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產業作為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全球產值達到1100億美元,其中,僅平板顯示產業就達到700億美元,是貫穿信息產業“元件壹組件壹整機”鏈條的重要橋梁。在我國,顯示技術及相關產業在電子信息產業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據統計,我國與顯示技術相關的產品的產值約占信息產業總產值的45%。在顯示終端上我國是MP3的出口大國,是手機的生產、出口和消費大國,是彩電的生產、出口和消費的大國。而中國在其關鍵的元器件壹壹平板顯示器件的競爭力卻不強。國家已經意識到平板顯示產業的重要性,將之列為推動信息產業發展的核心基礎地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壹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大力發展集成電路、軟件和新型元器件等核心產業”。《信息產業“十壹五”規劃》已經把平板顯示產業和軟件、集成電路產業壹道,列為重點發展的產業。處於核心基礎產業地位的平板顯示產業成為我國必須要發展的產業,不管我們是否已經累積了足夠的專利,不管我們是否缺核心的原材料和設備,因為這屬於壹個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產業。
在某種程度上說,技術的發展速度也決定了產業的進程。隨著技術的發展,平板顯示器件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CRT(陰極射線管)的銷售額,顯示已經進入了平板顯示的時代。而在平板顯示技術當中,液晶(LCD)和等離子體(PDP)成為目前產品的主導。而具有天然的技術優勢OLED技術已經進入了產業化的進程。以下分別對LCD、PDP和OLED知識產權競爭狀況進行介紹。
根據信息產業部的統計,1976年至2007年7月在中國、美國、歐洲、日本申請的平板顯示專利總量為:
因平板顯示產業的基礎產業的地位,產業規模大,產業鏈長,技術依賴性強,專利規模十分龐大。
液晶領域的知識產權競爭
或許很多人關註了夏普和三星之間的TFT LCD的知識產權訴訟。自2007年8月夏普(SHARP)在美國東德州聯邦地方法院起訴三星電子(SAMSUNG)侵犯5項美國專利開始,先後又在日本東京、韓國漢城、美國ITC與美國德拉瓦州起訴三星電子與其子公司侵權。三星電子也不甘示弱,除在美ITC外,亦在2007年底於日本東京控告夏普。
但在液晶領域這樣的案件又豈壹個。在平板顯示領域,目前,LCD的產業規模最大,相應的專利訴訟牽涉主體、涉及技術也最多,既包括Sharp這樣的液晶領域專利積累最為全面,最為強大的公司,也包括H0 neywell、Guardian等握有某項技術的主體;既有中國臺灣面板五虎的面板制造商,也涉及了明基、DELL等屏的終端用戶。日本的企業面對強有力的競爭使出了專利訴訟的殺手鐧。如夏普先後對很多企業提起專利訴訟或通過專利許可征收專利費,包括中華映管、友達光電、翰宇彩晶、奇美等。而中國臺灣的企業起步的技術就來源於日本的技術移轉,在量產的過程中又經過多次訴訟或許可,成本結構中多次附加知識產權成本。以中國臺灣面板五虎為例,起步的技術移轉分別為聯友光電(友達光電前身)與松下電器、達科技(友達光電的另壹前身)與日本IBM、中華映管與三菱電機、瀚宇彩晶與東芝、廣輝電子與夏普。但在產業化過程中,分別被Sharp、Honeywell、Guardian,松下、湯姆遜、LG等提起過訴訟。其中,友達和奇美為拓展技術使用的自由空間,減少專利權人對其客戶的打擊,爭取許可的行為變得非常積極,取得三星、湯姆遜、IBM、富士通、日立等公司的許可。
知識產權應競爭而生,必然伴隨競爭的全過程。巨額的投入,飽和的產能,預示著競爭的慘烈,而知識產權的競爭往往是競爭的壹個發力點。在LCD領域,未來的知識產權競爭會更為激烈。
等離子的知識產權競爭
全球能生產PDP屏的5家大公司為富士通(後將資產轉移給了日立)、松下、先鋒、三星和LG,其中,富士通積累的專利最為強大。在韓日公司之間三星已分別被富士通、松下和先鋒起訴,LG被松下起訴、與富士通在談判。日本公司之間,相互之間存有許可。經過近4年來以及未來幾年的訴訟和談判,幾家大的公司之間可能實現第壹輪的專利和平期。以後可能因技術發展,市場變化導致新的競爭格局的出現而再次出現專利訴訟。而國內長虹從Orion引進了PDP生產線及其知識產權。Orion曾宣稱的擁有12件PDP核心專利,這12件專利的價值可能會決定了長虹初期的知識產權的競爭力。
OLED領域的知識產權競爭
專利的競爭規模往往和產業的規模相關,OLED尚處於產業化前期,專利訴訟也初見端倪。除柯達已經廣泛地向全球21家企業進行了專利許可外,2005年錸寶和悠景暴發專利訴訟。OLED白熱化的專利訴訟戰雖還未出現,但基於對OLED產業發展勢頭的看好,知識產權布局的競爭已十分激烈,可以說,現階段正處於OLED研發和專利布局的戰略機遇期。從韓國企業爭先布局AMOLED(主動式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即可見壹斑。韓國知識產權局統計數據:截至1999年,韓國AMOLED類的專利申請僅有19件;2000年申請量急劇升到30件;2001年為74件;2002年為177件:2003年和2004年分別為239和562件;2005年為455件。在上述1556件AMOLED類專利申請總量中,1280件(占82.3%)由韓國人提交,專件申請、LG飛利浦LCD公司(279件申請)、LG電子公司(157件申請)以及三星電子公司(137件申請)。
不能不重視自主創新,但不要妄談自主知識產權
中***中央綜合分析世界發展大勢和我國所處的歷史階段提出了加強自主創新,建立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面對中***中央的理念引導,很多企業開始重果,中國的壹些先進企業開始學會運用知識產權的遊戲規則進行競爭。但另壹方面,也出現了很多自我宣稱是自主知識產權的行業或企業。筆者處在平板產業知識產權競爭的壹線,親身經歷了壹些產業中的知識產權競爭。常常思索這樣的問題:是否有真正的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或企業7以平板顯示產業為例,我未見到壹個真正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壹個產品涵蓋了很多的技術環節,被千千萬萬的專利所覆蓋。而任何產品又都有其上中下遊。以平板顯示屏體制造商為例,屏體生產的上遊有幾十種原材料或芯片,下遊又有消費力電 子、儀器儀表等很多的技術應用。上中下遊的產品又均會涉及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壹個企業很難做到完全的垂直整合,除面臨著同為屏體生產商的競爭對手的專利競爭外,還同時面臨著來自上中下遊的專利威脅。所以,壹個產業或企業做到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可能只有理論上的可能性。自主知識產權應該被理解為壹種政策導向,體現了國家對自主創新和增強知識產權實力的追求,追求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有些不切實際,更符合實際的應該是追求技術和知識產權的綜合競爭力。我們可以看到,IBM、微軟這樣的技術領先公司被壹些小公司提起專利訴訟,這也進壹步驗證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不可實現。而IBM公司所提出的“Freedom for Action”的理念更值得國內企業學習。做知識產權不為了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而是為了自己研發、生產、銷售的自由不受限制。企業應該進行專利的累積,為行動自由而交叉許可,或通過專利取得反訴的能力或相互制衡的籌碼,從而取得專利和平。
不能不靠自主研發,但不要忘記技術合作
通過自主研發取得核心的知識產權的發展模式是對的,有些技術也只能通過自主研發才能夠取得。不僅涉及國家安全的軍事技術需要自主研發,僅就民用的平板顯示領域,日、韓對我國也有很強的技術封鎖。如中國壹直很難取得平板顯示中的TFT技術《薄膜晶體管》。但是,壹個企業在通過自主研發取得了壹定的技術能力,取得了可以和其他公司進行交叉許可的籌碼後,壹定不要忘記通過技術合作進壹步提升自身的技術和知識產權競爭力。壹個企業很難通過自主研發取得所有生產所需的技術,更難以繞過所有的專利障礙。企業可以通過和國外企業進行交叉許可來解決這個問題。寶潔公司曾提出他們很難通過獨立的研發去支撐其商業發展。寶潔公司CEO提出,寶潔公司50%的創新成果是從外部得到的。他們提出的“OpenInnovation”、變“Research&Develop”為“Connect&Develop”的理念也是值得國內企業參考的。通過交叉許可取得國外公司的專利技術或靠自身專利進行反訴而贏得訴訟中的和解,不僅不意味著企業自主知識產權地位的降低,從某種程度上說,反而是國內企業的技術能力和知識產權實力的體現。
既重視核心技術開發,也不要輕視工藝,產品設計等小技術開發
擁有核心的、原創性的專利是每個企業的夢想,參與量產的企業擁有了它們就意味著始終握有克敵制勝的法寶,研發的公司擁有了它們,就意味著擁有了白花花的銀子。但是,原創性的專利或者是實驗室原理性的技術,或者是使實驗室技術得以產業化的技術,或者是顯著提升產品性能、開啟壹個技術方向的技術。這樣的技術往往集中在技術發展的前期,往往需要長時間的基礎研發。對於國內的企業有兩種態度不可取,壹種是只重視基礎研發而輕視了工藝技術、產品設計等小技術的開發;壹種是坐等原創性核心專利過期再介入產業。實際上,技術壹直在發展。在生產的過程中所累積的壹些小的專利技術同樣能夠克敵致勝,如液晶技術,原創性的技術本應過了專利有效期,但現階段的專利訴訟卻頻頻發生,夏普起訴三星5件專利中,除1件專利是1987年申請的外,其余專利都是1996年後申請的專利,且壹般是提升產品某項性能的小專利。所以,我國的LCD和PDP產業因起步晚而未取得足夠的知識產權,但是,既然要介入這個產業,相關企業仍然不要忘了專利的積累,產業發展的任何時期,專利工作都會有所為。如京東方的廣視角的專利技術已經向日立進行了專利的許可。而對於OLED這樣的產業化前期的技術,因我國起步並不晚則會有更大的機會。我國更應該抓住機會,在器件、材料、量產工藝、驅動等各技術方面全面鋪開,取得更多的專利,從而贏得國際知識產權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