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科學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但技術顯然不是。不久前,中國氫彈之父於敏去世。他說,美國船只帶核武器來示威是不能容忍的。為了和平,中國壹定會發展自己的核武器。
在當今中美摩擦的特殊時期,即使科學是和人類壹樣的財富,但壹些西方政客卻違背了主流意見。比如美國商務部提出要對14科技領域進行管制,還列出了壹個出口管制清單,裏面包含了對生物、神經科學、計算機領域很多算法的管制。這些都不是技術層面的,而是科學界的分享、交流、合作的水平。
在這個列表中,比如量子計算,意識-機器接口等等仍然是未來的技術。如果打壹個不準確但很容易理解的比方,就是控制原子彈技術,連愛因斯坦幾十年前的科學論文都不允許公開發表,那就太瘋狂了。
任還說,我們在電子方面做出了最先進的芯片ARM CPU和AI芯片,在光子交換方面我們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量子方面,我們是跟隨的,至少是在研究了如何使用別人的量子計算機之後。
“自主創新”這個詞有很多含義。在柳傳誌說“創新就是去死”之前,就有很多網友批評他。說白了,聯想產品的價格和質量並沒有讓國內很多用戶滿意。此時大家都在抱怨。這種用戶心理是客觀事實,談什麽創新內涵並不重要。聯想即使不具備承擔R&D風險的條件,也應該首先進行管理創新。
“自主創新”有兩種,壹種是中國做得比較少,美國確實做得比較多,另壹種是中國,另壹方面最擅長跟創新。這兩種創新各有利弊,後者更符合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