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我國航空業發展的環境和特點?

我國航空業發展的環境和特點?

環境: 據報道,截至2001年11月,我國已開辟了145條國際航線,飛達32個國家的62個城市,還開辟了45條港澳地區航線。  業內人士稱,我國積極參加國際民航組織的活動,加入了大部分涉及民用航空的國際公約、議定書等。我國現有的運營機場中,31個機場已向國際民航組織註冊,可為國際航行提供服務。“9.11”事件後,阿富汗宣布關閉其領空,使原經阿富汗領空多家中外航空公司的航班改道中國管制空域。11月以來,飛越烏魯木齊管制空域的國際航班達1200多架次,民航空管部門保證了多家外國航空公司連接東南亞和歐洲的航班順利、安全飛越。  安全工作是中國民航的重中之重。多年來,堅持嚴字當頭,在安全基礎設施建設、規章制度、組織機構、人員培訓、技術標準等方面加大投入,強化管理。加快空中交通管制的現代化建設,力爭把中國空管水平提高到世界最先進的程度;加強機場安全檢查,實行嚴格的地面安檢制度。他說,經過不懈努力,中國民航創造了良好的安全記錄。中國民航將繼續加強航空安全工作,為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創造良好的運輸環境。特點:壹是抓好重大科技工程的實施。這是“十壹五”期間航天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啟動、實施的航天重大科技專項,包括了載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測工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壹代運載火箭工程等。 二是開展關鍵技術和基礎與前沿技術攻關研究。要突破航天發展的關鍵技術,增加航天核心技術儲備,提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所占比重。在加強基礎科學和技術研究的同時,瞄準未來高新技術發展的前沿,部署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術的研究。 三是繼續加強應用衛星系統的建設,積極拓展空間應用,提高航天產業發展能力。 四是建設航天科技創新體系。以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思路為指導,針對航天自身發展特點,加強政府引導,以科研院所和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充分利用全社會科技資源,建立並完善航天科技創新體系。在創新模式方面,要以提高集成創新能力為重點;高度重視原始創新,增加技術儲備;加強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提高自主創新的起點;要加強創新人才隊伍的培養,實施人才興業戰略;要完善航天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完善重點實驗室、國家實驗室建設,建設先進工業技術研究應用中心或工程中心,加強技術基礎條件建設,建立中國的宇航標準。 五是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擴大對外開放。我們將堅持獨立自主的方針,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同發展”原則指導下,根據航天發展的需要,統籌考慮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務實地開展寬領域、多層次、有重點的國際合作,營造更加開放的國際合作環境。除整星制造、發射服務、地面設備系統以外,特別是在衛星減災、環境監測、農業、氣象資源開發和城市管理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開展針對性合作。支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的發展戰略,擴大航天產品出口,加大引進與消化吸收先進技術的力度。

  • 上一篇:為什麽CPU那麽賺錢,市面上沒有人生產山寨的 CPU 賣?
  • 下一篇:五菱官宣聯手大疆造車,首款量產車型即將上市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