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目前中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途徑有哪些?

目前中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途徑有哪些?

文化與經濟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已經成為壹種趨勢和潮流。在以市場手段提供主要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文化產業已成為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基本途徑。西方文化的快速發展與其高度的文化產業化密切相關。應借鑒國外經驗,通過文化產業集群和文化產業鏈的延伸發展文化產業,提升文化“軟實力”。

(1)借鑒國際經驗,經濟發達國家重視發展文化產業,提升文化“軟實力”。所有經濟發達國家都重視文化產業,將其作為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最重要途徑。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許多國家都通過政府計劃大力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以文化產業為支柱產業的美國,在世界文化產業的各個領域都占據領先地位。電影、書籍、音樂、動漫、遊戲、體育、主題公園等衍生產品的開發和銷售成為美國力量的象征,不僅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也顯示了強大的軟實力。從1997開始,英國就把發展創意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法國和奧地利都是以國家努力支持和管理重大文化產業品牌項目。在90年代經濟持續低迷的十年間,僅日本的文化產業就取得了巨大的增長,尤其是以青少年和家庭為主要目標的動漫和遊戲領域,取得了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日本政府官員甚至提出了“動漫外交”的口號。親和力強的文化產品的海外銷售,極大地改善了日本的形象。

虛心學習這些方法和經驗,是推動我國文化建設發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捷徑。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借鑒是文化發展的必要條件。

(二)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步伐

文化體制改革是解決制約我國文化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的關鍵。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方向,突破不適應時代需要的舊文化觀念的束縛,盡快建立和完善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新文化體系。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應該盡快轉變角色,從管理者轉變為服務者,大力扶持文化產業。對新興文化企業、高科技文化企業和涉及國際文化品牌、教育、傳媒傳播等產業的文化企業,政府應以市場為導向和支持,采取稅收優惠政策、所得稅返還政策、國家政策性貸款優惠利率政策和財政貼息貸款政策,鼓勵文化企業之間的聯盟。同時,加強文化法制建設,保護知識產權,維護文化工作者的切身利益,為文化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通過文化產業集群提升文化“軟實力”

文化產業集群作為提高和聚集區域文化產業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具有以下具體功能:(1)由於文化產品和服務具有自身獨特的屬性,文化產業集群增加了知識溢出的強度和深度,產生了極其明顯的外部經濟效應。(2)文化產業集群利用集群內的資源、品牌、資金、信息等要素優勢互補,群體效益大於聯盟前各成員企業個體效益之和,從而實現明顯的協同效應。(3)集群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更專業、更有經驗的人才,吸引更多的外國人來本地集群。因此,需要大力培育文化產業集群,牢牢把握互聯網、手機等媒體的發展,利用我國信息產業快速發展、市場規模逐步擴大的有利條件,做強做大大部分優勢產業,未來進行適度的外資品牌並購。大力發展影視、出版、廣告等傳媒產業,同時利用積累的資源和管理經驗,逐步走向國際化。通過文化產業之間的“相互滲透”,可以更好地宣傳和銷售文化產品,使文化得到更廣泛的推廣,更高效地提升文化軟實力。

通過培養人才,加強文化產業繁榮的基礎。

人才是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的基礎。在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要認真實施人才興文戰略。體制機制的改革和政策措施的制定,要有利於穩定、吸引和培養人才,有利於發揮優秀人才和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著力實施人才培養工程,重點培養壹批高層次藝術創作人才、新聞編輯人才、管理人才、文化科技人才和基層人才。建立人才發現、培養、使用和激勵機制。加強國際國內人才交流,引進壹批優秀產業人才和領軍人物。

  • 上一篇:理財小白,如何理清理財思路?
  • 下一篇:企業知識產權需求的內容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