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淺談當前中國的工程現狀及其成因與建議?

淺談當前中國的工程現狀及其成因與建議?

壹、當前中國的工程現狀:工程大國而非工程強國 

從總體上,可以充分肯定地說,我國已經是工程大國。目前我國幾乎同時擁有世界最大的工程和最多的工程量,如有最大量的建設工地,有最大量的年在建和年竣工的建築面積,每年消耗最大量的建築材料,拿鋼鐵和水泥這兩種最主要的建材來說,2004年我們就消耗了世界鋼鐵的27%,消耗世界水泥總量的40%以上,同時我國也是世界水泥生產第壹大國,水泥產量連續14年居世界第壹,2004年產量更是達到了近10億噸,占全球總量的近壹半,預計今後的需求,將占全球壹半以上。此外,在壹些具體的工程領域中,也可以看到我們在工程量上的世界第壹位置,例如,在當今世界擁有的40多萬座水壩中,我國有86000多座,居世界第壹;又如隧道及地下工程,作為人類利用地下空間而建造的土木工程,近20多年來快速發展,截至2003年,我國在鐵路、公路、水利水電等領域已建成隧道近萬座,總延長達到6000多公裏,目前每年仍新增300公裏,建成規模及數量已名列前茅,因此目前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大國。

從總體上看,我們的在建工程不僅數量多,而且還有許多工程規模大、周期長,壹些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像西氣東輸、南水北調、三峽工程等,更是舉世矚目。可以說,沒有哪個國家能像我國這樣同時在建這麽多的大型工程。甚至我們的工程技術人員的總數(1000萬) 和工程師總數(210萬)也位居世界首位。從這些方面足見我們是世界工程量最大的國家。另外,從工程在國內的地位來看,全社會目前用於工程建設的資金約占當年GDP的壹半,因此工程事業也是經濟活動中比重最大的壹項事業。 雖然我們已經是世界的頭號工程大國,但我們並不是工程強國。盡管對於“32程強國”還沒有什麽統壹的指標體系去衡量,但從壹些重要的維度至少也反映了這壹狀況。例如,從我們的最大的工程量中並沒有產生出最大的價值或財富,工程的效益與工程的數量之間極不相稱,工程中我們在資源和勞動上的付出和收益之間極不相稱,這和我們的許多產品的狀況非常相似,雖然我們擁有這些產品的世界最大產量,但由於其價格低廉,所以其銷售份額在世界的排位中遠不靠前,因此可以說我們是這類產品的生產大國,但並不是這類產品的生產強國。

最能代表壹個國家工程狀況的應該是由其工程所形成的主導產業,我國占主導地位的產業仍是傳統產業,在傳統產業中我們的壹些產品雖然從產量上達到了世界領先甚至第壹的地位,但在技術上遠不及世界先進水平。這些產業中技術裝備水平低,設備陳舊老化,工藝和技術手段落後,產品成本高,增值率和競爭力低,傳統產業中的低技術水平必然造成低勞動生產率。我國勞動生產率僅為發達國家的1/40,同樣生產9000萬噸鋼 (1995年我國生產9 400萬噸鋼,美國9 300萬噸),美國從業人員為16.8萬,我國為380萬。美國生產10億噸煤,從業人員15萬,我國生產13 億噸煤,從業人員700萬;汽車實物勞動生產率我國為日本的1/60;紡織印染業實物勞動生產率,我國為美國的1/10,日本的1/3。我們的主導產業還具有高消耗和低產出的特點,我們以消耗全球原煤的31%、石油的7.4%、鋼鐵的27%、水泥的40%以上等資源,只創造出占世界總產值4%的產值。可見我們雖然工程總量和建造規模巨大,但由於技術水平較低,有效的產出並不理想,因此遠沒有形成經濟上的強勢,具有“大而不強” 的特點。此外,我們的工程在先進性、獨特性等方面都與世界先進水平有壹定的差距。所以從總體上,我們雖然是名副其實的工程大國,但還遠不是工程強國。這壹點,許多具體工程領域的業內人士也承認,如認為我國已經是鋼鐵大國,但還不是鋼鐵強國;我們已經是水泥大國,還不是水泥強國;我們已經是造船大國,但還不是造船強國,……如此等等。

二、成因簡析

我國在工程建設上的大而不強,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為工程的創新水平、技術水平、質量水平、效益水平普遍較低,此外在生態和環境效應、人文和社會效應等方面也不理想,這些都造成了我們在工程建設上的大而不強。

1.工程的創新水平低

工程強國必須在工程建設上走在世界的前列,其中壹個重要標誌就是在工程的創新上有較高的水平,能建造許多世界第壹甚至獨壹無二的工程來,由此實現壹系列技術創新成果和知識產權。但我國的工程建設目前在這方面的能力嚴重不足,工程創新能力和成果不夠多,大量的工程是所謂常規的“基本建設工程”,即使是這樣的工程,也會在設計的新穎性和創新性上表現出差異,所以壹些重大的標誌性的新建築工程也不得不依靠外國人來設計,如國家歌劇院以及奧運的兩大主場館“鳥巢”和“水立方”等都是如此。

工程中的專利和知識產權的含量是工程創新的內在標誌,這方面的情況更不容樂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沈文慶院士在參觀了中國重大工程成就展後,壹方面為此感到“令人鼓舞”,另壹方面則深感憂慮:“但我想問壹下,在這些重大工程裏我們產生了多少專利?我們保持了多少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壹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對於知識產權的尊重,應該是知識產權文化中第壹位的事情。我們要尊重國外的,也要尊重我們自己的知識產權。面向21世紀,我們的重大工程、我們的技術、我們的產業發展,都必須重視知識產權。”

我們作為壹個缺少自主核心技術的制造大國,理所當然也就是壹個缺少創新能力的工程大國,而非工程強國。 2.工程的技術水平低

低創新水平的工程是與低技術水平的工程聯系在壹起的,我們大量的工程的技術含量低,多屬勞動密集型工程,而非技術密集型工程,甚至將工程等同於工地,以為工地越多經濟越繁榮。於是工程遍地開花,到處都是煙塵滾滾的“土木”施工場所;而工程中的勞動者大都是無需任何技術培訓的簡單的體力勞動者;在工程的後續——制造行業中也是如此,我們在世界產業分工體系中主要是充當“世界工廠”和承擔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的職能。當然,我們的工程中也需要使用先進的技術,但這樣的技術大多數不是我們自主研發的,而是從國外買來的。目前,我們在工程制造中對國外的技術依存度達到了80%左右,有的領域甚至達到了100%,1:255於有的行業,如果離開外國的技術就不可能生存。如日本右翼分子、國際經濟學家長谷川慶太郎在日本《呼聲》月刊2005年 5月號上發表題為《中國的未來取決於日本》的文章,說中國的汽車制造公司、汽車零部件生產廠商如不從日本把汽車用鋼板、生產汽車零部件的機床買到手的話,就生產不出來所必需的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零部件和車體。如不具備上述資財,中國制造的汽車別說打人外國市場,就連在本國市場也絕對賣不出去壹輛車。盡管其中不乏誇大其詞和危言聳聽,但所影射的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醒。

3.工程的質量水平低

工程的質量也是衡量壹個國家工程水平的重要維度。但作為工程和制造大國,我們的質量水平令人擔憂,最顯著的是“豆腐渣工程”的不時曝光和“假冒偽劣”產品的充斥市場。工程質量差導致相應產品的壽命短,如我們制造出來壹顆螺絲釘的使用壽命還不到發達國家的1/10,顯然是因其中的工藝和技術水平低下而造成的,因此工程的技術狀況是與質量狀況必然聯系在壹起的,壹顆小小的螺絲釘的質量實際上最充分反映了我們的制造水平,也折射了我們的建造和工程的質量狀況。工程及其產品的質量低劣,輕則損害消費者的物質利益,重則危及百姓的身家性命,這在大橋和樓房因質量而垮塌的事故中不乏其例。粗放式的發展也凝固在了我們所建造的壹個個工程上,其質量狀況令人堪憂。工程質量的這種現狀不僅與我們在創新和技術水平上的欠缺相關,而且還與管理和工程腐敗等因素緊密相關。鑒於工程質量的狀況,有的專家發出了這樣的呼籲:過去我們往往更註重是否“搞好”了工程,而現在我們應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更加註重是否搞了 “好的工程”,我們應該有新的工程決策程序和新的工程評價標準,應該努力把“好工程”“搞好”。而“好工程”的首要標誌顯然就是高質量的工程,而不是劣質工程。壹個國家,只有高質量的精品工程大量湧現出來之後,才可能被認可為工程強國。

 4.工程的經濟效益低

工程強國由於其工程的高質量、先進性而在經濟上獲益,形成壹種工程上的“優良資產”,使得工程與經濟效益之間“互惠”“互促”,良性互動。而缺少創新、技術和質量為基礎的工程,在經濟效益上也常常處於劣勢。

壹方面,缺少創新和技術水平的工程活動,即使想追求經濟效益也很難,因為這樣的工程或建造或者本身就是附加值極低的低端產品,或者是低水平重復,屬於毫無新意的復制,結果是加劇同類產品在市場上的供大於求,造成新的積壓,也造成資源、人力和資金的浪費,在經濟上造成嚴重損失。

工程就是建造,而低技術的建造,或沒有自主創新的建造常常就是低效益甚至無效益的建造。例如,我國出口壹臺DVD售價32美元,交給外國人的專利費是18美元,成本13美元,中國企業只能賺取1美元的利潤。壹臺售價79美元的國產 MP3,國外要拿走45美元的專利費,制造成本要 32.5美元,中國企業獲得的純利潤只有1.5美元。盡管每年全球DVD出貨量的8000萬臺中有6500萬臺是由我們來制造的,盡管在這個行業裏我們是無可爭議的制造大國,但是,我們的企業並沒有賺到什麽錢。相關統計顯示,2004年下半年,由於高額專利費再加上DVD價格壹降再降,中國內地的DVD廠商數量已從高峰時期的 500多家銳減至100家,平均每天都有DVD廠商倒閉。DVD的故事生動地演繹了產業不能自主創新、缺乏核心技術的發展悲劇,而更無奈的是,這種悲劇在其他的產業依然上演著”。

另壹方面,由於體制或觀念的原因,壹些工程決策或管理者缺少經濟成本意識,大搞政績工程、面子工程、短線工程、國外淘汰產品的工程等,這樣的工程被公眾斥為勞民傷財的“富官工程”,這樣的工程不計效益,尤其是不計國家和社會效益,工程只是個人或小團體斂財的手段或載體。還有些工程盲目追求氣派和豪華,不計投入,只因花的是國家的錢,而最後是為自己的臉上貼金,所以常常以爭到的國家投資越多越光榮,而建成後的工程又常常因為設計的缺陷或“意外”的新問題而不能發揮功能,造成極大的浪費,以至於工程浪費成為國家的最大的浪費,阻礙我們無論是向工程強國還是向經濟強國的目標邁進。5.工程的環境與生態效應差

工程強國必須是工程可持續發展的國家,為此工程建設必須有良好的環境與生態效應,而破壞環境和生態的工程不僅損害人類的生存條件,而且工程自身的功能也會喪失,如我們的某些水利工程最後被泥沙所淤積,我們過去曾經搞的圍湖造田、毀林開荒、毀草開荒工程,後來帶給了我們深重的生態災難,至今我們仍然在品嘗其苦果。不僅如此,今天的部分地區為了片面追求產值,不顧環境和生態效應上項目,將發達國家淘汰的產業大量引入,只向工程要GDP,結果造成局部甚至整體的生態環境還在繼續惡化。因為這樣的工程所形成的產業,是高消耗和低產出的粗放型生產,資源消耗大,環境汙染嚴重,由此使我們單位 GDP的能耗和原材料消耗,都遠遠高於發達國家,例如我國單位GDP的能耗為日本的5倍、美國的2.6倍、德國的3.6倍、印度的1倍;每1萬美元GDP的原材料投入與發達國家相比,鋼材是 2~4倍,水泥是2~11倍,化肥是2~13倍,工程建造和使用所形成的是“高消耗、高投入、高汙染” 的不可持續的生產模式。因此,缺乏生態環境觀念,由低技術、高汙染的大量工程所構造的“工程大國”,不可能持久維持,更遑論“工程強國”。

6.工程的人文水平不理想

工程是人建造的,也是為人而建造的,由此需要有人本意識和人文關懷貫穿其中,即方便於人,服務於人,真正實現工程的人文價值,這也是工程強國之“強”的壹個重要的現代維度。因此,不能只把工程當成物來看待,而是要當成人的壹種存在與活動場所來看待,看成是人的壹種廣延形式。這方面我們現在正在不斷改善,例如我們的居住性建築不再像過去那樣只能蓋大量的簡易筒子樓,而是不斷提高居住條件的舒適寬敞,甚至還力求人居環境的優美宜人。但從普遍性上我們距理想目標仍有壹段距離,例如城市的居住過於擁擠,城市的有些設施還沒有做到以人為本,所以地鐵進不了火車站,或立交橋過於復雜,標識不清,造成擁堵或迷路。另外,我們的建築和通道中對殘疾人也考慮較少,無障礙通道和照顧殘疾人的設施只是個別地方存在,不像發達國家成為普遍的設施,這恐怕是由於經濟實力的制約造成工程的缺陷。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工程強國必須是經濟強國,否則工程的人文關懷就難以充分地實現。工程建設中人文水平較低的另壹個重要表現則在於勞動條件和安全設施落後,導致工程的傷亡事故尤其是礦難頻頻發生,無論是事故的總數還是傷亡的人數,我國都居世界首位,像煤礦等行業中的單位產量的死亡人數,更是遠遠高於發達國家的水平。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既有經濟上的原因,也有技術上和體制上的因素,但無疑更有觀念上的深層原因,這就是對人的生命未給予足夠的重視,總是用僥幸心理來看待安全事故問題,處處以利益和金錢為本而不是以人為本,可以說這是壹種根基性的人本意識的缺乏。由此產生的工程效益,無論多麽豐厚,都是不值得追求的。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source=bdzd

  • 上一篇:攀鋼集團鋼鐵釩鈦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簡介
  • 下一篇:求天府可樂和百事可樂官司的資料,急需畢業論文!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