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多媒體電子出版物的歷史

多媒體電子出版物的歷史

2003年是我國第壹張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問世10周年。

10年來,這壹新型信息載體帶給我們的太多太多,但這其中什麽是最重要的呢?是技術?是傳播?是娛樂?是教育?是藝術?還是出版?似乎都是,但又都不僅僅是。

要真正認識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對於我們的意義,就必須超越這壹切,從人的生存方式的角度即以文化的視角,回顧我們所走過的10年歷程。

十年磨壹劍

創作:1993年,中國大陸第壹張自主版權的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郵票上的中國——歷史與文化》正式出版,將1887年清朝的“海關大龍”郵票以來中國大陸歷屆 *** 發行的1600套1萬余枚郵票全部收入,並以100余萬文字及大量的歷史圖片、錄音和影視資料進行相關知識的介紹;同時,其多樣快捷的編輯檢索功能、多媒體融合的藝術表現效果、輕盈小巧的信息存儲介質等特點,帶給讀者以全新的感受。

此後開始有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相繼問世。

評獎:1998年初,由當時的國家信息管理中心和《多媒體世界》雜誌社聯合舉辦了“1993-1997年全國優秀光盤測評”,這是首次由國家相關行政部門組織的全國性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的評獎活動。

此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先後舉辦了兩屆國家電子出版物評獎活動。

這是迄今為止國內最高級別的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的評獎活動。

1997年,多媒體光盤《故宮》在法國莫必斯國際多媒體光盤大獎賽上獲評委會特別獎。

研究:國內對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的研究幾乎是與創作和開發同步開始的。

1993年,《多媒體世界》創刊,此後又有《中國電子出版》問世。

目前,國家圖書館收藏有十年來國內出版的有關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的學術著作1260余種。

教育:近年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壹批著名學府陸續開設了相關專業,培養多媒體技術、藝術、編輯出版、策劃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

許多藝術院校設立了新媒體藝術實驗室,更多的大學則開設了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方面的課程。

產業: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的技術發展潛力和文化整合功能所蘊含的巨大商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與資金。

盡管這壹產業的形成與發展還面臨諸如知識產權保護、營銷機制、人才資源、產品定型等壹系列瓶頸的束縛,人們還是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希望。

實踐過程的特征與走向

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的10年歷程是壹個從模仿到原創的發展過程。

這種模仿包括兩個層面:對於傳統出版物的模仿和對於優秀的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的模仿。

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的創新也包括兩個層面:表現內容的創新和表現方式的創新。

模仿與創新並不總是對立的,有時模仿甚至是創新所不可或缺的條件與環節。

但我們必須強調,事物創作發展的真正動力並不在模仿,而在創新。

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的10年歷程是壹個從表現物到表現人的發展過程。

檢閱10年來的作品不難發現,文化類作品(尤其是早期的作品)多是表現物的,而表現人的作品則較少,出現較晚。

究其原因,壹是物的特點比較直觀,便於發揮多媒體的視聽優勢,而人的表現則比較復雜;二是創作隊伍多為技術專家主體型,他們於技術是內行,對於人,尤其是人的性格和情感世界的研究與表現卻不壹定熟悉。

不過,最近終於看到了壹些調動多媒體手法較為成功地表現人物性格與情感的作品,而這正是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創作隊伍從技術專家主體型向人文專家主體型轉變的結果。

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的10年歷程是壹個從技術的跟蹤到本質的發現的過程。

我國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的技術起點不低,技術跟蹤能力較強,速度很快,8年前就可以將技術跟蹤周期控制在8個月以內了,以至於英特爾和微軟等公司紛紛采用我國開發的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作為他們最新技術的演示節目。

但是,我國的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與國外的優秀作品相比,在內容表現力上的差距仍然十分明顯。

內容表現力的第壹要素是對多媒體文化特征和藝術本質的理解與把握。

令人欣慰的是,我們在跟蹤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也在跟蹤國外優秀作品先進的創作觀念,同時在不斷地探索實踐中,努力發現多媒體藝術特有的表現手法和藝術語匯。

理論上的重大課題

今後10年我國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事業的健康發展,或許就有賴於下列重大課題的理論研究成果的指導。

首先,應加強對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的文化本質的探討。

這是壹個亟待解決的理論問題。

許多學者依據法蘭克福學派本雅明的理論,習慣性地將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的文化屬性定位於後工業文明的大眾文化,進而用“復制的”、“讀圖的”、“平面的”、“消弭個性的”等來闡釋其文化本質與特征。

但我們不難發現,這壹闡釋與實際情況相距甚遠: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復制的不是模擬信息,而是數字信息;它不是單純讀圖的,而是圖文並茂的;它的信息結構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它的傳播渠道不是樹狀的權威結構,而是網狀的多元結構;它的接受心態不是群體的廣場狂歡,而是孤獨的心靈狂歡。

尤其是當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與互聯網相結合時,它的信息傳播方式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交互的雙向乃至多向的心靈溝通。

那麽它的文化本質到底是什麽呢?

其次,應加強對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的文化整合功能的研究。

所謂文化整合功能有三層含義:壹是指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可將眾多媒體有機整合,產生每壹獨立媒體所不具有的新的意義,此為微觀的文化整合功能;二是指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將不同媒體及其傳播機制的應用功能有機整合,產生更為強大的應用功能,此為中觀的文化整合功能;三是指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作為西方信息技術的產物,在全球化背景下,必然成為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相互接觸和交流的渠道和機制,它有可能帶來文化的融會、整合與碰撞,從而對不同民族的文化結構以及世界的文化格局帶來深刻的影響,此為宏觀的文化整合功能。

第三,應加強對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的文化項目運作的工程學研究。

多媒體光盤電子出版物的策劃與研發兼有文化乃至文藝的創造性和工程的統籌性,同時又是多種專業人才協調合作,多種文化資源組合配置的系統工程。

它既是科學活動,又是制造活動,還是藝術活動,也是編輯活動,這樣壹種特殊的文化項目的運作需要特殊的工程學研究加以指導,以協調理性的技術操作與奔放的藝術創造之間行為規範的巨大反差,而我們現在不少作品的淺陋粗糙直接反映出了項目運作的混亂無序。

  • 上一篇:丁平的科研項目
  • 下一篇:法院的收費標準是多少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