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萬變、不斷變化的新時代,可以使用演講的場合越來越多,演講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思路、提示演講內容、限制演講速度的作用。如何寫壹篇合適的演講稿?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社區工作者(共4位)的發言。歡迎閱讀。我希望妳會喜歡它們。
社區工作者發言1新形勢下,社區在城市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建設平安和諧社區,使社區成為社會服務的載體、社會管理的支撐和社會穩定的基礎,為市民創造安居樂業的優美環境,對於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全面推進平安和諧社區建設,使廣州市80%以上的社區達到20xx年前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自治好、管理好、服務好、治安好、環境好、風尚好的“六好”要求。圍繞這壹目標,當前和今後壹個時期要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壹是建立健全社區組織,完善社區居民自治。健全的社區組織是建設平安和諧社區的重要基礎;
實施居民自治是建設平安和諧社區的基本方向。應加強社區組織建設,培養社區自治意識,使社區真正成為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組織。
壹是加強和改善黨對社區工作的領導。圍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深入推進固本強基工程,切實加強黨的組織建設,選好配強社區黨組織書記,建設堅強領導班子。加大在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的工作力度,努力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要加強對民間組織和群眾組織的領導和監督,協調好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管理企業的關系,積極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
二是加強社區居委會自治建設。堅持居委會直選方向,不斷擴大居委會直選覆蓋面。大力推進社區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增強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逐步形成居民會議決定和監督社區重大事項的自治機制,調動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要探索和完善居民自治方式,理順政府與社區、社區與社區成員單位的關系,在有條件的社區設立社區政務中心,努力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社區居民自治管理的有效對接,政府依法行政與社區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動。
第三,加快發展公益性和服務性社區非政府組織和群眾組織。鼓勵非政府組織承擔社區服務項目管理,將原本由政府或企事業單位承擔的居民服務回歸社區。要充分發揮工青婦等群眾組織的作用,大力發展誌願者協會、社區老年人協會、殘疾人協會、文化娛樂體育協會等群眾組織,不斷提高居民參與度,更好地服務社區,促進社區自治。
第二,加強社區治安綜合治理,切實維護社區安寧
社區平安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維護社區安寧,讓人民安居樂業,讓人民滿意,既是社區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前壹階段加大了對群眾反映突出問題的打擊力度,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但是,要真正實現長治久安,必須繼續加強綜合治理。建設平安和諧社區,必須把社區安全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
壹是加強社區警務建設。按照警力下沈、警務前移的原則,逐步建立與新型社區管理體制相適應的“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社區警務機制。充實社區警力,對治安復雜、面積較大的社區,實行壹區兩警或壹區多警制度。社區民警要認真履行職責,確保壹方安全。
二是加快社區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市委市政府計劃兩年內加大資金投入,整合社會力量,爭取社區公共場所。主要著眼於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全面提高社區安全防範水平。
三是建立群防群治網絡。要搞好社會治安,僅僅依靠公安的力量是不夠的。要構建以派出所、社區民警為主體,以社區安委會為骨幹,以物業保安、場所保安為主力,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的群防群治網絡。
第四,積極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作用,及時疏導、化解矛盾,盡最大努力防止事態擴大;內部解決問題,基層解決。解決在萌芽狀態。
五是要加強出租屋和流動人員管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繼續加強出租屋管理,重點解決消防、結構安全、產權關系、違法租賃等方面的問題。,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消除各種不穩定因素,維護流動人員的合法權益。
三、加快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社區功能。
良好的社區基礎設施和整潔優美的環境是保證人民安居樂業的基礎和前提。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廣州的社區基礎設施有了明顯的改善,但還不夠完善,不能完全滿足居民多樣化的要求。各級政府和部門必須進壹步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為社區居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壹是將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十壹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按照壹定面積和壹定人口的平均合理擁有量,規劃和計劃社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要充分考慮新建社區與原有社區、中心區社區與邊緣區社區、商業區與純居住區的不同條件和需求,實行統籌規劃、差別化配置,實現資源的享受和綜合利用。特別要重視“城中村”改造的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將其納入統壹的市政管理,逐步解決“城中村”建設滯後的問題。
二是加強社區公共場所的建設和管理。重點解決小區路燈、休閑廣場、文體場館、公廁、停車場等公共建築配套問題。到20xx年,保證每個社區都有相對完善的社區服務和活動場地。
三是完善會期委員會辦公用房建設。到20xx年底,全市所有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要達到80平方米以上。老城區可以通過新建、購置、置換、調整等方式,進壹步解決居委會辦公用房問題。新建居住區居委會辦公樓應納入居住區建築設計規劃,實行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使用。建設、規劃部門在對新建住宅區和舊城改造項目進行驗收時,應當監督建設單位按照城市規劃要求配套建設居委會辦公用房。不執行的,依法從重處理。
四是改善社區環境。重點整治老城區街道和“城中村”環境,髕骨社區“六亂”問題。要加強社區環境保護,綠化、美化、凈化社區,為居民創造整潔優美的生活環境。在整治環境的同時,加強社區精神文明建設,開展經常性的宣傳教育,培養居民的環境意識,養成文明、衛生、健康的生活習慣,增進鄰裏團結,促進社區文明安寧。
四是廣泛開展便民服務群眾活動,切實提高社區服務水平。
社區工作說到底就是便民、為民服務。因此,建設平安和諧社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服務群眾、實現群眾意願、維護群眾利益、滿足群眾需求作為社區建設的重點。要從群眾最現實最直接的問題入手,完善服務網絡,拓寬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模式,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當前要重點做好以下四點。
壹要切實解決好為老服務的問題。老年人非常依賴社區,是服務的重點對象。目前,廣州人的壽命逐年延長,老年人口不斷增加。為老年人服務的問題變得越來越迫切。采取有效措施,完善養老服務機構,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建立具有廣州特色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
二是積極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當前,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比較突出。要解決這壹問題,壹方面要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另壹方面要加快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方便群眾看病,使居民常見病、多發病和確診的慢性病基本都能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得到治療。市、區醫院要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幫扶力度,選派醫療服務骨幹,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療技術水平。
第三,要積極推進老城區的物業管理。實踐證明,住宅小區實行物業管理,不僅方便了人民生活,而且有利於優化環境,維護社區安寧,應當大力推廣。力爭三年內物業管理服務覆蓋整個老城區。老城區的物業管理應以非營利性為基礎,盡量減輕居民的經濟負擔,絕不以暴利為目的。街道、居委會要因地制宜,牽頭組織“4050”失業下崗人員、低保對象和退休人員,實行以治安和環境衛生管理為重點的自我管理。
四是推進社區服務產業化和市場化。鼓勵各類經濟主體參與社區服務,大力發展社區家政服務,開辦社區便利店,為居民提供學習、購物、出行、托幼、養老等服務,方便人民生活。社區服務的發展,除了由政府承擔外,應該主要由企業承擔,走社會化、實體化、產業化、低成本的道路。政府應對社區服務企業提供必要的支持,落實國家有關優惠政策。
五、抓好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努力提高人員素質。
社區工作者隊伍是社區管理的直接承擔者和社區服務的直接提供者,肩負著協調利益、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服務居民的重要職責。為適應社區工作任務越來越重、人民群眾對社區工作要求越來越高的新形勢,必須大力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
首先,要加強社區工作者的選拔和管理。堅持專職與兼職相結合、專業與誌願相結合的原則,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化、專業化,進壹步發展壯大社區工作力量。要完善社區居委會專職人員管理辦法,明確社區專職人員崗位職責,規範社區專職人員選拔、培訓、考核程序。要實現發展百萬誌願者、服務社區的目標,必須加強社區誌願者(誌願者)的培養。
二是加強社區工作者的培訓。大力弘揚愛崗敬業、艱苦奮鬥、勇於奉獻的精神,多渠道開展理論培訓、在職培訓和學術培訓,不斷提高思想和專業理論水平。
三是逐步改善社區工作者的待遇和辦公條件。由市、區財政* * *分擔,加大投入,切實解決社區建設的實際困難,解決社區工作人員工資低的問題。社區居委會專職工作人員參照事業單位工資福利待遇,建立工資增長機制和工作獎勵機制。確保每個居委會人員、工作、活動經費每年不低於20萬元。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進壹步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建設平安和諧社區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建設平安和諧社區的意見,切實加強領導,抓好落實。
首先,我們應該把建設壹個安全和諧的社區提上重要日程。各級黨委、政府和社區建設領導小組要定期研究平安和諧社區建設的重大問題,將平安和諧社區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實施方案,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工作落實。市、區相關職能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創新工作思路,形成整體合力。街道辦事處要集中精力做好城市管理和社區服務工作,加強對居委會的工作指導,切實承擔起組織領導轄區內平安和諧社區建設的責任。市、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對責任單位進行考核,形成高效的工作機制。
二要積極支持,做好保障工作。社區建設資金納入市、區財政預算,通過發行福利彩票、體育彩票等多渠道籌集社區建設資金。要統籌安排社區居委會人員經費、工作經費和活動經費、社區基礎設施改造經費、視頻監控系統建設經費和社區衛生服務建設經費,專款專用,確保各項建設順利進行。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動員駐地單位開展共建、聯建、聯建,積極支持和參與平安和諧社區建設。
社區工作者2領導及同事致辭:
大家好。
今天參加“創先爭優”表彰大會,我感到非常榮幸。我想借此機會談談我在社區工作的經歷。
作為壹名社區工作者,要真正做好工作,不僅要有紮實的工作作風,還要投身社區,深入社區,貼近群眾,真誠服務。
因為社區工作任重道遠,與上級黨委掛鉤,隸屬於居民。為居民服務,搭建連接心靈的橋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社區工作涉及廣泛的問題。用我們自己的話來說:社區居委會的工作就是管天下、管地,管中間的五保四戶、優撫救濟、計劃生育、衛生治安等上百項工作。真的是錢少管理多的苦差事。這也是事實。6年前,鄧山坡和xx村長期存在的衛生不幹凈問題,由於歷史原因壹直沒有得到解決。當時的情況可以用這句話來概括:“遠看青山綠樹,近看垃圾成堆,居民怨聲載道。”鄧山坡曾被開元電視臺批評。面對這樣的困難和壓力,xx村60多人準備聯名上訪。好心人勸道:“算了,別自找麻煩,盡力就好。xx又不是妳的轄區,別人管不了,何必自尋煩惱?”但當我看到居民們求助的眼神時,作為壹名黨務工作者,我沒有理由退縮。我必須履行我的職責,無條件地為居民解決問題。為此,我和同事、同誌黨員壹起努力,挨家挨戶,深入群眾,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雖然傷了腿,磨破了嘴,但最終還是得到了居民和東風村民小組的認可和支持。出動* * *團員、黨員、群眾65438000余人次。在短短的壹個月時間裏,清除了近200噸垃圾,徹底改變了兩坡臟亂差的衛生狀況。壹起集體請願事件被平息了。事後,居民們感動地對記者說:“我們過去是孤兒,現在終於找到了父母。”另壹個例子:貧困居民王金明在家中去世,我們像親人壹樣為他處理後事。這壹舉動深深打動了殯葬管理服務中心,他的墓碑上刻著“聚源社區助危,殯葬服務譜真情”的感人話語。
這些事情也深深地教育了我。作為壹名黨務工作者,作為社區居民的“家長”,我必須履行作為“家長”的義務。所以,無論工作有多辛苦,我都會無條件地從小事做起,從居民最關心的事情做起,用最真的心、最深的感情、最大的力量解決人民群眾的困難;盡己所能,有所為,持之以恒的奉獻,為居民服務。只有這樣,我們的工作才能得到居民的認可和支持。只有真正為居民服務,社區建設工作才能真正有“生命力”。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我的體會是,雖然工作辛苦,付出不多,但我得到了金錢買不到的真情和真心。只要我們堅持原則,盡職盡責,把全部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我們就會收獲壹份辛勤的勞動。我堅信,通過我們所有人的不懈努力,我們壹定能夠做好社區的各項工作,為建設壹個安全和諧的社區做出貢獻!謝謝大家
社區工作者的講話3尊敬的領導同誌們:
大家早上好!
我叫陳xx,是xx街道的社區主任。根據組織安排,我今天在這裏做壹個關於“五心教育”的發言。如果我的發言不當,請各位領導同誌向我提出來,我會虛心接受,並立即改正。以下是我個人對“五心教育”演講的理解。
說到“五心教育”,首先要明白什麽是“五心教育”的主題。“五心”是對黨忠誠、對人民真誠、清心寡欲、用公利用權、用心做事。我在社區工作了八年。在這段時間裏,我深深體會到,作為壹名社區工作者,必須做到壹行愛壹行專壹行,把群眾的事情當成自己的家事,“責任大於能力”,必須有強烈的責任感,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這八年裏,在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同誌們的關心和支持下,無論是,還是領導臨時安排的任務,我都能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也實現了我剛踏上這個崗位時的誓言:壹絲不茍,精益求精,為人民服務好。
作為社區工作者,我們最貼近百姓,最能理解百姓的心聲,最能體會百姓的冷暖。做壹名合格的社區幹部,首先要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四個字,不斷加強新知識、新業務的學習,提高工作的科學性,提高政治敏銳性,努力工作,紮紮實實做好本職工作。
其次,要深入群眾挨家挨戶走訪,了解最直接的社情民意,解決人民群眾最直接的困難問題,熟悉社區每家每戶的生產生活情況,關心社區困難群眾的生活,關心群眾的冷暖,放下後顧之憂。
我們現代社區的工作重點是通過商貿振興城鎮,為居民增加經濟收入,搞好城鎮的衛生,為居民服務、做好事。積極動員商戶做大做強產業,在遇到資金困難時,為其提供小額無息貸款信息,幫助其渡過難關;為了給居民提供壹個幹凈舒適的環境,社區突擊集鎮環衛10余次,多次清理垃圾場的垃圾。突襲中,社區幹部不怕日曬雨淋,臉上脫皮,手上布滿血泡,但大家沒有壹句怨言,贏得了群眾的壹致好評。通過召開居民大會、壩會等形式大力宣傳黨的政策,告訴居民不要亂丟垃圾,要有壹個和諧的家庭和鄰裏,不要吵架,不要加入xx組織,遵紀守法,誠信經營。
我們社區有個老王曼·鄭文,90歲了,靠壹組鐵路生活。他的兒子多年前就去世了,妻子去年也去世了,家裏只剩下她年老體弱。在今年的人大代表活動日,我們社區走訪了王,為她買了禮物,勸說她出嫁的女兒回家養老。目前老人的生活很穩定。
總的來說,我們做的工作很平凡,但我相信,如果我們把身邊的每壹件小事都做好,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依法辦事,就不辜負黨委政府的培養和群眾對我的信任,為實現廣興鎮中國最美鄉村貢獻力量。
社區工作人員發言4在我所居住的xx社區,98%的居民都是原xx集團四礦的職工及家屬。因為企業轉型,很多員工分流到xx所屬的外企。社區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特殊人群多,家庭、鄰裏矛盾不斷。怎樣才能做好這個社區的“家人”?
我記得就在社區居委會主任的時候,壹個李阿姨找到我,因為水電被物業停了。來到姨媽家,我吃了壹驚:家裏唯壹的衣櫃和床都是30年前的,連油漆都褪色了。原來,阿姨的媳婦在孩子3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兒子在監獄裏。妻子去世後,只有她和孫子小華相依為命。因為過早地失去了父母的關愛,還要承受父親入獄帶來的壓力,小花成了壹個內向、敏感、自閉的孩子。看著眼前的老人和年輕人,我想:我壹定要幫這個家庭解決問題!我為李的母親的家庭付了水電費,並設法為她減少費用。我把小華當成自己的孩子,買衣服,幫著寫作業,周末給他包餃子...漸漸地,這個內向的孩子變了。壹天在上班的路上,小花迎面走來,怯生生地喊了壹聲:“主任,媽媽妳好!””這聲音讓我的心久久無法平靜。
不僅是留守兒童,還有社區的空巢老人。他們的門牌號和家庭情況都刻在我心裏。每天早上,我總想看看這些老人的窗簾有沒有拉開;晚上,我會去看看他們的燈是不是又亮了;在小區的老年活動室,經常看到哪些老人今天不在。“早看窗簾晚看燈,數小區樓裏的板凳”已經成為我多年養成的習慣。
壹些分流到外地的工人,節假日可以和家人團聚,像候鳥壹樣生活。因此,我把“鴻雁”作為社區服務為民的標誌,打造“鴻雁”社區服務品牌,弘揚“敬業、責任、服務、創新、誠信”的“鴻雁”精神,讓社區成為溫暖的“鵝窩”。
心結要在基層解決,花要在基層開。我把社區“愛管閑事”的主任、有威望的大爺大媽、專業律師、社區民警請到調解小組,讓調解更有效果;我們經常舉辦法治講座和道德講座,讓大家學會自己妥善處理矛盾糾紛;我們成立了“紅巖藝術團”、歸雁家宅、人民舞臺,把居民從門後請了出來。大家壹起唱歌跳舞,聊天談心,彼此熟悉起來。遇到矛盾會不好意思臉紅,會“有事好商量”。
有人問我對調解矛盾有什麽了解,我真的沒有。如果非要說,那就是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很多時候,壹杯茶,壹張紙巾,壹個溫暖的眼神,壹句親切的話,就能讓憤怒的居民平靜下來,敞開心扉。作為壹名社區工作者,我可以用自己的奮鬥讓居民過上更好的生活,每天都能看到大家開心的笑容。這就是我追求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