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棉花的下遊產業有哪些?

棉花的下遊產業有哪些?

下遊產業包括:棉油、棉籽粕、棉籽等。影響棉花產業的因素:我國棉花產業發展現狀分析近十幾年來,我國棉花產業的開放度逐漸提高,棉花上下遊產品受到國際市場的全方位沖擊。1。棉花進出口貿易。從棉花貿易來看,我國棉花進口自1990以來總體呈增長趨勢,特別是2003年以來,進口增速非常快,總進口規模大幅增加。在棉花出口規模相對較小的情況下,棉花市場整體呈現絕對凈進口狀態。2005年,棉花進口占國內棉花消費量的1/3以上,對外依存度較高。2.棉花下遊產品進出口貿易。從棉紡織品服裝市場的下遊產品來看,出口量逐年增加,不僅在我國對外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中也占有較大比重。據中國海關統計,2005年中國紡織品服裝進出口總值為654.38+0346.34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654.38+07.90%,占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9.47%。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值為117535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20.69%,占中國外貿出口總值的15.42%。2005年國際紡織服裝貿易僅增長5%,而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增長21%,占全球紡織服裝貿易的24%。3.棉花流通。從棉花流通的角度來看,棉花流通體制改革後,我國棉花收購在國內基本已經全面放開。4.棉花產業鏈的特征。隨著棉花產業的逐步放開,棉花種植、流通、加工等諸多方面都會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如圖1所示。從理論上講,開放不是目的,最終目的應該是提高中國棉花產業的競爭力,增強增值能力。那麽,中國現在的對外開放真的接近這個目標了嗎?通過分析,我們會發現棉花產業的開放前景並不樂觀。棉花產業的開放帶來了棉花產業利益在相關主體之間的重新分配。最後的結果是:中國是棉農,流通企業,加工企業。將會是失敗者。大部分利益轉移給了國際棉花生產者、棉花消費者和國際棉花商。中國大豆產業和羊毛產業的開放過程表明,過度開放和缺乏有效的對策導致了整個國內產業的萎縮,這是棉花產業的教訓。二、棉花定價權的理論分析在棉花產業鏈中,棉花和制成品價格的水平和變化是決定利益分配的關鍵。那麽,決定定價權的根本因素是什麽?根據經濟學理論,價格由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從這個角度看,似乎可以解釋為什麽中國棉花產業在定價權上處於劣勢:中國是棉花需求量最大的國家之壹,國內需求增加導致供需出現缺口,棉價必然上漲;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供應國。如果國內紡織企業供應量過大,其價格必然下跌。但需要註意的是,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供求規律是可以發揮有效作用的,但在現實中,完全競爭的市場是不存在的,更多的是不完全市場。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中,價格的決定因素要復雜得多。定價權背後隱藏著壹個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企業的行為。比如,在壹年的時間內,我國棉花的整體需求是在增加的,但在某個時點,由於棉企限購,供需偏緊的局面可以得到緩解,其價格水平也可能是穩定的。所以在定價權的問題上,企業的行為影響很重要。根據產業組織理論,企業的定價行為應該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1。企業數量和規模等產業組織結構特征。企業數量越多,企業規模越小,在市場上的影響力越弱,價格接受越被動。當企業數量有限、規模較大時,企業在定價中的權利會增強;2.產品差異化程度。產品差異化程度越大,企業的不可替代性越強,市場壟斷性越強,在定價中的地位越強;3.橫向和縱向壹體化等。橫向壹體化的程度實際上反映了企業規模的擴大。這實際上是通過影響企業的規模和數量來影響企業的定價能力。在縱向壹體化中,企業可以通過產業鏈上下遊環節的整合來防範資本專用性帶來的風險。並且在不完全市場中,縱向壹體化有利於消除上下遊信息不對稱問題,獲得融資便利等優勢。4.規範企業間行為的制度。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中,企業行為是典型的博弈行為。企業之間達成的某種形式的協議,在壹定程度上可以成為協調和約束企業行為的保障。5.交易機構。商品的價格最終是通過交易行為實現的,交易的組織程度和方式也會在壹定程度上影響價格的形成。在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有壹種利用期貨市場進行現貨交易的做法,本質上就是期貨價格為現貨交易定價。那麽,所選擇的期貨市場的發展以及期貨市場參與者的特點,都會對現貨交易的價格水平產生壹定的影響。三、影響中國棉花定價權的因素分析1。中國紡織行業競爭激烈,企業數量多,橫向多。縱向壹體化程度普遍較低。由於進入門檻低、退出成本低、技術要求低,紡織行業在中國經歷了快速擴張期。截至2004年底,中國共有紡織服裝企業13900家,其中紡織企業87000家,服裝鞋帽企業52000家。其中,從事紡織服裝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多達3萬家。紡織行業整體市場集中度較低。據2006年6月底的統計,全國共有規模以上棉紡織企業6980家。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295家,占4。2%。全國規模以上棉紡織業銷售收入2640億元,利潤總額83.65億元。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銷售收入28718億元,占比10.87%,利潤65438+29億元,占比僅為0.89%,利潤率僅為0.45%,虧損40.68%。西部地區國有及國有控股棉紡織企業虧損較高。產業集中度低、利潤低是我國棉花企業定價權嚴重缺失的重要內在原因。2.產品差異小。就紡織品和服裝產品的差異而言,國內很少有有特色和影響力的品牌。據統計,中國紡織業98%的出口產品是國外品牌的OEM產品,只有2%的產品屬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自主品牌的缺乏和棉花生產加工能力的不斷擴大,必然導致以下情況:棉花市場供不應求時,資源被搶購,價格被哄擡;棉花資源豐富,棉價下跌,設備閑置浪費,造成經濟損失。由於棉花價格的頻繁波動。這對棉農的種植決策產生了負面影響。我國棉花產業是“多頭”的,受國際棉花及其制成品價格波動影響較大,影響整個產業鏈的穩定性。國產棉花成本高、質量低,在國際競爭中處於明顯劣勢。國內加工企業轉向大量使用進口棉花,導致國內棉花種植面積萎縮,國內企業定價能力下降。應對當前棉花產業的嚴峻形勢,關鍵是認清形勢,把握趨勢,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1.關註棉花產業,防止棉花生產大起大落。穩定的種植面積是棉花產業穩定健康發展的基本保證。目前,我市相對穩定的棉田面積約占全部耕地的1/4,覆蓋近20萬農戶,這既是自然種植條件的要求,也是長期比較利益的選擇。根據供銷部門歷年的統計分析,棉花種植平均每畝純收入是水稻的2倍左右。可見,棉花產業對農民增收、擴大就業、增加財稅意義重大。因此,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棉花生產,防止大起大落,特別是在當前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壹方面,要研究落實各項扶持措施,保護棉農生產積極性;另壹方面,要深入宣傳引導廣大棉農。在“危機”的時刻,既有“危險”,也有“機遇”。我們要冷靜看待眼前的困難,堅定發展信心,同時要穩定種植面積,以改良品種為重點,科學種植,以單產為重點,提高總產量。此外,要按照集約發展的要求,引導和鼓勵農民以轉包、互換、股份合作等形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向棉花種植大戶和棉花種植戶集中,優化種植布局,實現適度規模經營。重點是在武威東西部、含山南部、廬江北部、居巢北部建設棉花集中種植基地,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建設。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幫助棉農和企業渡過難關。當前,棉農和棉企面臨的困難之大,來勢之猛,影響之深,波及之廣,為歷史罕見。如何支持他們順利渡過難關,是各有關方面的重大責任。根據目前情況,對棉農的扶持建議如下:根據糧食收購政策,棉花按保護價收購,目前保護價為籽棉5.2元/公斤(種植成本);實行棉糊直補,將過去購買種子補貼的做法調整為按種植面積直補,保證棉農購買種子有更多選擇。軋棉企業配套措施建議:增加國家儲備,降低收儲門檻,在長江中下遊棉花主產區定向收儲,根據本地區實際氣候條件,回潮率指標調整為10%。同時建議實行棉花省級收儲,對紡織企業和棉花收購站給予貸款貼息,鼓勵多收購,保護棉農積極性。減免稅費,將增值稅按銷售額的5‰調整為以增值額為基數,嚴格按照政策要求取消壹切不合理收費;扶優扶強,對省市級龍頭企業或加工能力65438+萬噸以上企業實行政策扶持。如企業今年在銀行逾期還款不影響信用等級,技術改造貸款利率由7.48‰調整為信用貸款等值利率5.98‰,對涉棉中小企業實行貸款風險補償、貸款貼息、損失運費補貼,等等。3.加快產業延伸,促進棉制品深度開發。首先是科學規劃。根據我市棉花產業基地的分布情況,應盡快編制軋棉、棉紡及相關配套產業的總體規劃,使其合理布局,健康發展。當前,特別是針對軋花企業小、亂、散,成本高、效率低,加工能力浪費嚴重的情況,通過整頓、兼並重組,科學合理布局,加快技術改造步伐,淘汰落後產能,幫助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二是招商引資。要著眼規劃,著眼長遠,編項目,加大推廣力度,引進有實力的企業,扶持現有企業,積極發展紡-織-印染-成品產業,延長產業鏈,提高棉花加工增值能力。市經開區要加快落實紡織工業園規劃,重點引進紡織、印染、服裝等相關企業,盡快落實50萬錠紡織、2000臺噴氣織機及配套項目,特別是近日紡織行業調整轉移,固定資產成本較低。要鼓勵和引導本市紡織企業抓住機遇,主動作為,積極承接和擴大產能,盡快將我市棉花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三是優化環境。經驗表明,合理的政府政策引導和調控可以加速棉花產業的發展。主要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技術推廣、加大資金支持、推進社會化服務、建立風險防範機制、規範市場秩序、加強輿論引導等方面,努力為棉花產業化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4.狠抓力量整合,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棉花產業結構升級要求生產規模化、加工集約化、流通網絡化,並建立和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供銷合作社要充分發揮產業化領導部門的作用,加強指導,深化服務;農業技術推廣、種子供應等單位應進壹步搞好良種推廣和技術培訓;棉花協會要繼續發揮行業的服務、協調、自律、維權作用,成為棉農、棉企、政府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軋棉企業要發揮主導作用,通過訂單等形式與棉農形成利益關系;特別是要加快棉花專業合作社和棉花經紀人建設,盡快提高棉農的組織化程度和適應市場的能力,力爭通過3至5年的努力,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合作經濟組織、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棉花產業又好又快發展“保駕護航”。
  • 上一篇:如何用英語表達每個月的節日?
  • 下一篇:母親先去世沒有遺囑,父親後來去世,把遺囑財產留給了兒子。女兒是否有權繼承母親的遺產?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