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權利的角度看,知識產權的主體就是權利所有人(包括著作權人、專利權人、商標權人);從法律關系的角度看,知識產權擴休就是權利人及除權利人以外的義務人。當然擁有知識產權的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在壹定條件下也可是非法人組織,或直接由國家所有。
1、知識產權的原始取得只能以創造者的身份資格為基礎,通過國家認可或授予為條件。原始取得,是說財產權的第壹次產生或者不領先原所有人的權利而取得財產。
2、知識產權的繼受取得,往往是不完全取得或有限制的取得,從而會產生出數個權利主體對同壹產品分享利益的情形。
在民法學理論上,繼受取得區別於原始取得有兩個標準:意誌特征。權利來源。
3、知識產權法對外國人的主體資格主要奉行的是“有條件國民待遇原則”。
國民待遇原則是國際知識產權制度的基本的原則。這個原則壹般具有兩個方面的含義:
壹是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上,國際公約成員國必須在法律上給予其它成員國的國民以本國國民同樣的待遇;
二是對非成員國國民,只要其作品在該國境內首先發表(著作權法);或在該國境內有固定住所,或有實際從事工商業活動的營業場所(工業產權法),也應當享有同該成員國國民相同的待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和國民法典》
第壹百二十三條規定,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權利人對下列客體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
(壹)作品;
(二)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
(三)商標;
(四)地理標誌;
(五)商業秘密;
(六)集成電路的布圖設計;
(七)植物新品種;
(八)法律規定的其他客體。
第四百四十四條 以註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出質的,質權自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出質後,出質人不得轉讓或者許可他人使用,但是出質人與質權人協商同意的除外。出質人轉讓或者許可他人使用出質的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所得的價款,應當向質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