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當頭炮,馬來跳,象棋有“炮”與“炮”二字,“炮”指的什麽?

當頭炮,馬來跳,象棋有“炮”與“炮”二字,“炮”指的什麽?

千年古城墻壹直是河北省正定縣的標誌性建築之壹,1600多年來,河北正定壹直是府、州、郡、縣治所,曾與北京、保定並稱“北方三雄鎮”。正定現存城墻乃為明代遺存,其平面呈“官帽”形,西北飽滿,東南稍缺,取《易經》中所講的“天滿西北,地缺東南”之意。這種風水有“為官長久,貴人多出”之說。

正定城南門城墻上的壹尊仿古大鐵炮火了,常常有遊客在火炮前駐足拍照,南城墻也成為了網紅拍視頻的打卡地。當頭炮,馬來跳,這是中國象棋見招拆招的基本口訣。象棋是我國傳統的棋類益智 遊戲 ,據傳說在先秦時期就有關於象棋的記錄。象棋中有“炮”與“炮”二字,為何會有“炮”和“炮”兩字並用的現象?

象棋棋盤上的紅方有“炮”,黑方則有“炮”。“炮”指的是火炮,那麽,“炮”又是指的什麽呢?石字邊的炮,其實比火字旁的炮出現得更早,炮其實就是拋石機。拋石機這種兵器,自春秋戰國時期的軍事中就有使用。

“炮”是形聲字。小篆從火,包聲。隸變後楷書寫作“炮”。“炮”的本義為把帶毛的肉用泥裹住放在火上燒烤,讀作páo,就是壹種飲食烹飪方式。火炮出現以後,又引申表示拋石機所發的機石,讀作pào。如今特指重型武器,如“大炮”、“火箭炮”。又引申指爆竹。如“鞭炮”。

今天中國象棋中的“炮”,最早寫為“炮”字,而到宋代出現“炮”、“炮”二字並用的現象,此現象的出現,可能是因為宋代時火約被廣泛用於戰爭。其實,中國象棋中的“炮”、“炮”二字並存,真實反映了冷兵器與火器並用時代的特點。

壹硝、二磺、三木炭,這是許多孩子都了解的常識。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火約的國家。據記載,唐代稱爆竹為“爆竿”。唐初,有人將硝石裝入竹筒中燃放,這便是裝硝爆竹的最早雛形。後來,人們將硝石、硫黃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

唐朝中期的書籍裏,已經有了火約(配方)的記載。到了唐朝末年,火約開始用於軍事上。到了宋元時期,火約武器廣泛用於戰爭,主要有突火槍、火炮、火箭等。這種火炮當時稱為“火銃”,多為銅制,用火約來發射實心彈丸。由於這種武器在戰場上的作用和拋石機類似,也用來攻城守城,所以人們也稱其為“炮”或者“炮”。

中國人發明的火約,在南宋時由阿拉伯商人西傳,進入歐洲。中國人雖為火約之發明家,卻未能產生近代科學和近代 社會 ,而是從16世紀明中葉起在火約、火器等方面停滯不前、缺乏創新,明顯落後於歐洲,於是又從歐洲引進佛朗機、鳥銃及紅夷大炮等火器。入清以後,火器技術起起伏伏,與歐洲再次拉大差距,飽受列強欺淩。

魯迅在《電的利弊》壹文中說:“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我們在了解中國古代 科技 發明的時候,應當怎樣理解魯迅的話?有網友說,魯迅當時寫這句話,主要還是受當時 社會 大環境的影響,意在警醒人們。也有網友說,沒有知識產權保護作為基礎, 科技 創新將缺乏持續動力,技術進步與制度進步,二者缺壹不可。希望我們偉大祖國的明天越來越美好!(王建安 攝影)

  • 上一篇:馳海漁具註冊商標了嗎?還有哪些類別可以註冊?
  • 下一篇:盾安環境是國企還是央企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