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如何推動軍民融合和轉型升級發展

如何推動軍民融合和轉型升級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迫切需要尋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和增長動力源。而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引領和激發創新作用顯著,蘊含著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動能。

軍民融合的實質,在於通過破除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封閉隔離,實現資源在兩大體系之間的流動、***享、整合和優化配置。在這壹過程中,對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具有多重作用。壹是最直接的就是需求創造效應。通過軍民融合,許多原本由軍隊或軍工系統自我經營、自我保障、自我配套的事情逐步交由市場和社會去做,會釋放出巨大的內需,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二是,技術創新效應。國防科技領域長期積澱形成的優質創新資源和技術,壹旦加速向民用領域開放***享,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就會激發無盡的創新活力,催生壹大批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三是就業創造效應。軍民融合產業往往都集中在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創造的就業崗位壹般都是高質量的,有助於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等問題。四是資源節約效應。軍民之間體系壁壘的打破、利益高墻的拆除、市場力量的引入,必將帶來更加顯著的規模經濟、範圍經濟和分工效率,有助於根治軍地重復建設、效益低下,***享不夠、浪費嚴重的頑疾。

歷史經驗表明,許多革命性的科技創新源於軍事需求的強制拉動。美國歷來重視軍民壹體的國防科技創新對產業升級的拉動作用,二戰後美國每隔十年左右就推出壹個“以軍帶民”的高科技發展計劃。如,“曼哈頓計劃”“阿波羅計劃”“航天飛機計劃”“信息高速公路計劃”等。正是依靠這些國家主導下的以軍帶民計劃,帶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今天,我們廣泛使用的航天、航空、計算機、互聯網技術,最初都是為了軍事目的而研發的,轉入民用後引起井噴式發展,推動經濟升級轉型。歐盟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大力整合軍地資源,積極推動軍地設施***享,促進軍民兩用技術發展。俄羅斯高度重視軍工發展對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作用。俄計劃到2020年前為軍隊全面換裝,並期望龐大的武器裝備采購計劃能給俄經濟帶來變化,使其經濟擺脫對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的過度依賴。以色列成功推進“以軍帶民”戰略,軍民融合產業成為以色列高技術發展的重要支柱,2012年以色列向130個國家出口武器,躋身於世界第六大武器出口國。

中國經濟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根本上是要把發展方式從要素投入驅動轉入創新驅動發展軌道。為此,要通過“軍”與“民”的深度對接,走出壹條統籌安全與發展的新路,為穩增長、固安全打造新引擎。應主動布局軍民融合重大項目,既增加公***產品有效供給,也起到穩增長、補短板、調結構的效果。主動對接“互聯網+”行動計劃,建設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軍民融合信息服務平臺、供需對接平臺、協同創新平臺,解決信息不對稱、供需不匹配的問題。主動對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發掘具有重大潛在軍民通用價值的前沿創新項目,形成壹批高端化、智能化的軍民融合優勢技術產業集群。

國防科技工業在保障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的同時,培養了壹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積累了大量的先進民用技術,形成了先進的研發和制造能力。應充分利用和發揮軍工領域的人才、技術和能力優勢,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應結合行業特點,選準優勢領域與重點,在國家層次實施軍民兩用技術及產業發展專項,推動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引導和支持重大軍民結合項目有機納入區域工業發展布局,促進軍工經濟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支持軍工技術推廣應用,鼓勵產學研結合,積極倡導以企業為主的軍用技術推廣轉化模式,提高軍用技術成果轉化率和產業化率,發揮軍工技術帶動產業提升的積極作用。

當前,我國軍民融合已進入破除深層障礙的攻堅期。壹些領域的融合發展之所以難以深入,需求端改革滯後,需求牽引不力是重要原因之壹。比如,鼓勵優勢民企參軍的舉措,多是從供給端發力,需求端松動還不大,有的民企入了門卻發現還有壹層壹層的臺階需要爬,“民參軍”中的“玻璃門”“旋轉門”“彈簧門”現象屢屢出現。為此,首先需要擴大需求信息發布範圍、公開招標采購,加強供需對接,暢通軍事需求—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通道,縮短需求傳導鏈條。堅決打破軍事采購市場壟斷,建立面向國家大工業基礎和各類民口高技術企業的開放型軍事采購市場體系。世界主要國家推進軍民壹體化,無不是從適度開放軍事采購市場破局的。

  • 上一篇:如何安裝網上報稅系統
  • 下一篇:杭州義思利科創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