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中國可以借鑒日本的哪些發展經驗?

中國可以借鑒日本的哪些發展經驗?

日本的真正發展始於明治維新(即1868)開始

在1世紀,班固所編《漢字?地理誌》寫道:“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余國,以歲時來獻見。”這段記載概述了原始社會末期的日本部落情況。於3世紀前期,在日本西部地區,組成了壹個早期的奴隸制國家——邪馬臺國。

邪馬臺國有七萬多戶。女王稱“卑彌呼”,卑彌呼女王曾多次派遣權臣到中國訪問,並向魏王奉獻過奴隸和其他物品。魏明帝曾授與她“親魏倭王”的稱號和金印紫綬,並回贈其他珍貴物品。

大和國

3世紀中期以後,在本州中部以大和地方(今奈良縣)為中心興起了另壹個更發達的奴隸制國家——大和國。到5世紀,統壹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區。大和國的首腦稱“大王”,是奴隸制國家中的最高執政者。

日本的真正發展始於“大化改新”就是指大化二年(646年),大和國實行的壹次自上而下的政治、經濟改革。推翻了以蘇我人鹿為首的大奴隸主貴族集團,奪得了政權;並擁立孝德天皇即位,改年號為“大化”,遷都難波。次年元旦,發布革新詔書,並仿照中國唐朝封建制度,實行政治經濟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古代天皇制的確立和發展

從“大化改新”到1868年“明治維新”以前的1200年左右的時間,是日本的封建社會時期。這段時期的歷史,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第壹階段從645年到1192年,第二階段從1192年到1868年。

根據帝都的變遷,第壹階段可以分為三個歷史時代。

飛鳥時代(539年~年)由於當時的帝都在飛鳥地方(今奈良市以南20公裏)的藤原京,故稱“飛鳥時代”。

奈良時代(710年~794年)

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是從桓武天皇於794年(壹說784年)遷都長岡(今京都市)時起,到1192年鐮倉幕府建立為止的時期。

幕府政治

日本封建社會的第二階段,是從1192年源賴朝正式開創鐮倉幕府起,到1868年“明治維新”為止的時期。這是天皇的大權旁落,各地領主依靠壹定的武士集團,不執行朝廷政令,獨自進行 根據幕府的發展變化與封建統治者內部的紛爭,這個階段的歷史發展形成了以下幾個時代:

鐮倉時代(1192年~1333年)是源賴朝(1147年~1199年)於1185年推翻平氏,1192年稱“征夷大將軍”正式在鐮地方(今神奈川境內)設置幕府,到1333年北條氏滅亡、鐮倉幕府被推翻為止的時期。

南北朝時代(1336年~1392年)是從鐮倉幕府滅亡到室町幕府初興的時期。上在1270年鐮倉幕府末期,皇室內部就分裂為大覺寺統(龜山天皇系統)和持明院統(後深草天皇系統)兩派。1336年,前者建都吉野(今奈良縣境內),稱南朝;後者建都京都,稱北朝,從而形成了南北兩個天皇並立,彼此對峙紛爭的局面。直到1392年,南朝合並於北朝,這壹局面才告結束。

室町時代(1338年~1573年)是足利尊氏(1305年~1358年)於1333年推翻鐮倉幕府,1338年稱“征夷大將軍”,在京都室町地方設立幕府起,到1573年織田信長(1534年~1582年)推翻室町幕府為止的時期。

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1598年)是從織田信長於1573年消滅室町幕府,到1598年豐臣秀吉(1536年~1598年)統壹日本全鏡為止的時期。因前者統治中心在近江安土城,後者統治中心在京都的伏見城(桃山),故稱“安土桃山時代”,又叫“織豐時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是在豐臣秀吉死後,織田信長的壹部將德川家康(1542年~1616年)於1603年在江戶(今東京)設立幕府,到1867年江戶幕府被倒幕維新派推翻為止的時期。德川家康早年結識田信長,1590年隨豐臣秀吉轉戰各地。豐臣秀吉死後,他於1600年握取實權,並於1603年任“征夷大將軍”,成為江戶幕府的創建者。從此德川幕府的統治延續260多年。故這壹時代也叫“德川時代”。

近代(19世紀-戰前)

1853年,佩裏叩關後,日本被迫結束閉關鎖國的狀態,處於半殖民地的危險中,人民為了挽救國家,進行了倒幕運動,明治天皇又進行明治維新。日本開始復新受美國逼迫恢復了國際間的交往,天皇重新掌握政權並實行“明治維新”(即1868)。為了趕上各個強國,日本開始破除舊政治體制、殖產新業、富國強兵、文明開化,以工業為中心,對發展產業實行了獎勵政策。自1889年頒發“明治憲法”以後,隨著日本近代天皇制的確立和中央集權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形成,為了進壹步加強統治,自此日本正式的確立了以海洋為戰略的國策的發展路徑。

當代

二戰後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1952年4月28日,“舊金山和約”和《日美安全條約》同時生效,盟國對日本的全面軍事占領宣告結束,盟國占領機構取消,日本被締約國承認為獨立國家。美國軍隊根據《日美安全條約》繼續駐在日本。美國對日本保持著半占領地位。正由於朝鮮戰爭,日本獲得了戰後經濟增長的最初動力,並在美國軍事保護下,壹心壹意地發展經濟。

1959年,池田勇人內閣登臺執政。為了穩定政局,緩和國內矛盾,增強日本的經濟實力,池田表示要實行“新政策”,對內要為“國民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福利的增長”而努力,對外要“丟掉從屬於美國的屈從思想”,“對壹切國家都采取睦鄰友好政策。”到1971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由1960年的430億美元增加到2184億美元。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1966年超過法國,1967年超過英國,1968年超過聯邦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國”。

日本經濟在1973年受到國際性石油危機的沖擊,增長速度放慢,轉入“穩定增長”時期,但增長率仍然是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最高的。

1972年9月25日,日本總理大臣田中角榮和外務大臣大平正芳訪問中國。9月29日,中日兩國總理和外長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兩國在和平***處五項原則基本上建立和平等友好關系,結束兩國之間的戰爭狀態,正式恢復邦交。

進入九十年代,日本為泡沫經濟付出長達十年經濟疲軟的代價。這種狀態將持續進入新的世紀。

我本人覺得與其說學習日本,還不如說如何學習中國已經失去的文化!

不過,目前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結高漲,有些地方甚至到了壹葉障目的地步,

我覺得學習日本很困難!

  • 上一篇:正式場合的酒桌上,都有哪些禮儀
  • 下一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三)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