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應該如何實現低碳生活方式,進壹步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今年在世界環境日發布的兩份報告給出了壹個出人意料的答案——實現“消除碳依賴”的目標可能比想象中更容易:妳只需要采取氣候友好型的生活方式,這不會對妳的生活方式造成太大的改變,更不用說做出什麽大的犧牲了!
這兩份報告中的壹份名為《戒除習慣:不可忽視的氣候中立》,這是壹份針對低碳生活方式的通用指南。另壹本名為《旅遊部門的氣候變化適應和緩解》,由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旅遊組織合作的專家撰寫。
6月10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聯合發布《中國生態足跡報告》,表示在中國推廣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經濟發展刻不容緩。根據該報告,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的人均生態足跡持續增加了約兩倍。中國要想減少生態赤字,可以從兩方面入手,即從簡單的事情入手,優先解決見效慢的問題。
這些連續的報道從不同角度呼應了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改變傳統觀念,促進低碳經濟”。壹方面,它表明如果人們能夠改變傳統的高排放生活方式,將對低碳經濟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另壹方面,這也凸顯了在全球變暖日益加劇的背景下,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減少碳足跡,以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
中國人均生態足跡:50年翻了三番
《中國生態足跡報告》由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共同委托,全球生態足跡網絡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共同完成。
該報告分析了中國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的生態赤字,指出了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創新路徑,以實現其對自然資源的長期合理利用。
報告分析,中國作為壹個國家,消耗了全球生物承載力的15%;盡管生物承載力不斷增加,但中國的需求仍然是其自身生態系統可持續供給能力的兩倍以上。
根據該報告,中國的人均生態足跡在全球範圍內為1.6公頃,也就是說,壹個普通人需要1.6公頃的生態生產性土地來滿足他們的生活方式需求。中國人均生態足跡在147個國家中排名第69位,低於全球平均生態足跡2.2公頃,但仍反映了中國面臨的重要挑戰。事實上,中國消耗的資源是其生態系統所能提供的兩倍多。
報告的結論表明,中國要想減少生態赤字,可以從兩方面入手,即從簡單的事情入手,優先解決見效慢的問題。
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可以產生立竿見影的短期效益,促進社會朝著減少生態足跡的方向發展。為了徹底減少中國的生態赤字,我們需要考慮現在做出的可能具有長期影響的決定。
該報告還提出了減少生態足跡的“循環”方式:減少城市發展(c)、個人行動(I)、減少潛在廢物量(r)、碳減排戰略(c)、土地管理(l)和提高能源效率(e)。
報告還指出,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亞太地區的人均生態足跡相對較低。然而龐大的人口使得這壹地區的生態足跡總量位居世界第壹。
低碳生活方式:小行動帶來大變化
生活在發達國家和壹些快速發展的城市的人,可以馬上“消除碳依賴”——其實並不難。
《改變生活方式:氣候中立與聯合國指南》指出,只需幾個簡單的措施,就能讓壹個人每天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壹半。如果電力公司、汽車制造商和航空設備制造商等企業也努力實現綠色經濟,那麽我們就可以減少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
有研究表明,如果每個航空乘客把行李減少到20公斤以下,每年就有可能在全球範圍內減少20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他可以在家或旅行時采用的低碳生活方式包括:
-鼓勵航空公司提供免費巴士或鐵路裏程,以取代免費飛行裏程,從而促進乘客采用更環保的交通工具;
用傳統的發條鬧鐘代替電子鬧鐘,每人每天可節約48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選擇烘幹衣物,避免使用滾筒烘幹機,每天可減少2.3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用附近公園的慢跑代替跑步機上45分鐘的鍛煉,可以減少近1公斤的溫室氣體排放。
開始妳的“低碳日”:將妳的碳足跡減半。
《改變生活方式:氣候與聯合國指南》中有很多小“無悔”,可以幫助減少日常的溫室氣體排放。這些方法的使用者可能來自澳大拉西亞、歐洲或北美,這些地區是歷史上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地區。采用上述方法,人均排放量可以從38公斤減少到14公斤。
這些建議對人們的舒適度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也可能部分與壹些發展中國家、城市、部門和人民有關,因為他們的碳足跡正在急劇上升。
壹半的溫室氣體排放是由人類控制造成的,例如我們開車的方式,我們乘飛機旅行的方式,房屋的能源和我們取暖的方式。
剩下的50%超出個人控制的部分,大約有壹半間接來自於為我們的工作提供能量,超過65,438+00%來自於基礎設施和政府部門的維護,剩下的20%來自於商品的生產。
改變生活方式:氣候中和指南和聯合國建議如何開始“低碳日”。妳關掉發條,穿上曬幹的衣服後,刷牙和早餐該怎麽做?請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選擇非電動牙刷將避免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用烤面包機烤面包代替烤箱15分鐘,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70克;
-用節能燈替換60瓦燈泡,可減少溫室氣體4倍;
——以火車代替汽車作為日常通勤工具,短短8公裏可節省1.7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量;
午休後和下班後關掉妳的電腦和平板顯示器,這將使這些設備產生的排放減少1/3;
-購買和使用節水型淋浴噴頭,不僅每分鐘可以節約65,438+00升水,而且可以將洗三分鐘熱水澡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減少到壹半。
如何努力減少航空旅遊排放
《改變生活方式:氣候中立與聯合國指南》指出,跨大西洋飛行造成的碳排放量相當於駕駛壹輛汽車1年。
對於經常坐飛機的人來說,無論妳是成功人士還是普通遊客,坐飛機都是目前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與鐵路相比,短途航空旅行每位乘客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3倍,作為壹個行業整體,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 ~ 3%。
長途汽車可能是城際旅行的壹個好選擇,因為壹些新的超高速鐵路服務將造成相當大的碳排放。與此同時,技術創新可以幫助提高運輸人員和貨物的效率。
“旅遊業如何適應和緩解氣候變化”的報告提出了壹些其他方法,因此航空和旅遊業可能有助於向低碳經濟過渡。
除了在飛機上減少手提行李和免稅等措施,專家們還提出了其他建議:
-鼓勵旅遊經營者預訂直飛航班,而不是繞道或需要中途停留的航班;
-鼓勵航空公司之間更密切的合作,並將客座率提高到80%。目前歐盟平均客座率為65%。
-大幅提高公務艙乘客的機票價格,以真正反映其占用的額外空間,這些空間可用於運送更多乘客,從而使飛機更加環保;
-制定降低現役飛機平均機齡的措施。在瑞典,飛機的平均機齡剛剛超過10年,而在美國,1/3的飛機平均機齡為25年。先進的飛機可以減少每位乘客每公裏30%的廢氣排放。
受訪者:60.167.162。* 2010-3-21 20: 55.
中國政府向世界承諾到2020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半,但許多國家對此表示懷疑。暫且不說中國能不能做到。中國有多少工業企業要倒閉才能實現二氧化碳排放減半的目標?這是歐美國家在高度發達的條件下設置的限制中國發展的陷阱嗎?還是說面對千瘡百孔的地球我們還要科學發展??
這有什麽不好?雖然現在發達國家看起來便宜了,而且處處在這方面跟中國處不來,但是現在強者受尊重。中國發展了,也可以欺負別人。再說低碳也是對全人類的貢獻,也給中國帶來了壹些好處,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其他的沒什麽好說的。
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並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和考核辦法。據摩根士丹利預測,中國潛在的節能市場將達到8000億元。
長期以來,我國很多地區單純強調GDP的增長。現在減排目標公布後,這種情況需要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這也要求新能源產業更快發展成熟。
現在國家正在制定新能源產業的振興規劃。該計劃將全面提升和發展新能源產業,包括創新能力和工業應用。中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風電、太陽能產業鏈,形成了產業群。
比如光伏電池,從最先進的矽材料到多晶矽生產的原料,到鑄錠切片,到電池的生產,到電站的建立,有壹個完整的產業集群。在政府宏觀政策和市場機制的引導下,我們的基礎實力已經初具規模。
然而,相應地,傳統產業現有的發展模式將受到嚴峻挑戰。除了鋼鐵、水泥、電力、鋁等傳統的室外排放,航空業也將受到挑戰。鑒於全球航空業每年排放約6.5億噸二氧化碳,歐盟規定在2012年之前,所有進出歐盟市場的2000多家航空公司都必須承擔減排責任。這意味著包括國航、東航、南航在內的11國內擁有歐洲航線的航空公司將付出巨大的成本。
因此,我們需要建立壹個新的低碳產業鏈來解決這個問題。目前中國產業鏈的價值分布向資源型企業傾斜,低碳經濟的發展將改變這種分布。
首先是縮短能源、汽車、鋼鐵、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行業衍生的產業鏈,將這些行業的上下遊產業“低碳化”;其次,調整高碳產業結構,逐步降低高碳產業尤其是“重化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推動產業和產品向利潤曲線兩端延伸:向前端,從生態設計入手,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向後端延伸,形成品牌和銷售網絡,提高核心競爭力,最終使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逐步走向低碳經濟的標準。
同時,我們應該推動全球碳交易市場的發展。歷史經驗表明,不引入市場機制,僅僅通過企業和個人的自願或強制行為,是不可能實現減排目標的。碳交易市場從資本層面出發,通過劃分環境容量來界定溫室氣體排放權,延伸了碳資產這壹新型資本。碳市場的存在為碳資產的定價和流通創造了條件。
碳交易連接金融資本和實體經濟,通過金融資本的力量引導實體經濟的發展。因此,它本質上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動力機制和運行機制,是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有機結合,代表了未來世界經濟的發展方向。
總之,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產業將是未來各國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的利潤增長點。我們必須通過各方面的持續努力,向低碳經濟大步邁進。
大家都是這麽做的,沒有什麽陰謀。
“低碳生活”對生活的影響
“低碳生活”是2009年底氣候大會中的新概念,但卻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老問題,反映了人類因氣候變化而對未來的擔憂,世界也越來越意識到這個問題。
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導致氣候變化的過量碳排放發生在人類的生產和消費過程中,要減少碳排放,就要對壹些消費和生產活動進行相應的優化和約束。筆者認為主流的、有見識的“低碳生活”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為“吃、住、行、用適度,不浪費,多運動”。如果用中國傳統文化來解釋這個概念的主要內涵,可以進壹步簡化為“勤儉節約”。
“低碳生活”的理念著眼於人類的未來。近幾百年來,以大量礦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為標誌的工業化進程,使得發達國家在碳排放方面遙遙領先於發展中國家。當然,正是這種工業化進程,使得發達國家在科技上領先於其他國家,也使得他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長期習慣於“高碳”模式,形成了全球性的“模式”,最終導致他們自己和世界被“高碳”綁架。第壹次石油危機之後,再到氣候變化成為問題之後,發達國家突然意識到高能耗模式和“低碳生活”的概念,獲得了新的認識。盡管壹些學者對氣候變化的原因仍有不同的看法,但由於“低碳生活”的理念至少符合“未雨綢繆”的謹慎原則和追求完美的心理與理想,所以信其有不如不信其無,“低碳生活”的理念逐漸被世界各國所接受。
世界被氣候問題困擾,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環境、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和地區組成的。我們必須努力理解這壹概念,並共同行動。現階段還必須在全面、公正、差異化的原則下處理好以下難題:短期與長期利益的協調,國家與全球利益的沖突與共贏,產業經濟與整體經濟利益的博弈與調整,國家意誌與共同體利益的對立統壹,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共享與互助。由此可見,要將“低碳生活”的理念變為現實,將會帶來怎樣的挑戰。
“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戰在於,它要求人類改變工業化以來形成的生產和消費觀念,尤其是以消費為導向的消費文化。國際上通行的主流經濟理論,基本都是建立在消費至上、消費者至上、競爭優先的基礎上的。它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但也導致生產和消費領域無節制的高碳排放。雖然消費至上看似是壹個美好的目標,但從“低碳生活”的角度來看,這是壹種犧牲人類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短視行為。因此,選擇“低碳生活”的概念,意味著我們必須有足夠的政治勇氣來重新協調和重新分配資源和利益,我們也必須有足夠的能力和準備相應的行動來審視我們的消費習慣。
“低碳生活”是人類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問題。沒有現成的經驗、理論和選擇模式。我們唯壹的選擇就是創新,創新我們的生活方式,目的是保護地球家園,造福未來人類。
受訪者:藍月亮水鏡-壹級2010-3-21 21:04。
拯救地球!學會低碳生活!
隨著世界工業經濟的發展,人口的急劇增加,人類欲望的無限上升和無節制的生產生活方式,世界氣候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問題,二氧化碳的排放越來越多,地球臭氧層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全球災難性氣候變化頻繁出現,已經嚴重危及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健康安全。這都是高碳帶來的!所以我們壹定要學會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倡導每個人從自己的生活習慣出發,控制或關註自己的碳排放,通過減少生活和休息時消耗的能量,減少碳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低碳生活”是壹種態度,而不是壹種能力。要積極倡導和踐行“低碳生活”,註意節電、節油、節氣,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
目前,我國已經公開向世界承諾減排目標,決定到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40%-45%。低碳時代如期而至,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