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應廣泛、持續不斷地收集與本企業風險和風險管理相關的內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歷史數據和未來預測。應把收集初始信息的職責分工落實到各有關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具體應當收集的初始信息如下:在戰略風險方面,企業應廣泛收集國內外企業戰略風險失控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案例,並至少收集與本企業相關的以下重要信息:(壹)國內外宏觀經濟政策以及經濟運行情況、本行業狀況、國家產業政策;(二)科技進步、技術創新的有關內容;(三)市場對本企業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四)與企業戰略合作夥伴的關系,未來尋求戰略合作夥伴的可能性;(五)本企業主要客戶、供應商及競爭對手的有關情況;(六)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本企業實力與差距;(七)本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投融資計劃、年度經營目標、經營戰略,以及編制這些戰略、規劃、計劃、目標的有關依據;(八)本企業對外投融資流程中曾發生或易發生錯誤的業務流程或環節。 在財務風險方面,企業應廣泛收集國內外企業財務風險失控導致危機的案例,並至少收集本企業的以下重要信息(其中有行業平均指標或先進指標的,也應盡可能收集):(壹)負債、或有負債、負債率、償債能力;(二)現金流、應收賬款及其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資金周轉率;(三)產品存貨及其占銷售成本的比重、應付賬款及其占購貨額的比重;(四)制造成本和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五)盈利能力;(六)成本核算、資金結算和現金管理業務中曾發生或易發生錯誤的業務流程或環節;(七)與本企業相關的行業會計政策、會計估算、與國際會計制度的差異與調節(如退休金、遞延稅項等)等信息。 在市場風險方面,企業應廣泛收集國內外企業忽視市場風險、缺乏應對措施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案例,並至少收集與本企業相關的以下重要信息:(壹)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及供需變化;(二)能源、原材料、配件等物資供應的充足性、穩定性和價格變化;(三)主要客戶、主要供應商的信用情況;(四)稅收政策和利率、匯率、股票價格指數的變化;(五)潛在競爭者、競爭者及其主要產品、替代品情況。 在運營風險方面,企業應至少收集與本企業、本行業相關的以下信息:(壹)產品結構、新產品研發;(二)新市場開發,市場營銷策略,包括產品或服務定價與銷售渠道,市場營銷環境狀況等;(三)企業組織效能、管理現狀、企業文化,高、中層管理人員和重要業務流程中專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專業經驗;(四)期貨等衍生產品業務中曾發生或易發生失誤的流程和環節;(五)質量、安全、環保、信息安全等管理中曾發生或易發生失誤的業務流程或環節;(六)因企業內、外部人員的道德風險致使企業遭受損失或業務控制系統失靈;(七)給企業造成損失的自然災害以及除上述有關情形之外的其他純粹風險;(八)對現有業務流程和信息系統操作運行情況的監管、運行評價及持續改進能力;(九)企業風險管理的現狀和能力。 在法律風險方面,企業應廣泛收集國內外企業忽視法律法規風險、缺乏應對措施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案例,並至少收集與本企業相關的以下信息:(壹)國內外與本企業相關的政治、法律環境;(二)影響企業的新法律法規和政策;(三)員工道德操守的遵從性;(四)本企業簽訂的重大協議和有關貿易合同;(五)本企業發生重大法律糾紛案件的情況;(六)企業和競爭對手的知識產權情況。 企業除了按上述內容收集初始信息外,還應對收集的初始信息進行必要的篩選、提煉、對比、分類、組合,以便進行風險評估。
上一篇:如何界定剪輯視頻侵權?下一篇:保定優化眾創空間環境 給創客生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