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走向
回顧中國對美政策和中美關系50多年的歷史,可以看到雙方既有尖銳的對立,也有真誠的合作。冷戰後的中美關系有過多次起伏和危機,但中美關系並沒有破裂,而是加深了。深層原因是中美之間有很多相似的戰略利益。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對亞洲和世界局勢都負有重大責任。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美在許多重大全球和地區問題上有著共同利益,有著廣泛的合作基礎。中美經濟合作的前景更加無限。因此,展望21世紀的中美關系,我們有理由持謹慎樂觀的態度。當然,影響兩國關系的消極因素也不容忽視,如人權問題、貿易問題、軍售問題和臺灣省問題。其中,臺灣省問題事關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美關系改善和發展的最大障礙,也是最容易導致中美直接沖突的敏感問題。但是,只要中美雙方能夠從歷史的角度處理中美關系,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基礎上審視和處理臺灣省問題,中美關系就會沿著健康的軌道順利前進。
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壹。從歷史上看,影響中美關系的因素有很多,如國際格局、經濟和意識形態、地緣政治和國家利益以及處理雙邊關系的政策。其中,相互處理雙邊關系的政策在中美關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和中國的壹些學者對美國對華政策與中美關系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國內壹些青年學者也對不同時期的中國對美政策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但系統研究中國對美政策和中美關系的成果還不多見。本文試圖通過歷史和國際關系的滲透,對中國的對美政策和中美關系進行綜合研究。本文的重點是分析中國對美政策的起源、變化和發展,以及在不同時期對中美關系的影響。
穩定對美關系是中國外交的關鍵。近年來,中美之間的合作關系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美關系的發展越來越和諧。美國是當今最大的發達國家,占據著世界舞臺的權力中心。建國以來,美國壹直試圖通過多種方式遏制中國,試圖通過經濟、軍事和外交手段阻礙中國的經濟發展。原因不難理解。尤其是近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令其他國家震驚,中國巨大的市場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有利平臺。在這樣壹個讓很多國家羨慕的平臺上,中國經濟將繼續高速增長是不爭的事實。隨著經濟的增長,中國的軍事和科技水平也在突飛猛進。這壹切迫使美國將中國視為阻礙其實現全球霸權統治的強勁對手。而且,在臺灣省問題上,雖然美國沒有明確表示將臺灣省納入美日共同防衛,但從其模糊的描述中不難看出,中國、臺灣省乃至中國大陸早就是美國壹直在窺探的土地。對於中美關系,我們應該堅持三個聯合公報的框架,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為中國經濟尋求穩定、高速的發展空間。中美兩國經貿關系密切,在許多方面有共同利益。中美關系很復雜,必須處理好。中國的大部分外交工作都圍繞著這個問題。
中國對美國的政策也應如此。
“變”與“不變”是50多年來中國外交發展中對立統壹的兩個方面。壹方面,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外交經歷了幾次重大的戰略調整;另壹方面,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貫穿始終。中國外交的基本內容在這種變化和不變中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在不同時期,以不同方式展現了中國外交獨特而豐富的內涵和風格。
“變”是與時俱進的要求和表現,也是在不同的國內外環境下更好謀求國家利益的需要。而“不變”包括兩個方面:壹是有意識傳承的部分,表現為連續性;另壹部分是我們不想繼承,想改變的內容。但由於不同的原因,歷史政策對決策者或公眾心理的影響很大,使得現有政策有意或無意地保持原有政策的某些內容、某些宣言、某些趨勢或傾向,表現為外交政策的“慣性”。“變”凸顯中國外交的特色,“不變”則成為制約和影響中國外交多方面的消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