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了稀有或不可控的大比例尺航天遙感影像自主定位和區域網平差技術。該技術通過預處理自動將標準場景衛星影像拼接成帶狀衛星影像,從而整體減少對控制點的需求。基於該技術,自主開發了ImageInfo-PixelGrid高分辨率衛星影像區域網平差軟件,並在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解決了現場操作控制的難題。衛星條帶立體影像平均每150 km-200 km只需壹個外業控制點,通過加密長跨距幀帶,可進壹步減少所需外業控制點。由於野外控制點的大量減少,野外工作量減少了10倍以上。
——開發了大比例尺高分辨率衛星圖像測繪技術系統。該系統為自主研發,具有獨特的技術特點和創新性,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2009年測繪科技進步壹等獎。該技術體系已在青南高原至橫斷山脈過渡帶測圖中得到充分應用,有效解決了地形高差大造成的遮擋問題,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利用控制稀疏的區域網高精度平差技術、大比例尺數字高程模型自動提取和數字正射影像生成技術,快速采集區域數字高程模型和正射影像的立體影像生產效率達到40萬平方公裏/月。
-開發了機載多波段和多極幹涉合成孔徑雷達測繪系統。該系統提出並實現了橫斷山區SAR測圖的技術方案和工藝流程,有效解決了雲層、積雪等光學影像測圖難題,具備全天時從萬米高空獲取分辨率為0.5 m至5 m的偏振和幹涉雷達數據的能力,可滿足1:1:5萬、1:5萬的比例尺。建成雷達測繪工作站,利用幹涉測量、立體、極化雷達技術實現測繪和影像判讀,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系統已廣泛應用於橫斷山區等測繪困難地區。
-開發了壹個以地學知識為輔助的半自動提取和智能解釋技術系統。首次開發了西部地區地物半自動智能解譯技術,構建了集管理-調度-采集-編輯-質檢和多源數據集成於壹體的解譯平臺,集平面采集和立體測量於壹體,形成多維影像地理要素三維智能解譯系統。滿足了從1∶500到1 ∶ 1萬比例尺遙感影像綜合解譯的壹體化管理,形成了遙感影像智能解譯的人機輔助壹體化活動鏈,解決了目前人機交互解譯精度相對較低、效率較低、勞動強度大等壹系列問題。
-首次開發了安全監控系統。即利用車輛和人員自適應定位、衛星和無線網絡多模通信、監控中心多級部署等技術,構建實用、安全、穩定、先進的測繪現場安全監控體系,實現人車“可視、通信、可測”,確保測繪現場生產處於“人人、事事、時時”三受控狀態。在西部測圖項目的整個外業任務中,所有外業隊都使用了測繪外業生產安全監控系統。該系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保證了“零傷亡”目標的實現。
——建立了內外業壹體化的測繪生產新模式。開發了野外數字化測繪移動裝備PDA系統,實現了測繪數據導入、內業采集編輯、入庫出圖壹體化技術流程和流程演示,取代了傳統的海對海作戰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生產安全。
——設計開發適合西部特點的地形圖新元素和適合中國西部的地形圖新產品。提出、設計和表達了適合西部特點的地形圖新元素,補充了地形圖產品的新元素,增加了地形圖的信息量,豐富了1∶5萬地形圖產品的內容,設計制作了全國首批1∶5萬面覆蓋圖,面覆蓋分類適合西部測區特點,可推廣覆蓋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