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設備采購進入“集中采購”時代?

設備采購進入“集中采購”時代?

設備采購進入“集中采購”時代?

8月20日陸軍裝備部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優質高效高速低成本陸軍裝備發展的建議》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門話題。提案提出,要進壹步加快“優質、高效、高速、低成本”的陸軍裝備“三高壹低”發展,構建陸軍裝備建設新格局。

除了強調陸軍裝備的“三高壹低”,提案還提出要形成“可增加、可持續、可補充的規模優勢”;打破“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封閉思維,打破“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行業壁壘,引進優質資源,倒逼產業升級;堅持精打細算,控制成本,降低工序消耗,有效擠壓管理中不必要的“水分”;加強供應鏈管理和生產成本控制,大力推進原材料招標采購、子系統競爭擇優、大規模階梯降價、多點挖潛、控價讓利,通過精益管理實現整體價格優化。

對於提案發出的種種信號,有聲音認為這可能意味著軍品將進入“集中采購”時代。

2019醫藥領域首創的“集中采購”給整個行業帶來了相當大的沖擊。醫藥巨頭恒瑞醫藥在2021半年報中表示:“受國家和地方帶量采購影響,公司傳統仿制藥銷量下降。報告期內,2020年6月5438日至10月065438日開始的第三批集中采購涉及的6個藥品銷售收入環比下降57%。另壹方面,主力產品卡列珠單抗從3月1,2021開始執行醫保談判價,降幅達85%。”

當然,這並不是說“集中采購”是壹件壞事。新制度實施後,老百姓買藥方便了,藥企也在加大藥品創新力度,長遠來看對我國醫藥行業發展有利。以恒瑞醫藥為例,其2021半年報也指出:“創新藥銷售收入穩步增長。報告期內,創新藥實現銷售收入52.07億元,同比增長43.80%,占總銷售收入的39.15%。創新成果的逐步收獲對公司業績增長起到了推動作用。”

但短期內“集中開采”可能帶來的影響仍令資本市場擔憂,軍工行業是否也應如此。有分析認為,采購價格很可能會降低,但考慮到“集中采購”早已進入我軍裝備采購實踐,並參考已經實行“集中采購”的航天部門的例子,“集中采購”的影響仍要看具體業務領域。

銀河證券在24日的評論中表示,在當前剛性的軍事預算框架下,為了滿足備戰裝備數量的要求,降低裝備采購價格可能成為重要的抓手。認為提案的核心訴求是“降低成本”,對“提高質量、加速降價”的強調,尤其是“加速”,更能反映現階段軍工客戶的迫切需求。

但文件只限於“方案”,後期是否有操作細則需要跟蹤。而且航空航天板塊在今年4月已經實行了組件“集中采購”,但降價幅度非常有限,基本在5%以內,其對毛利率的影響完全可以通過批量生產帶來的規模效應來抹平,但航空碳纖維不同於組件,降價幅度較大。

因此認為,隨著空軍、火箭軍等裝備需求的大量增加,大規模集中采購是大勢所趨。對於產品型號多、定制程度高的非標產品,集中采購操作難度更大,議價空間更低。對於技術壁壘較低的碳纖維、高溫合金、鈦合金等標準化產品和機械加工業務,可能會受到較大影響。

華金證券指出,我國部分中下遊軍工企業,如零部件、鍛件、特種材料等,存在原材料采購價格虛高的問題,導致企業效益不佳,成本向軍工轉移。該規定在這個問題上做出了明確的倡議,旨在從源頭上控制軍品成本,具有壹定的針對性。軍工加工企業需要進壹步優化原材料采購體系,控制產品成本,長期來看會提高企業效率。

而且壹般軍品采購壹般具有訂單急、品種多、單項數量少的特點。軍工企業往往存在訂單必須完成,但由於數量少、品類多,成本高於市場水平的問題。大規模階梯降價的實施,符合市場經濟邏輯,有效保護了企業利益。

此外,分系統競爭將減少不同規模、不同類型企業之間同質化的惡性競爭,改善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軍工企業和國有企業的生存環境;同時,對於民營背景的軍/軍兩用企業,起到了洗牌、重塑、優勝劣汰的作用,低效率的民營軍工企業面臨洗牌。

但需要指出的是,“集中采購”並不意味著放松設備質量。提案強調:“必須堅持質量第壹、效益第壹、低成本低成本導向的高質量原則。決不能陷入低價中標的誤區,更不能以降低質量為代價換取虛假低價,充分促進高質量和低成本的有機統壹。”華金證券也認為,高科技軍品招標的原則是以滿足軍品試驗要求為首要,技術行業領先、滿足高科技武器裝備需求的企業不會受到影響。

  • 上一篇:專利申請成功後需要註意什麽?
  • 下一篇:綜合市場中的知識產權侵權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