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經濟高度依賴低附加值的初級產品出口,原因之壹在於不少非洲國家科技落後,加工能力不強,產品的加工比例及加工程度都不高。例如,由於大多數非洲本土采礦企業不具有深加工能力,出口的只是初級產品,附加值很低,因此盡管非洲礦產品出口量巨大,但對本地區經濟的貢獻卻非常有限。
非洲是世界上糧食單產水平最低的地區,原因在於糧食生產技術落後,生產方式原始。壹些專家指出,非洲非常需要生物技術,因為通過生物技術手段可以提高非洲糧食的產量和營養成分,從而解決非洲人的饑餓和營養不良等問題。
在人類邁入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壹些普通的通訊和信息產品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仍是奢侈品,有些鄉村至今仍“與世隔絕”。在這壹地區,每千人僅擁有31.6部電話和9.2臺計算機。由於基礎設施薄弱,硬件設備缺乏,該地區上網費用大大高於世界其它地區,幾乎是美國的10倍。盡管非洲1996年就雄心勃勃地提出了信息社會計劃,但由於各種客觀條件制約,非洲信息科技發展水平仍落後於世界其它地區。
人才流失影響科技進步
造成非洲科技落後的原因很多,人才流失嚴重和研發資金投入不足是其中的兩個主要方面。
目前非洲科學家和工程師數量僅占全世界總數的0.36%。然而,非洲平均每年有兩萬多名大學畢業生前往歐美發達國家,不少人“壹去不返”。迄今已有60多萬名非洲技術人員在發達國家效力,他們當中包括科學家、醫生和工程師,具有博士學位的就有4萬多人。每位移民到歐美發達國家的非洲科技人才平均帶走培養費約18.4萬美元,這筆費用足以供非洲最不發達國家的500個農民生活壹年。與此同時,為了彌補人才的不足,非洲國家又不得不以高薪聘請外國專家,每年用於支付外國專家工資的開銷高達40多億美元,僅此壹項就耗費非洲每年所獲外來援助資金的三分之壹。
收入低、科研經費不足是造成非洲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絕大多數非洲國家的首要任務是解決國民的吃飯問題,用於科技發展和吸引人才的資金十分有限。除南非以外的非洲地區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僅占國民生產總值的0.2%。
人才流失削弱了非洲的經濟發展動力和競爭力,非洲人的智慧沒有充分應用到非洲的經濟發展當中。許多非洲研究人員在為歐美制藥公司效力,非洲每天卻有許多人因缺醫少藥而死亡;當某些非洲國家為設計壹座小型水電站而絞盡腦汁時,從西非馬裏走出來的著名科學家切克·迪阿拉已經在參與美國的火星探測計劃。
靠科技引領非洲脫貧
在反思科技落後制約非洲經濟發展步伐的現狀後,非洲國家的領導人認識到,脫貧目標的實現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科技進步。為此,他們建議每個非洲國家拿出國內生產總值的1%,用於發展科技事業。此外,他們還建議設立專門研發基金,用於資助對非洲脫貧有價值的科研項目。
非洲國家領導人還決定加強對科技人才的培養,確立了每百萬人中需有200名科學家的培養目標。各國將為年輕的科研人員提供專項資金,重獎在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領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人才。非洲各國將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實驗室,改善科研條件和環境,減少人才外流;鼓勵年輕人,特別是年輕女性學習和掌握科學知識,為非洲的發展儲備後續力量;增加科研經費,加強科技專利的保護工作。
非洲國家領導人呼籲發達國家降低技術轉讓費,加強可持續發展的科技合作,為窮國脫貧提供技術條件。他們認為,制約非洲發展中國家采用發達國家先進技術的瓶頸是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政策,高昂的技術轉讓費使非洲發展中國家幾乎不可能采用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西方國家應調整技術轉讓政策,使科學技術真正為人類的發展做出貢獻。
希望采納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