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隨後的比賽中,來自17高校99支隊伍的300多名選手帶著自己的機器人走上舞臺,參加了16項目的比賽。這些機器人或能隨著音樂起舞,或能在球場上馳騁,甚至能插上翅膀翺翔天空。正如壹位北京工業大學的選手在比賽中喊出的“滾,機器人;滾,我們的未來。”未來,機器人將成為我們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夥伴。球場長18m,寬12m。白線標誌著中間的圓圈和禁區。比賽信號壹響,“球員”們就進場,開球,突破,交叉配合,投籃,踢好球。與普通足球比賽不同,這裏的“球員”都是機器人。
記者在場邊註意到,這些足球機器人每個重達40公斤,用兩個吸球裝置控制球。安裝在底部的四向輪根據控制核心計算出的軌跡自主移動。當獲得進球良機時,機器人帶球進入禁區,射門裝置接收指令,猛烈擊球。
在場邊負責比賽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隊隊長黃斌告訴記者,機器人足球隊的比例比人類隊默契得多。在傳球前,他們可以通過無線電將球的軌跡、力度等信息準確傳遞給下壹個“球員”,“球員”還可以通過全景攝像頭捕捉圖像,計算出球的軌跡,自主跑動接球。機器人戰隊的戰術、站位等程序,已經提前“植入”到機器人選手的“大腦”中。
和普通足球比賽壹樣,機器人足球比賽也有中場休息。這時,作為這些機器人的“教練”和“隊醫”,他們需要對剛剛經歷激烈對抗的機器人進行緊急維護,安排下半場的戰術——必要時修改壹些戰術程序。“壹旦他們重新比賽,就由他們來判斷球場的情況,組織進攻和防守,這和真正的足球比賽壹模壹樣。”黃斌說。最終,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足球機器人在決賽中以3-0獲得冠軍。
2008年,黃斌被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錄取,隨後他愛上了足球機器人。“我自己也非常喜歡踢足球,後來我發現把我對足球的壹些想法在機器人上付諸實踐非常美妙。”黃斌說,在被足球機器人迷住後,他和他的同伴幾乎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來組裝機器人和編寫程序。“這個項目非常龐大。寫壹整款遊戲的程序至少要半年,每次優化也要壹周。”努力帶來了豐厚的回報。黃斌和他的隊員們在2010和2011的機器人足球世界杯中擊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強隊,獲得了冠軍。“誰說中國足球不好,我們的機器人能贏世界杯。”
蚯蚓機器人:
面對地震的廢墟,人們被掩埋。生命探測儀發現幸存者,卻無法準確定位搜救,怎麽辦?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生趙旭設計了壹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搜救機器人”,將有效解決這壹問題。
這款機器人外形酷似蚯蚓,各種傳感元件分布在“皮膚”上,可以變形為各種狹小的空間。這個機器人配備了壹個帶燈的攝像頭。在位置未知的區域,他可以通過攝像頭獲取的圖像快速建立位置地圖,實現圖像數據傳輸和自主導航。此外,機器人的“身體”將配備超聲波、溫濕度、有害氣體傳感器等設備,還能感知生命體征。
“蚯蚓”機器人最大的特點是,進入搜救現場後,即使被突發情況阻止,仍能“頑強”前進或退出,順利完成任務。“我們從蚯蚓身上找到了靈感,將機器人分成了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裝有傳感器、驅動系統等。,以便在地震、礦難等惡劣條件下,即使機器人的壹部分被外力破壞,其余部分也能繼續執行任務。”趙旭壹邊介紹,壹邊用手做著蠕動。
據介紹,這種“蚯蚓”搜救機器人將來會非常小。隨時出沒於搶險救災、管道巡檢、水質監測、衛生防疫等重要場所,服務於搶險救災和公共安全。J067胡鐵祥攝J125
旋翼機器人:航拍可以監控交通流量。
就在“莉莉”主持機器人大賽開幕式時,壹架六旋翼飛機起飛,飛過開幕式上空。飛機攜帶的攝像機開始拍攝盛大的開幕式。畫面可以實時傳回地面的接收設備。"這是壹個具有飛行功能的攝像機器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社團理事會會長唐榮寬自豪地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飛行機器人* * *有六組直徑約30厘米的水平螺旋槳,底部有兩個拱形支架,支架上裝有可傾斜的攝像頭。在控制部分周圍,均勻伸出六條碳纖維臂,控制由無刷電機驅動的六組螺旋槳。
唐榮寬介紹,這個機器人花了6.5萬元,2分鐘就能升到300米的高度,在空中停留10到15分鐘。機器人可以攜帶2.5公斤的攝影器材,拍攝的畫面通過無線傳回地面。飛行機器人除了使用遙控器,還可以通過GPS導航,自主飛到目標區域,完成拍攝任務。據了解,該機器人的控制軟件由大學生編寫。為了保持拍攝畫面的穩定,唐榮寬和同伴們還為飛機安裝了減震平臺,還對結構平衡進行了減震處理。“六個旋翼同時旋轉,可以保證飛行器的水平飛行,同時借助減震平臺的作用,飛行機器人可以在四級風的幹擾下正常工作。”唐榮寬說。
北京大學智能科學系研究員肖宇表示,這種旋翼機將在未來監測道路交通流量和體育賽事中發揮重要作用。與固定翼飛機或直升機相比,占用人力物力成本更少;飛行高度更低,噪音更低,畫面和音質更高。“尤其是現在,北京經常遇到道路擁堵。旋翼機裝上軟件後,可以快速分析路況,給周圍駕駛員提供即時的繞行指引。”
專家
羅慶生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中國機器人研究領域的專家
開發機器人需要多方面的人才。
今年的機器人大賽規格水平比較高,同學們通過編程讓機器人達到了比較高的運行水平。尤其是創意機器人大賽,有很多創意作品,比如北京理工大學的“管道”機器人和“千足蟲”。
我國近年來機器人研究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高校培養了大量的機器人研究人才。產業發展的關鍵還是要靠人才。人才上去了,機器人水平才能上去。高校要大力開展課外創新,讓學生在系列中把所學知識付諸實際應用。這有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和成長。
此外,本次比賽也暴露出部分學生知識有限,整合機器人涉及的生物、機械、電氣等多門學科的能力較弱。我覺得這也應該引起高校的重視。在招生和培養人才時,要開闊視野,讓專業培養更加靈活。中國要發展機器人,需要知識面廣、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
日本最新的機器人
名古屋商業設計研究所推出了壹款新機器人“網絡兔”。它的兩只耳朵可以改變許多姿勢,並根據人類的聲音做出反應。“網絡兔”通過無線通信與家裏的電腦相連。如果有郵件,它會大聲讀給人聽,還可以播放網絡電臺的節目。最有趣的是,不同的“網絡兔”也可以“結婚”和“分手”。通過網絡連接,其中壹只“網絡兔”可以讓兩只耳朵做出壹個動作,它遠處的“夥伴”隨後也會做出同樣的動作。
如果說三菱重工的保姆機器人Maru連續幾年都是各種機器人展會的明星,在本次展會上依然引人註目。“若灣”可以在早上來到主人的床邊,報告當天的天氣或新聞頭條。它還可以記住主人的生日,或者提醒主人的結婚紀念日。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制造的陪伴老人和兒童的機器人“Paro”和本田的“Asimo”兩足步行機器人也持續受到關註。
阿西莫說,本田開發的雙足步行機器人於2000年6月在橫濱國際和平會議中心舉行的機器人展覽會上首次亮相。5438年6月+2006年2月,本田對阿西莫的性能進行了改進,增加了關節和電機,使其可以以每小時6公裏的速度小跑,高度也從最初的1.2米提高到了1.3米。
美國戰鬥機械狗研制成功。
美國官方發布了壹段關於軍用機械狗的視頻,視頻中機械狗展示了其驚人的機動性和適應性,壹舉在網上引起轟動。研發公司表示,經過測試,這只機械狗可以在戰場上為士兵運送彈藥、食物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