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勝:環碧堂畫廊董事長
投資期貨和股票起家的李國勝,對於市場和投資有著不同於其他畫廊經營者的經驗。從創立之初,環碧堂畫廊就是壹家以代理中國當代年輕藝術家為主要只能的藝術公司,目前公司代理了包括毛焰、夏俊娜、章劍等十余位優秀的青年藝術家。同時收藏了包括陳逸飛、劉小東、 朝戈等當代知名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及關良、吳冠中等老壹輩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
蕭富元:索卡(北京)藝術中心、索卡當代空間董事長
索卡(北京)藝術中心於2001年九月正式在北京落戶,是臺灣索卡藝術中心的分支機構,索卡國際藝術公司1992年9月成立於臺灣臺南,以代理華人優秀藝術家作品為主。負責人蕭富元是第壹位在中國大陸開畫廊的臺灣人,這標誌著臺灣畫廊在大陸以公司方式長期運營的開始。如今,索卡(北京)藝術中心被評為是北京最有錢的畫廊,去年新開了索卡當代空間,索卡上海也即將於下半年開業。
劉瑩:可創銘佳藝苑總經理
可創銘佳藝苑是李可染先生之子,畫家李小可先生創辦的藝術沙龍。致力於以高水準的審美意識,關註繁衍於東方文化厚土中的當代藝術。自壹九九六年開辦以來,除了不斷為國內的藝術家們策劃推出各類綜合及個人展覽,還著力介紹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俄羅斯等國際藝術家的作品。可創銘佳藝苑已形成了即東方性、文化性、創造性、和現代性的明確藝術風格。
魏煒:紫禁軒畫廊合夥人阿爾布萊希特1990年創建在法蘭克福的L.A.GALERIE畫廊是壹個展示國際現代攝影藝術的櫥窗,畫廊代理的有翠茜?6?1莫法特(Tracey Moffatt)、林蔭庭(Ken Lum)、 畠山直哉(Naoya Hatakeyama)、Oliver Boberg和John Hilliard等著名的藝術家。而紫禁軒作為L.A.GALERIE畫廊的北京部分,更強調在向國內藝術界介紹國際藝術新動態的同時,搭建起國內年輕藝術家走向世界的平臺。問:各位都是國內知名畫廊的經紀人,請問妳們認為在經營畫廊時最大的困境是什麽?而且現在的市場非常紅火,但是隱藏了什麽危機嗎?
布朗:最大的困難?我壹直認為不是特別困難,這兩年國內的市場太火了,我們都覺得有泡沫。肯定會破,但是不知道什麽時候,過了08年以後吧。李國勝:泡沫看怎麽看待,像中國近現代的水墨畫,在市場的反應不是特別好,參與這個市場上的很多人不是很正規的方式在進入這個市場。我認為他和油畫市場上最大的區別就是油畫市場上很多參與者和畫廊合作,推廣推動,同時他有很多制約,有壹個保護的作用。但是水墨畫市場就是完全的市場的自發行為,可能造成了不好趨勢。
關於有沒有泡沫,是因為壹些不正常的舉動把壹些2、3流的藝術家的作品壹下子炒起來導致的,但是大部分的還是遵循正常的操作來進行的。現在的買家越來越成熟了,基本上能判斷出哪些是精品,哪些是美術史上是重要的,不會隨便的進行跟風了。畫廊也好、經紀人也好、投資顧問也好,應該遵循市場規律,而不應該去亂來,應該保護市場。藏家是不能受到欺騙的,畫廊首先應該端正態度。亂來的現象是有的,但是我認為是個別的,是不懂的人在亂來。像國外的知名畫廊來我們這個博覽會,說明它是關註中國的藝術市場,是妳不能阻擋的,這個壹個市場規律,按照規律,才能保護市場。
中國的市場變了,根本的原應是中國的經濟好了,大環境變了,無論是藝術家還是收藏家大家都受益,但是很多藝術家就變臉了,作為畫廊來說這才是困惑的。看到壹個藝術家去違反壹個合同的時候,我就很氣憤。有什麽問題可以調節,我們可以商量無解決,但是違約這種現象是該引起大家的註意,應該有法律來保護我們的合同的。問:避免違約這種情況,是要靠道德來保護嗎?
李國勝:壹定要有法律保護。現在中國各行各業缺的就是道德,只有按照商業規則和法律法規來處理。但是我們的藝術家基本上還是不錯的。蕭復元:違約是壹個初級市場的正常現象,我們的藝術市場現在處在壹個很不規範的情況下。在國外比較規範的市場上這種現象會比較少,在國外,很少的買家會直接和買家去買畫,他們要買畫也會先去了解畫家所在的畫廊,經營過什麽藝術家,再考慮買畫。但是國內很多是直接去找藝術家買貨,不通過畫廊這個程序,導致藝術家會給比畫廊低的價錢把畫給收藏家。這個市場還是比較亂的。這是初級市場的必然極端,在商業行為上渾水摸魚嘛。
關於泡沫,個別的藝術家會存在泡沫,好的藝術家應該有好的價錢,這是壹定的,而且他還會繼續成長。國內現在沒有把藝術家和畫家區分開來,好的藝術家應該有好的價錢,而且,他應該繼續上揚,可是現在有很多商業畫家,這是因為人為的原因在進行炒作,他賣的東西比藝術家還貴,個別的藝術家肯定有泡沫。但是整體的中國藝術品還是會上揚。
劉瑩:泡沫對可創的影響不大,真正高的時候我們沒有跟風,做自己的風格的藝術家,靠自己的風格經營畫家。可創作的是藏家不是投資家。這個可能和中國沒有給壹個完整的美術教育有關,沒有城市規劃,沒有審美,而實際上風險是投資家,他們買畫的原因就是為了再賣、賺錢。
但是我認為泡沫是壹個好事,雖然還是會回落,但是對整體的藝術市場還是有壹個提高,如果通過正常的發展,發展速度是很慢的。我們最頂尖的藝術家可能和畢加索在藝術成就上比不差,但是價錢上差很多,這是因為我們以前的薄利,收藏藝術不成,但是這樣就把我們和好的藝術家拉近。
這個過程對畫廊的影響不大,價錢太離譜,我們可以不做,去尋找新的畫家,我覺得壹個畫家最好的時候是沒有成名之前。但是中國人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喜歡到人家家裏去買畫,他們不相信畫廊。畫廊給妳推薦的是壹個專業的,選擇歸類了的。對於這個中國人能不能改變,我不樂觀。
問:是不是由於價錢不透明,所以才導致這些問題?劉瑩:不是,是中國人對知識產權不尊重,就如同裝修壹樣,妳說是工人的工錢貴,還是設計師的設計貴?顯然,應該是設計師的應該高於這個。但是現在不是這樣。中國對知識產權不尊重,畫廊在給妳選畫的時候也有投入,應該有個服務的費用,我們有長期的積累,我們才有資格給妳選這個畫,但是買家認為值錢的只有東西,這是壹個觀念的問題。
問:大家的意思是炒作主要是發生在拍賣市場,還有就是投資家和收藏家之間的關系,真正的收藏家是和投資沒有太大的關系的?魏煒:投資家只能說在拍賣市場是最明顯的。現在來說,在整個藝術市場,最重要的有:藝術家、畫廊、拍賣、策展。說中國藝術市場紅火,實際上在2005年。其實2005年是很值得分析的壹年,不僅僅是國內的收藏家的出現,還有國外的畫廊的進入和落地,造成了市場的活躍。說投機資和收藏的區別,我們畫廊80%是國外的收藏家,所以我們看待這個問題是很輕松的。國外收藏家甚至買壹個兩三千美金的壹個作品,他還會提出能不能分期付款,他可能只是公司的壹個小職員,他的工資也有限,但是他是真的喜歡這個作品。這樣的收藏家才是我們所真正意義的收藏家。但是國內有壹些收藏家,用藝術品作為投機的心理是非常大的,比例是很大的。現在就出現有些收藏家,用拍賣會上的結果上到壹個很有名的網站,把所有的結果做了壹個分析,然後把藝術品做了壹個分析,然後就有人拿了這樣壹個結果去給藝術家做了壹個排名,然後就去找藝術家說他排了壹個什麽樣的名次,這樣只能說明他非常的不懂,拍賣實際上形成了壹個虛的價格,這個實際上是壹個炒作的價格,和藝術品本身的價格是不壹樣的。現在有壹個特別的現象,拍賣市場基本上變成了藝術品市場的壹級市場,在我的理解來看,壹副畫出來應該至少在畫廊做過展覽,至少應該做過暴光,幾年後或者是在收藏家手上待過幾年,這樣去拍賣市場,我認為才是正常的過程,但是現在很多人所有中間步驟都省略了。藝術品至少應該先和公***見過面,壹步就拍賣,這樣的收藏有很多大家心照不宣的東西。這樣就會造成很多藝術家浮躁。這樣,實際上是對藝術市場有不好的影響,像以前的俄羅斯作品。問:泡沫是什麽時候形成這個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