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青蒿素現在的價格是多少?2011年度的價格?

青蒿素現在的價格是多少?2011年度的價格?

難避周期振蕩 危機再次逼近

誰來拯救青蒿素產業

□ 本報記者 方劍春

近日,國內青蒿素原料生產企業備受煎熬。浙江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公司(以下簡稱浙江醫保)提供的數據顯示,從去年6月份開始,青蒿素原料價格從4200元/千克已跌至2400元/千克的成本價以下,全行業面臨采購價格與成本倒掛,壹些中小企業不堪重負已開始退出市場。

浙江醫保青蒿素業務員丁建潮表示,希望社會各方關註青蒿素產業目前的窘境,提振行業信心,盡快建立產業協調組織機制,穩固中國企業在該產業鏈上的全球地位。

青蒿素價格壹路狂瀉

青蒿素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被全球廣泛認可,獲得高端市場認證的唯壹藥物,為人類抗瘧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就是這樣壹個被全球推崇的藥物,在國內產業發展卻走過了壹條以夢想激情開始,壹度轟轟烈烈發展,目前經營慘淡的道路。在制劑領域,國內目前僅有青蒿琥酯註射劑壹個品種(復星醫藥旗下的桂林南藥生產)進入世界衛生組織(WHO)采購目錄。多數青蒿素企業僅僅扮演全球原料供應商的角色,處於產業鏈最低端。

事實上,青蒿素產業遭遇危機並不是第壹次。2006年,由於蒿草大面積擴種,國際訂單低於預期,此後兩年青蒿素產業跌至谷底,生產企業紛紛退出,農民失去種植積極性,種植面積銳減。2009年,由於產業不振,原料緊張,青蒿素價格壹路高歌,達到了3000元/千克以上,2011年更是高達到5000元/千克。

丁建潮表示,從2009年開始連續兩年的高價刺激了去年蒿草擴種和原料擴產,去年青蒿素原料供應量達230噸左右,而全球訂單約為180~200噸,市場上至少會過剩30噸。

青蒿素的全球訂單主要來自兩個渠道,壹是瑞士諾華公司進入世衛組織采購目錄的制劑ACT所需原料,訂單數量約為50噸;另壹個渠道是印度各制藥企業,每年訂單量約為120噸。余下原料被供應非洲私立市場的制劑商所采購。

中信集團負責諾華青蒿素項目的有關人士表示,我國青蒿素產業由於沒有行業組織和協調機制,行業自律也沒有形成,產業發展壹直受價格周期性影響,對產業可持續發展傷害極大。目前,我國青蒿素企業在制劑層面已經完全喪失了國際地位,僅僅淪為原料供應商。這與該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起點形成了巨大反差。

眾所周知,諾華的ACT是中國科研機構於上世紀70年代自主研發的制劑品種,後轉讓給諾華公司,按照當初所簽協議,至今ACT的原研院所每年仍向諾華收取壹定費用。諾華在昆明制藥采購ACT原料蒿甲醚。

信息不對稱引起錯判

業內普遍認為,此次青蒿素價格大跌並非僅僅是擴種擴產所致,而是國際買家的有意操控,其中印度是操控的主要勢力。

據了解,WHO壹直倡導降低青蒿素藥品采購價格,目前諾華ACT公立市場價格已降至1美元/人份。近年來,印度憑借仿制藥優勢有多個青蒿素制劑進入WHO采購目錄,逐漸成為我國青蒿素原料最大買家。然而,去年在國內青蒿素原料出現過剩後,印度訂單價格毀約加劇,惡意詢價、壓價的情況比比皆是,國內企業拋售心切,致使青蒿素價格壹路狂瀉,甚至低於成本以下。

上述中信集團人士認為,印度壓價毀約僅僅是此波價格大跌的表象,2009年後信息不對稱,國內企業市場預期大於真實訂單才是主因。他指出,2010年,全球青蒿素制劑采購發生了重大變化——除WHO比爾蓋茨基金支持的公立市場采購以外,由環球基金支持建立了另壹個采購機制AMFM。該采購機制主要面對私立市場,著力降低私立市場的采購價格,采取企業補貼的方式將私立市場每人份的價格也降到了1美元。該采購機制引爆了私立市場的需求,因此,2010年、2011年青蒿素制劑采購量出現大幅增長,原料需求也大幅攀升。但是,國內企業卻忽略了非常重要的壹點,那就是該機制從建立之初就明確提出用3年時間進行嘗試。2011年,該機制主要負責人被爆出腐敗問題,同時基金募集也出現問題。2012年AMFM的主導思想是平抑市場,也就意味著該機制主導的訂單不會再瘋狂增長。

國內最大的青蒿素原料供應商彼迪正天總經理林汀則表示,去年從國內市場原料總量和訂單數量來看,形不成嚴重過剩,主要原因是國際訂單沒有達到預期,企業存在拋售心理,印度推波助瀾。另外,這兩年農民普遍種植高含量蒿草種子,與原來野生蒿草相比,提取率提高了千分之三四,這也是原料價格降低原因之壹。

有消息稱,去年七八月份的收蒿草季節,甚至有國內原料企業到越南搶草,其市場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錯判嚴重性可見壹斑。

真正的危險正在襲來

近日,國際青蒿素產業大會剛剛在肯尼亞結束,林汀作為中國代表參加了會議。她說,目前,我國青蒿素產業正處於發展的拐點,要麽是走向規範自律,要麽是走向無序自我消亡。其實,國際市場對我國青蒿素產業特別關註,他們希望中國青蒿素產業規範,有序發展,價格產量保持相對平穩。

事實上,真正的危險正向我國青蒿素產業襲來。由WHO資助的半合成青蒿素已經被賽諾菲公司研制成功。盡管目前半合成青蒿素的成本還比較高,但是壹旦技術成熟,大規模產業化成功後,必將對植物提取獲得的青蒿素原料造成巨大沖擊,也從此擺脫原料供應受種植影響的掣肘。

“3年,頂多5年後半合成青蒿素壹定會與植物提取的青蒿素分庭抗禮,這才是中國青蒿素產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中信集團相關人士說。

丁建潮表示,我國青蒿素企業已經到了抉擇的重要時刻,選擇規範發展,攜手前行已經迫在眉睫。“其實,經歷過2006年的低谷後,行業的集中度已經大幅提升,目前全國僅有13家原料生產企業,前4~6家的市場份額占到了80%,只要這些企業團結起來規範發展,是完全有可能在原料上保持住國際地位的,即使半合成青蒿素技術成熟,也不會全部替代植物提取的青蒿素。如果企業間仍延續惡性競爭,自相殘殺,那青蒿素產業就真的沒有希望了。”

據悉,商務部曾經壹度想建立青蒿素行業組織,但是由於多種原因至今沒有落實。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相關人士表示,過去曾多次出面協調青蒿素價格問題,呼籲企業自律,但是效果甚微。這也讓商會倍感頭痛。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當我國青蒿素制劑痛失進入國際市場機會,原料訂單只能受制於人;當國際巨頭虎視眈眈分羹原料市場份額,唯有自強、自律、規範才能自救。

令丁建潮稍許欣慰的是,近日,國內主要青蒿素企業都采取了救市措施,拋售的情況有所減少,心態也趨於平穩,青蒿素價格已經由330美元/千克提升到360美元左右。

記者手記:

跟蹤青蒿素產業報道已經超過6年。這6年正是國內青蒿素產業發展從高峰到低谷的過程。每次采寫,心情也隨之起伏。

價格周期性波動是我國原料藥產業的壹個顯著特征,對產業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其本質是無序發展,缺乏行業自律。從青蒿素品種來看,我國可謂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但是因為無序發展痼疾,產業終究還是陷入困境。

當年,許多意氣風發的有誌之士已經離開,更有壹輩子獻身青蒿素研究的老者黯然神傷。為人類抗瘧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原創藥物青蒿素為何在國內發展舉步維艱,基本淪為諾華、印度企業的原料供應商?青蒿素留給我們太多的思考。

有人說,青蒿素是個小品種,引不起關註在情理之中。其實,在人類的疾病面前,不同的藥品地位是平等的,其價值不能以金錢來衡量。昨天,青蒿素是中國醫藥產業的臉面,今天它也不應該是被冷落壹隅的落魄者。青蒿素走出國門不應總是原料,中國理應在青蒿制劑國際市場有壹席之地。

在此呼籲企業提振信心,摒棄短視;呼籲各主管部門關註青蒿,輔以政策引導,將產業帶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 上一篇:海灣戰爭前的知識產權
  • 下一篇:請問實用新型專利檢索需要檢索那些詳細地方?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