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學與華東交通大學都不錯,基本處於同壹個檔次,只是特色有所不同,下面多角度進行二者對比:
壹、學校榮譽對比
1、江西理工大學:具有博士、碩士和學士學位授予權,是壹所以工學為主,理工結合,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藝術學、教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是寶鋼教育獎評審高校;具有推薦優秀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資格;是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和鋼鐵工業重要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被譽為“有色冶金人才搖籃”。
是江西省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壹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1)、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二期),先後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2、華東交通大學:是壹所以工為主,經、管、文、理、法、教育、藝術等多學科協調發展,以交通為特色、軌道為核心的教學研究型大學,江西省屬重點大學,是中國鐵路總公司、國家鐵路局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建高校。
該校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江西壹流學科建設高校,被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是國家招收和選拔培養後備軍官簽約高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級知識產權培訓基地,中俄交通大學聯盟。
二、師資力量對比
1、江西理工大學:截至2021年2月,學校有教職工20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1500人、博士教師630余人),其中,教育部“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雙聘院士6人,教育部學者特聘教授1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萬人計劃”創業領軍人才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863”首席科學家1人。
中科院百人計劃2人(A類),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全國模範(優秀)教師60余人;省“雙千計劃”、“井岡學者”特聘教授、“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省部級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江西省教學名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井岡之星”青年科學家培養對象和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00余人。
正副教授750余人,博士生導師130余人,碩士生導師700余人。學校還聘請了左鐵鏞、古德生、邱定蕃、孫傳堯、張文海、賴遠明、王運敏、楊春和等院士和130余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學校的兼職或客座教授,並聘有30多名外籍教師在校常年任教。
2、華東交通大學:截至2021年2月,學校有教職工20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200余人,正副教授600余人。擁有“雙聘”院士、“國家傑青”、“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井岡學者”特聘教授、“雙千計劃”人選、“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等省部級以上優秀人才200余人次。入選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創新團隊。
三、學術研究對比
1、江西理工大學:近五年來,學校***承擔國家“863”、“97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000多項,科研總經費6億多元。
2008年以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6項,獲江西省自然科學壹等獎、科技進步壹等獎等省部級獎80多項。
學校科技服務成效顯著,遍及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多年來壹直與中國鋁業集團、中國中鋼集團公司、上海寶鋼集團公司、江西銅業集團公司、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銅陵有色金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中金嶺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等壹百余家國內大中型鋼鐵、有色金屬企業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有500多項科研成果被采用,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16年,萬林生教授主持完成的“銨鹽體系白鎢綠色冶煉關鍵技術和裝備集成創新及產業化”項目榮獲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繼2008年以來,學校第二次以第壹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級科研成果獎。
學校先後榮獲第十八屆中國科協年會全國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銀獎和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各1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企服城”榮獲“中國電子商務行業最具創新獎”。
全年發表高檔次論文327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2件、獲批軟件著作權55項;4篇論文被確定為高被引ESI 3%論文;新增科研項目355項,首次以第壹完成單位獲批國家聯合基金項目1項,承擔科技部科技重大專項壹級課題1項;獲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41項;壹研究報告獲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毛偉明批示。
截至2019年5月,學校擁有國家銅冶煉及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離子型稀土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離子型稀土資源開發及應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鎢資源高效開發及應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鎢與稀土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壹批國家科研平臺、4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和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還有3個省“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1個海智計劃工作站,2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8個省級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8個實驗中心和288個校內外實習基地。
2、華東交通大學:根據2018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有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20余個省部級學科平臺,其中包括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
江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江西省院士工作站1個,江西省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工程實驗室、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1個,江西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5個。
江西省軟科學研究基地1個,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實驗室1個,江西省產學研示範基地2個,江西省優勢創新團隊5個。學校是江西省首個國家級知識產權培訓基地,高鐵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入選CTTI來源智庫100強。
截至2018年1月,學校三年來獲得了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34項,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500余項,其中,“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以上項目690余項;在中國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800余篇,其中,1000余篇被SCI、EI、ISTP檢索;獲發明專利89項、實用新型專利252項。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江西理工大學、百度百科——華東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