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在全球修船市場十分火爆之際,中遠船務集團順應國家號召,按照“修造並舉”的發展方針,提出了實施產品戰略轉型和結構調整的決策。而這正與倪濤心中醞釀已久的壹個構想不謀而合。
南通中遠船務公司生產現場
2005年10月,在參加迪拜海事展期間,他順道走訪了新加坡的壹些船廠,與新加坡海工專家有過交流,特別是與新加坡海工專家徐秀龍的壹次徹夜長談,讓他堅定了產品轉型的信念。從那時起,他就在為南通船務如何早日進軍海洋工程的構思謀劃。
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南通中遠船務以壹個“修船廠”的身份拿到了海工訂單,而且是大訂單。2007年,海洋鋪管船“凱撒”進廠改裝,“SEVAN 650”、“350POB”、“SUEPR M2”等海工建造項目相繼開工。
“創業的道路是不歸路”,“不轉型死路壹條,轉型絕路壹條,但可以絕處縫生”。談及企業的華麗轉身,倪濤“沒有沾沾自喜的感覺,時時處在危機之中”。“目前的(修船)價格已經跌到了歷史最低,如果當初不跳出來,我們的處境就會相當困難,可能不是談銷售多少,盈利多少,而是裁員和降薪。”“現在回想起來背後冒涼汗”。
當總經理很殘忍
倪濤將修船向海工轉型比喻成是“泥瓦匠做五星級賓館的裝修”。沒有高超的技能和嚴格的質量管理,很難做到五星級的標準,為此,需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
“不換腦子,就換位子”,倪濤常常這樣告誡下屬。
倪濤(左壹)在生產現場指導工作
2007年,在壹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船體車間的主任——壹位曾經的五壹勞動獎章獲得者因為還停留在修船時代的老思想中,“不能接受新知識,思維鈍化”被換了位子,代替他的是質量部的經理,同時把設計部的經理調到了質量部任經理。完成了壹番“騰籠換鳥”之後,執行力大大提升,真正契合了海工項目的生產需要。談起那次人員調整,倪濤不無感慨地說“當總經理很殘忍”。
海工的核心在技術
“海工的核心在技術”,倪濤對此深有體會。
2006年,南通中遠全廠3000多名焊工參加6GR(特種超高強度焊接)焊工等級考試(當時全國持此證的不超200人),考試結果全軍覆沒,甚至連省焊工比賽壹等獎獲得者都未能幸免。這對倪濤的觸動很大,此後,他有針對性加大了對員工的培訓。目前,南通中遠達到此層次的焊工已超300人。
建造中的SEVAN650-3(希望三號)
倪濤不僅是公司高層管理者,卻也是壹個地地道道的技術專家。在全面領導和管理企業的同時,倪濤親自參與研發了圓筒型海洋平臺建造精度控制技術、井架吊裝和推進器安裝方案,自升式平臺滑道與拖拉裝船下水方式、樁腿焊接吊裝方案,半潛式平臺超大型總段吊裝工藝,深水鋪管船鋪管器合攏技術、浮態對接安裝方案,穿梭油輪滑道—方駁建造方案,大型模塊吊裝技術等壹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成果。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公司轉型發展和海工產品的特殊需要,對專業技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倪濤的倡導下,公司堅持每兩年開展壹次技能競賽,在培養復合型人才上下功夫。同時,公司更是將分包方員工與本公司員工同等對待,“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技術職稱的認定、集團勞模的評選等方面都壹視同仁,甚至連分包方的工會、黨支部都建到了南通中遠,這使得分包方員工對南通中遠有著很強的歸宿感和認同感。在多年來堅持職工技能競賽中,不僅湧現了許多技能能手,更培養出了中遠船務第壹位農民工技師——張忠強。
說起兩年前中遠公司舉辦的那次技能競賽,來自分包方津通公司的張忠強記憶猶新。2010年7月,在南通中遠船務舉行的第八屆職工技能競賽過程中,倪濤多次到競賽現場視察,在壹次視察中,他親自拿起試板,認真觀察焊縫的焊接情況,經過仔細檢查後,他終於發現了問題,並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