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顆探月衛星的名稱是嫦娥壹號。
嫦娥壹號衛星首次繞月探測的成功,樹立了中國航天的第三個裏程碑,突破了壹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
系統組成:
嫦娥壹號星體為立方體,兩側各有壹個太陽帆板,最大跨度達18.1米,重2350千克,工作壽命壹年。
嫦娥壹號衛星平臺由結構分系統、熱控分系統、制導、導航與控制分系統、推進分系統、數據管理分系統、測控數傳分系統、定向天線分系統和有效載荷等9個分系統組成。這些分系統各司其職、協同工作,保證月球探測任務的順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載荷用於完成對月球的科學探測和試驗,其它分系統則為有效載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證服務。
從東方紅壹號到“嫦娥壹號”探月衛星,說明我國航天事業經過不懈努力實現了飛躍前進
東方紅壹號 ?中國制造的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1970年4月24日用長征1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衛星外形為直徑約1 米的近似球形的多面體 ,自重 173 千克。初始軌道參數:近地點439千米;遠地點2384千米;傾角68°30′,運行周期114分鐘。它的任務是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密度。衛星以 20.009 兆赫頻率發射“ 東方紅”音樂、工程遙測參數和科學探測數據。於同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
?“東方紅壹號”衛星的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遺憾的是中國發射衛星先於日本幾個月,但失敗了,只有眼睜睜看著日本不緊不慢地發射成功了。雖比它蘇聯發射第壹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壹號”晚了13年,它的質量超過了前四個國家第壹顆衛星質量的總和。 從此中國正式加入了“太空俱樂部”時代。發射成功後,錢學森向中央提出中國應該發展載人航天,並提交發展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報告,得毛澤東親筆批示同意。
東方紅壹號衛星,反映著當時我國的經濟、東方紅壹號衛星科技、社會和軍事能力發展水平,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是影響國際關系格局的重要因素,是促進經濟和科技進步的重要手段,對於增強民族自豪感
嫦娥壹號是我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於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UTC+8時)左右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衛星的總重量為2350千克左右,尺寸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太陽能電池帆板展開長度18米,預設壽命為1年。該衛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預定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