。首先,企業要掌握壹套實用的發現問題的工具。通過診斷和分析,找出企業中最嚴重、最緊迫、最現實的主要問題,然後詳細分析原因和解決方法。通過戰略和文化的結合來解決問題,創造效益。
2.制度化--機制的創新與激活。
所謂制度化,是指在企業民主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制度和體系,通過制度和體制的變化,將企業文化落實到企業的日常管理活動中。如成立戰略文化委員會、實施和監督雙軌制、設立企業文化主管職位等。根據三好標準,定期或不定期對企業文化進行評估。通過問題-主題-溝通-執行-監督-反饋的循環機制,企業文化才能真正活起來。
3、現代化——開放包容,與時俱進。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信息化已經滲透到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企業文化也面臨著現代化的迫切要求。現代企業文化應實現內涵、形象、載體、主體、傳播和功能的現代化。現代企業文化應該是開放的、包容的、兼容並蓄的,更加強調前瞻性、進取性、開放性、外向型、功能性、實用性。現代企業文化直接面對企業管理的實際問題,為企業發展提供解決方案。現代企業文化要與時俱進,永遠保持企業的活力。現代企業文化也更加強調以人為本,註重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內心的真誠意識。現代企業文化是民主文化,人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主導壹切。現代企業文化是壹種多元化的文化,從內涵到外延都非常豐富多彩。現代企業文化也是崇尚簡潔高效的文化。任何形式主義的虛榮文章都會被拋棄,而是直接體現在企業的經營活動和流程中。現代企業文化不僅追求業績等硬指標,更以內心感受和精神價值為最高評價標準。總之,現代企業文化是壹種劃時代的全新文化。
4.自主——塑造心態和自我意識。
企業要自己掌握“釣魚”的技巧,包括:壹是發現和解決企業管理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二,提高綜合素質和全局意識的能力。第三,建立、完善、運行和維護企業民主機制的能力。企業文化從業者要授人以魚而不是授人以漁,從包辦代替的角色轉變為教練的角色。讓企業完全自主地建設、管理和創新企業文化。企業只有掌握了自己“釣魚”的技巧,企業文化才能防止僵化,避免壹朝天子壹朝臣,人死了壹口涼茶,企業被外界和他人牽著鼻子走,企業文化盲目跟風的機會主義弊病。
企業文化創新是在前期建設和管理的基礎上,按照六個基本原則(誠信、企業民主、與戰略相結合、雙軌制、面向現實、三個有利於),以三個有利於為最高標準(有利於優化企業管理;有利於贏得市場競爭;有助於保持活力),首先綜合治理企業心態,尤其是企業領導和老板的心態,樹立現代企業文化的理念。然後,構建企業的民主機制,通過體制和制度改革,將企業文化轉化為有生命力的機制。再次,通過培訓和實踐,企業可以學會診斷和發現主要問題,從而自主確定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題,有針對性地開展企業文化工作。經過多次循環(問題-主題-溝通-實施-監督-反饋),企業可以自主掌握原理和方法。最終企業可以獨立,完成企業文化的三個階段。
相關閱讀延伸:
企業文化與企業文化建設
壹,企業文化的含義和內容
企業文化起源於日本,形成於美國,發展於世界。關於企業文化的含義,眾說紛紜,流派眾多。至今沒有統壹明確的說法,也很難用準確的書面語言表達出來。目前有代表性的廣為流傳的理論有:廣義狹義理論、總和理論、同心園理論、力量理論、精神財富理論、精神現象理論、群體意識理論、成就理論等。從國情出發,我國普遍采用精神財富論,表現為:員工根據企業的客觀條件,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創造的精神財富,以及承載這些精神財富的組織活動和物質形態,包括員工的思想文化素質、企業精神、民主意識、法制觀念、職業道德、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和文化環境。
企業文化的內容分為兩部分:顯性文化和內部文化。顯性文化是指企業的文化設施、文化教育、技術培訓和娛樂活動。內部文化是指為實現企業總體目標而逐漸形成的,並為全體成員所始終倡導和不斷豐富並自覺遵循的價值觀、倫理道德、工作態度、行為取向、生活理念,以及由這些因素所整合而成的整體風貌。由於企業類型的不同,企業文化的內容不統壹,表現形式也不盡相同。供電企業是具有經營、營銷、服務和管理職能的公用企業,其企業文化內容不可能也不應該包括企業文化的全部理論內容,應根據其工作性質和特點來確定。壹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文化。是指向市場和客戶提供優質充足的電能,保證電力供應的運行、維護、工程和管理的成果,能給客戶帶來滿意和信任的優質服務。
2.價值文化。企業成員所認同的價值觀,即壹個企業的基本信念和信仰,有三個取向:利潤最大化價值、合理經營利潤價值和企業社會互惠價值。供電企業立足利潤最大化,追求合理利潤,最終實現與社會的互惠互利。價值觀文化是圍繞價值觀而產生的企業目標、經營宗旨、經營理念、發展思路、創新精神、競爭意識、效益觀念和質量方針。
3.勞動文化。企業是由若幹個體員工組成的勞動集體,勞動是員工的主要職能。員工在從事自己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時,勞動文化把他們連接起來,把他們團結起來,勞動文化由勞動價值、勞動組合、勞動合作、勞動競爭、勞動技術培訓、勞動資源管理等構成。
4.安全文化。安全生產是供電企業的生命線,是壹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安全文化保障和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是通過安全理念、安全意識、安全學習宣傳、安全規章制度、安全監督檢查、安全培訓等來實現的。
5.服務文化。供電企業改革後,服務的作用日益突出,服務的功能日益齊全。能否為社會和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服務文化是壹種服務理念、服務標準、服務宣傳、服務制度、窗口服務、承諾服務、社區服務等。旨在提高企業的服務水平和服務管理水平,全面貫徹“人民電力工業為人民”的行業宗旨。
6.精神文化。這裏僅指企業精神,是企業集團在長期生產經營中形成的* * *壹致的心理定勢和價值趨向,反映了全體成員* * *壹致的認識、* *壹致的意識、* *壹致的理想,是企業經營宗旨、價值準則和管理信條的基礎和體現。
7.制度文化。企業* * *成員在工作中制定並遵守壹定的規章制度來保障自己的權利和履行自己的義務,用來規範企業中人與人、物與物之間的行為和關系。
8.行為文化。企業成員在生產經營、學習生活、教育宣傳、文化活動和業務交往中特有的、自覺的習慣、作風和行為模式,是企業價值觀的動態反映,也是企業作風、精神面貌和人際關系的反映。
9.道德文化。即企業成員的思想和職業道德是由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內心信念和規章制度所維系的,道德原則、道德規範和道德活動是建立在善惡判斷的基礎上的。
10,環境文化。包括民主和諧的思想政治環境、安全衛生的工作環境、便捷舒適的生活環境、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環境和真誠坦誠的人際關系環境。
二,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企業競爭的加劇,經濟生活中的物質生產日益與文化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經濟與文化的融合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管理學家和企業家應該從戰略和文化的角度理解企業文化建設的意義和作用。就供電企業而言,重視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標誌。是創建壹流企業、文明行業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客觀需要。它對企業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並對其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1,提高供電企業管理水平。縱觀企業管理發展史,經歷了經驗管理、科學管理和文化管理三個階段。文化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最高層次,它包括業務管理、人性管理、激勵管理、情感管理、團隊管理等壹系列內容。我國絕大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還處於經驗管理階段。壹些大型企業,主要是支柱產業中的骨幹企業,憑借管理者的親身經歷或前人、同行的成功經驗,進入了科學管理階段,用規章制度、工作標準、勞動定額、崗位職責、專業分工來管理企業。極少數現代壹流企業進入文化管理階段,圍繞企業價值這壹核心,確定企業精神、管理理念、發展戰略和目標,培養職業道德,規範企業行為,樹立企業作風,營造企業環境,凸顯了企業文化的引領作用。供電企業正處於從科學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轉型期。建設企業文化將加快轉型,縮短轉型時間,盡快進入文化管理階段,達到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目的。
2.推進供電企業改革。近年來,供電企業進行了政企分開、轉換經營機制、農電管理體制改革、幹部工資人事制度改革、政府電力管理職能轉移、組建供電公司等工作。隨著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實施,改革將向縱深發展,徹底擺脫計劃經濟的影響,全面進入市場,成為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已成為當務之急和必須解決的問題。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科學的企業目標、全新的企業形象、優秀的企業精神、現代的經營理念、鮮明的企業標誌、優良的企業環境,充分發揮文化的凝聚功能、潤滑功能和激勵功能,使企業快速進入市場、占領市場、鞏固市場,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使企業職工具有壹致的價值取向、行為準則和目標,企業文化建設推動企業改革,保證改革任務的順利完成。
3.推動供電企業爭創壹流。創建壹流的供電企業是我們的目標。供電工作者為此奮鬥了幾年,創建壹流的供電企業需要壹流的設備、壹流的員工、壹流的管理,這離不開企業文化建設。因為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企業文化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創建壹流供電企業的物質支持、精神鼓勵和制度保障都包含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可以有效地推動創建壹流工作。再說,創壹流靠的是員工的努力,而企業文化建設強調的是以人為本,兩者異曲同工,壹脈相承。把它們結合起來,可以使企業中的每個人都朝著創造壹流產品的目標和方向努力。按照管理學的觀點,困難在於組織與人的對立,進而發展為工作與人的矛盾。企業文化建設的任務是保持組織與人之間的平衡,把工作與人統壹起來,使組織有光明的前途,工作充滿活力,員工充滿成就,把思想和行動統壹到創造壹流的工作上來。這是文化建設任務“三位壹體”體系在創壹流工作中的體現。
三,企業文化建設的要素和載體
企業文化不是與生俱來的。雖然壹些習俗、傳統觀念、道德標準也在約束著員工的行為,但僅僅在辨別真假、判斷善惡的低層次上形成企業精神和價值觀是不夠的。因此,企業文化只有通過加強建設,全力以赴,有壹定的組織活動和物質形式才能形成。這就構成了企業文化建設的要素和載體。
領導元素。供電企業各級領導是具有專業科學知識和技能,具有相應權限和權力,從事管理活動的人。他們處於管理的主要位置。他們對文化建設的認識和自身的文化素質決定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層次和水平,提高他們的認識和素質,使他們成為文化建設的倡導者、設計者、管理者和實踐者,這無疑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決定性因素。
組織要素。即企業文化建設應該由誰來主管,誰來負責,誰來組織,誰來協調。通常的做法是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但這是權宜之計,是臨時機構,只能抓壹時,不能抓到底。鑒於文化建設是壹種管理行為,文化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最高形式,它必然由處於企業主體地位的企業家和各級管理者組織起來,並納入議事日程和日常工作中,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因素。
員工元素。管理層認為員工是企業的主人,創造物質財富,是被管理的對象,處於接受管理的地位。文化管理歸根結底是對人的管理,企業文化建設也是員工隊伍的建設。培養四個員工,重點是四位教育。當然,員工要主動投入,積極參與,發揮作用,這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因素。
專家元素。企業文化,無論是自然存在的,還是人為建設形成的,雖然反映了企業的精神、價值觀、理念、倫理道德等方面,但在語言表達上可能是原始的、粗糙的,甚至是不盡人意的。它需要經過專業人士的提煉和完善,經過理性的構思、加工和包裝,使之朗朗上口,易於記憶,具有感染力、啟發性和穿透力,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軟件載體。培育和建設符合企業實際、體現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通過公司精神、公司宗旨、公司制度、管理理念、經營理念、服務理念、安全理念、人才理念等軟件載體來體現和發布,用簡潔明了、高度概括、意味深長、易於遵守的文字和語言來表達,以規範員工的思想和行為,展示員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業績,提高員工的文化意識和素質,激勵員工。
硬件載體。即解決和提供企業文化發展所必需的物質條件,部分試點企業建立了“十個壹”的硬件載體。要求每個隊在文化建設中有壹個隊、壹筆錢、壹定時間、壹個活動室、壹個學習園地、壹個典型案例、壹個榮譽冊、壹個書櫃、壹臺微機和壹套文體用品,充分發揮其功能和作用。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氛圍濃厚、豐富多彩、有趣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