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近幾天國內車圈壹大“火”,“吉利銀河”應該是當之無愧。
故事的發生,似乎有些突然——據壹位接近吉利廠方的業內人士表示,從“銀河”項目敲定到正式發布,其間並未經歷多長時間。
如果仔細追尋蛛絲馬跡,自廠方在春節期間首次宣布“要推出中高端新能源系列”之消息伊始,到“銀河”於2月23日正式登上前臺,吉利總***也就只花了壹個月——不可謂不“高效”。
當然,這難免也會帶給不少業界人士壹種“倉促上馬”之感。
與此同時,吉利所選擇的宣傳“策略”似乎亦在從側面對上述情況進行佐證——面對“銀河:每個人仰望的星空”與“銀河L7:來自銀河的理想座駕”這先後出爐的兩大廠方宣傳語,不僅比亞迪仰望品牌和理想(L7)會頓感無語,壹眾路人也是“驚掉了下巴”。
畢竟,吉利可是中國汽車品牌中位列2022年銷量三甲的“頭部”車企,基本“節操”總是應該要有的吧?……如果說這樣幾乎沒有“下線”的“蹭熱點”之舉是該品牌“籌謀已久、深思熟慮”後的行為——無論妳信不信,我反正是“不敢信”。
壹波未平、壹波又起——就在昨天(2月27日),長安汽車委托重慶百君律師事務所,向吉利汽車發出了《律師函》,直言吉利銀河發布的“銀河之光”原型車“存在大量與長安汽車概念車、量產車型雷同之處,涉嫌侵犯長安汽車知識產權。”
面對“宣傳蹭熱點”後又遭遇的“外觀抄襲”麻煩,吉利汽車也迅速作出了回應——今天(2月28日),該品牌通過壹紙《聲明》,對“涉嫌抄襲,侵犯知識產權”等指責予以了全盤否認。
與此同時,該系列首款車型——銀河L7也首發亮相、並開啟預訂。從產品定位和預計售價(20萬元左右)來看,這款緊湊型電混SUV鎖定的對手無疑是比亞迪旗下“爆款”、國內SUV細分市場新壹代“神車”——宋PLUS DM-i。
回想早些時候,圈內人士還在討論:為什麽吉利在推“插混”產品時總是慢半拍、甚至壹拍。現在,答案揭曉了——為“銀河”讓路。
再看當天的整場發布會,也猶如“工作報告”,對產品的核心技術解讀則少之又少。或許,吉利也知道說得越細,人們就越會朝雷神Hi·P系統去“聯想”,但“銀河”又是全新產品系列——如果還用“老”技術,多少會顯得有點“誠意不夠”?……
其實,吉利完全可以表現得大方壹點——比如:雷神Hi·P就是為了“銀河”系列產品而提前布局的動力技術。經過帝豪、星越L等車型的檢驗後,這套系統性能充沛、穩定性強……當然,如果再加壹些馬力和扭矩參數上去,或許就更有說服力了。
至於“吉利銀河”的宣傳海報拉上“仰望”和“理想”,這無疑就更是壹步錯棋。
以“相愛、相殺”多年的“BBA”為例,雖然互為對手,但在廣告內容和營銷手段方面幾乎都是“點到為止”;即使有時已較為“露骨”,但仍然會非常克制地不提及對方品牌名。
反觀吉利,難道消費者真的會因為“妳的理想,就是仰望銀河”之類宣傳語,就認為“比亞迪和理想不如吉利”嗎?……
僅憑“心急火燎”,就能成事?
——車動力|雷鐵軍
從“中高端新能源系列”項目“火速”上馬,到宣傳語嚴重“碰瓷”、有失“大廠體統”,或許都映射出吉利當下面對國內新能源產品、尤其是混動車型細分市場的心態。
壹個字:急!
面對比亞迪的壹騎絕塵、遙遙領先,面對諸多“新勢力”和傳統車企對手的爭先恐後、互不相讓,看似早已通過幾何、極氪、乃至於楓葉與睿藍等品牌多方“布局”的吉利,卻至今尚未在新能源產品的銷量規模方面真正折騰出“名堂”。
另壹方面,它又貴為中國汽車品牌中位列2022年銷量三甲的“頭部”車企,眼看在前述那條“制勝未來”的新“賽道”上遲遲無法提速,如何能夠不急?……
不過,再急都不應該亂了“章法”,想“提速”也必須要有足夠的技術積澱、甚至是“獨門絕技”——面對比亞迪賴以成名的“DM-i超級混動”和“刀片電池”等“N種武器”,吉利不妨捫心自問壹下:僅憑尚未收獲足夠認可與口碑的“雷神混動”,夠看麽?……
更何況,面對新能源產品時代的全新競爭格局,類似吉利這樣“廣撒網”的“多生孩子好打架”戰術或許已經過時。
看看全球電動車“領頭羊”特斯拉,其主銷產品無法就只有Model 3和Y這兩款車(本質上,也可以認為它們是壹回事);再看看2022年Q4毛利率高達20%,遠高於“霸主”比亞迪(毛利率5%左右)的理想汽車,L7/8/9的“套娃”玩法夠不夠簡單、直接?……
所以,與其像吉利這樣“多生孩子,吵吵鬧鬧”,倒不如真正沈下心來、好好研究壹下特斯拉和理想汽車的“少生孩子,悶聲發財”。
只知道玩“文字遊戲”、從宣傳語層面去“碰瓷”理想汽車,吉利恐怕是“撿(Diu)了(le)芝(lian)麻(mian),丟了西瓜”。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車動力,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