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西部地區占國土總面積的56%,但公路裏程僅占30%,93%在二級標準以下;鐵路網密度甚至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水利設施也不盡如人意。客觀來說,西部經濟有壹定優勢,但總體上落後於東部經濟。其中,對經濟發展制約最大的因素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正如九屆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委書記白所說:“西部地區要立足於全面規劃,分步建設,首先要解決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西部經濟騰飛的基礎。西部大開發不是簡單建幾個項目就能實現的。如果壹些加工行業的大型項目在全國市場飽和,加工行業被壓縮調整,不僅不會成功,反而可能在壹些地區重蹈消耗資源、低水平重復、破壞生態的老路。因此,要有發展的緊迫感,做好長期準備;沒有表面文章,沒有花裏胡哨的‘形象工程’。力爭用5到10年時間,在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方面取得突破。”
廣西發展計劃委員會主任楊道喜代表認為,基礎設施將成為廣西發展的重中之重。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三峽工程、六條鐵路、八條公路,都是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這些中央財政傾斜的大型項目建成後,為西部大開發提供了先行示範。“十五”期間,廣西將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水電產業,建設中國重要的“西電東送”基地。最近,廣西明確將南北沿海經濟區作為西部大開發的區域發展重點,以帶動其他經濟區域的發展。這是國務院出臺西部大開發政策法規以來,廣西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的積極合作措施。廣西已初步篩選出西部大開發總體規劃中的三百多個項目,並針對國家提出的支持“西電東送”、西南出海通道、優化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建設等重要領域,選擇了壹批重大項目進行重點攻關,爭取國家資金支持。
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李兆焯代表說:“西部大開發是壹個很好的機遇.大家都想抓住它,爭奪更多的項目。但是西部還處於起步階段,西部的情況和起點也有很大的不同。在西部大開發中,不能壹味追求產業的整體性和高科技,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發展。”李兆焯指出,推進工業化進程,要充分發揮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作用,依靠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打造特色產業經濟。從廣西的實際出發,重點是開發豐富的水電資源、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形成廣西下世紀新的支柱產業,進而形成具有優勢和特色的經濟發展新格局。
Xi是中國西部科技資源相對密集的地區之壹。來自陜西的付繼德委員說,xi安有4000多個科研開發機構,50多個國家級實驗室和檢測中心,每年有近3000項科研成果問世。現在有2400個高科技產業。在西部大開發中,Xi將全力發展電子信息、光機電壹體化、高效節能、生物制藥、新材料等支柱產業,培育壹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巨人企業。對於西部地區來說,要實現發展,就要開發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資源。
代表和委員們還特別關註項目投資與生態保護的關系。全國水土流失面積360萬平方公裏,西部占80%;中國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積2400平方公裏,大部分在西部。
“需要警惕的是,壹些地方政府對這些汙染項目視而不見,甚至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開綠燈。”來自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的江歌代表說:“資源開發和工業化必然會破壞生態環境。如果對環境的破壞太大,我們寧願先不開發,等技術條件具備了再留給後代。近年來,為了盡快縮短與東部地區的差距,西部許多省區都提出了“超常規發展”,使經濟增長水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甚至位於全國前列。這個想法沒有錯。問題是,壹些地方為了追求高增長,不惜以本已脆弱的生態環境為代價,對壹些地方關停並轉項目采取保密的方式,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放松了對環保的要求。”西部大開發正處於起步階段,但在加快西部大開發的同時,不能壹味追求眼前利益,建設山川秀美的新西部是西部大開發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