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肯定是下壹個風口,關鍵妳選擇壹條什麽道路站在風口之上。
上海奉賢南橋開發園區,周邊馬路上壹輛輛加裝了自動駕駛裝備的林肯牌汽車,這是中智行在上海的自駕駕駛試驗園區,這批汽車安裝了中智行第二代自動駕駛系統。“這些汽車完全可以適應正常道路行駛,有舒適模式,也有運動模式,運動模式可以自行超車,”?中智行工作人員向頭號君介紹。
目前車載自動駕駛成本降了50%,但成本還是比較高,商業化的應用前景還是存在困難,如果能夠通過車載和道路裝置達到自動駕駛,車載設備就會降低,這增加了自動駕駛的普及性,前提是必須要足夠的自動駕駛道路裝置才行。中智行的目前的商業邏輯就是這壹點。
“妳在進步別人也在進步,只靠單車智能不可能追上Waymo。與其永遠跟在別人後面,不如通過車路協同來彎道超車。”中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智行)董事長兼CEO王勁,在接受《財經》采訪時對記者說道。
中智行市場與傳播副總裁陶融說,“如果車路協同的話,車載裝置成本可以降低兩萬元,每公裏自動駕駛信號搜集發射等裝置成本約80萬元,假如目前汽車都實現自動駕駛,總降低成本比目前公裏裏程設備總成本要低很多,這是壹筆很劃算的帳。”
目前是政府是不是願意為這部分自動駕駛道路成本去買單?但是風已起,自動駕駛大產業已經在風口上。
2018年創立的中智行像是個借新號探索的遊戲老手,出世即揚名四海,位列全球無人駕駛創業公司第壹梯隊。作為唯壹壹家總部設在上海、知識產權100%屬於中國的新壹代無人駕駛智能公司,中智行身上的?“中國魂”熠熠生輝。
曾是百度前高級副總裁的王勁,帶領著他的領導班子和技術骨幹,創立了這家無人駕駛核心技術指標位列全球前十以內的高科技無人駕駛公司。這些人曾在蘋果、谷歌和百度等頂尖科技公司工作,他們的腦海中深藏著在中國乃至全球最早開展無人駕駛研發的經驗。
2019年起中智行開始戰略轉型,從基於單車智能的無人駕駛,轉向車路協同,並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提出了結合5GAI的車路協同的技術方案。在長期專註單車智能研發、美國領先的國際自動駕駛行業領域,中智行聯合華為5G,投身車路協同的戰略定位,在用壹種中國道路來進行彎道超車。
美國Alphabet公司(谷歌母公司)旗下的Waymo,自動駕駛總路測裏程已經超過3200萬公裏,國內同樣布局許久的巨頭百度、滴滴等正在奮力追趕這位自動駕駛行業領先者,但國內自動駕駛公司測試總裏程最高者,累計測試總裏程還不到Waymo的三分之壹。
然而,即使是國際領先的Waymo,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根據美國蘭德公司的數據,證明自動駕駛車輛導致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比人為駕駛低,至少需要50億英裏的實際道路測試,長期的研發、根據真實駕駛環境開辟測試場所並反復測試自動駕駛車輛的性能等過程,是研發基於單車智能的無人駕駛公司無法逃避的“黎明前的噩夢”。自動駕駛車輛的圖像識別技術需要不斷升級更新,但超出壹定裏程時,單車自動駕駛勢必出問題。
此時,中智行轉變思維,首推車路協同技術方案,將部分研究重心轉移自動到車輛與形式道路的交互上,壹定程度上避免了基於單車智能的無人駕駛車輛的單打獨鬥。基於中國復雜的、不斷變化的路況,車路協同是高級別自動駕駛的必由之路。
在“裏程困境”得以破解的同時,車路協同之下的車輛能夠與改造後的道路實時進行信息交互,自動駕駛車輛可基於當前路況信息並做出快速而具體精確的反應,自動駕駛難以解決的的“鬼探頭”等極端情況得以輕易解決。
從公司的成立時機和戰略思路上看,中智行引領的5GAI車路協同無人駕駛,將實現中國以人工智能和車路協同為基礎的新壹代智慧交通。從操作上來看,車路協同要做成功,涉及到高科技無人駕駛算法產業、汽車產業、5G通信產業等產業融合,也需要國家政策支持以及政府部門的支持。
正如陶融說,“中智行成立在5G實現前期,是5G讓自動駕駛成為現實,太早沒有辦法付諸實現,我們應該把握好了進入時機。”
2020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11個部委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指出:車路協同是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會議宣布的新基建道路中,四個方向都在支持車路協同,其中的國家投資是萬億級的投資。
中智行的發展思路與國家政策不謀而合,無疑是勇者打怪,路遇高級裝備,可謂如虎添翼。中國政府比較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政府的決心意味著:車路協同中連接電線、網絡,電線桿上的傳感器等智能化道路改建部分,將獲得強有力的政府支持。
同時,由於中國最早開始部署5G,在這方面有更強、更好的優勢。有了5G和新基建的加持,車路協同在中國的建設可能性大大增強。
路端得到了政策支持,車端建設也沒被落下。不同於大多數的創業公司,中智行擁有多種車型,除了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乘用車,還配有在園區內道路行駛的小巴車。同時,在整車廠商方面,中智行和中國壹汽在線控技術、傳感器方案和支架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深度合作。
今年10月,中智行與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後者被稱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國家隊”——中國國資委主導,由兵器裝備集團、中國壹汽、東風公司、長安汽車、江寧經開科技公司***同出資160億元組建成。
同時,中智行與上海市政府、上海市的臨港集團、海康威視、中國電信等多方面機構結成了緊密的戰略協作關系。同時還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了實驗室和研究生基地,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的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積極探討無人駕駛的應用。由此看來,中智行正在為後續發展做盡可能充分的準備,人才培養不斷跟進,中智行似乎已經料到了壹場由頂尖人才引領的世界變革。
目前,得益於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中智行正在上海市奉賢區、臨港自貿區新片區等地的開放道路進行真實數據收集和測試。涉及到路端環節的復雜性註定了巨大的投資需求,即算有來自政府的支持以及與各界的合作,車路協同的未來仍是壹片白茫。但根據中智行的規劃,兩年後將在百平方公裏的範圍內驗證車路協同的安全性。
近日,同濟大學知名的朱西產教授發表題為?“智能駕駛核心技術進展與產業發展方向判斷”的演講,他表示車路協同是高級別自動駕駛的必由之路,路端計算將降低車端的計算量,從而降低車載芯片成本。與此同時,特定場景下的無人駕駛市場潛力將被率先釋放。
這與中智行“兩條腿走路”的商業模式不謀而合,所謂“兩條腿走路”,指的是短期內將在固定區域推出無人駕駛先行先試活動;長期將以無人駕駛***享出行(Robo-taxi)的方式為切入口,推出基於5GAI的無人駕駛***享出行服務,撬動全球十萬億美元的汽車+出行市場。最終,中智行將不可避免地就此與包含滴滴打車在內的網約車運營商產生激烈競爭。用王勁的話來說,中智行的商業模式是取代司機,不管車路協同還是單車智能,把司機取代後這部分價值就是他們的價值。
另外,朱教授提到,智能汽車可能走向靠硬件拿數據、靠軟件盈利的商業模式。諸如特斯拉等智能汽車的硬件將日漸便宜,軟件不斷升值。當特斯拉平民化時,壹部分追求高端用戶將花高價購入FSD(Full?Self-Driving)功能,其他購買者則是路端數據的供應者。
當基於車路協同的新壹代智能交通體系在中國成為現實,屆時,市民乘坐無人駕駛汽車出行就如同如今的通滴滴打車壹般容易。從智能化交通出發,妳將有幸預見壹個未來智慧城市的浮光掠影。
撰文林澤苑
主編孫臣
圖片網絡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