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特點與人文主義
文藝復興最早出現在14到15世紀的意大利。城市中的新興資產階級為了維護和發展其政治經濟利益,要求對教會的精神統治即封建文化進行鬥爭,以新的世界觀推翻神學、經院哲學和僧侶的世界觀。這種新的世界觀主導了文學、藝術和科技的發展,形成了文藝復興。所謂文藝復興,是西歐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歷史變革的思想反映,其歷史意義是為資本主義建立統治地位制造輿論,而不是恢復古典文化。古典學問和藝術的“復興”只是建立新的上層建築的有利條件,並不代表文藝復興的本質。
文藝復興時期代表科學、哲學、文學、藝術、教育的思想內容,通常被稱為“人文主義”。人文主義的特點是贊美世俗輕視天道,標榜理性代替啟示。人文主義者反對中世紀的教會和禁欲主義,肯定“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他們要求文學藝術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科學造福人生,教育發展人的個性,即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從神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所以他們主張人性反對神性,人權反對神權,個人自由反對中世紀的宗教枷鎖。城市市民早就希望封建統治者爭取政治經濟自由,從而形成了系統的理論。
人文主義者的所有思想都是建立在資產階級個人主義世界觀的基礎上的。他們所謂的“人民”是資產階級的抽象;所謂“人性”,就是資產階級的階級性;所謂“世俗”,就是資產階級即將取得統治地位的現實社會。14-16世紀,人文主義對腐朽的封建文化仍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它繼承了古典文明失傳已久的遺產,打破了禁錮人們的教會權威和封建愚昧,為現代文學、藝術、教育、哲學和實驗科學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意大利早期的文藝復興孕育了近代西歐的資產階級文化。
意大利文藝復興文學
西歐早期資產階級文化孕育於封建制度開始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的時代,具有跨時代的特點。這壹點在佛羅倫薩傑出的詩人但丁·阿裏古斯(1265-1321)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恩格斯說:“封建中世紀的結束和現代資本主義時代的開始是以壹位偉人為標誌的,這位偉人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壹位詩人,也是新壹代的第壹位詩人。”①但丁的早期作品《新生》是為了紀念年輕人對比阿特麗斯的向往而寫的。這首詩用托斯卡納語寫成,包括十四行詩、短歌和民歌,高度理想化了女性,並詳細描述了比阿特麗斯的早逝。他的代表作《神曲》也是用托斯卡納語寫成的三行詩,由地獄、煉獄、天堂三章組成。在這首著名的詩中,但丁用隱喻的象征手法描述了當時的社會和政治,重復了中世紀的禁欲和來世的觀念,同時揭示了沒落騎士和貴族的幻想。但是這些反映在詩中的舊思想無疑已經被新思想淹沒了。但丁以自己的好惡為準繩,將歷史或當時的人物安排在《神曲》中的地獄、煉獄或天堂。按照教會的標準,古典時代的詩人不會在地獄受苦;另壹方面,主教和僧侶被送進地獄,永遠受折磨。但丁在地獄第八層的火洞裏為當時還沒死的教皇博尼法斯八世保留了壹個位置。在當時,譴責教皇和僧侶的勇氣是值得稱贊的。他還贊揚了自由理性、個人情感和求知精神,穿插了許多故事,幻想和現實形成了奇妙的結合。這壹切表明,資產階級文化思潮正在萌芽。
彼得拉克(1304-1374)是繼但丁之後的另壹位佛羅倫薩詩人,他的特點更為鮮明。彼特拉克擅長十四行詩歌詞。在他為羅拉連任所寫的詩中,他充分表達了壹種世俗的公民情感,他的思想情緒擺脫了經院哲學強加的枷鎖。詩中的洛拉不像但丁作品中的比阿特麗斯。她不是壹個理想的形象,而是壹個看得見的真實的女人。彼特拉克拋棄了中世紀基督教作為“世界國家”的幻想,熱愛祖國,反對意大利分離主義國家。他認為古羅馬是意大利歷史上的英雄時代,渴望意大利再次成為壹個強大的國家。彼特拉克把復興國家的願望寄托在復古運動上。他收集古代手稿和文獻,極力模仿古人的作品,打開了熱愛古典文學藝術的風氣,在古典文化的學習中,強化了與中世紀教會和經院哲學相對立的人文主義思想。他猛烈抨擊梵蒂岡,將其比作“異教徒的聖殿”和“野心勃勃的狼的聖殿”。1341年獲桂冠詩人榮譽。
薄伽丘(1313-1375)以短篇小說集《十日談》聞名於世。涉及的話題極其廣泛,有世界各地商人的軼事,有來自中世紀的神話傳說,有來自東方的故事,但大部分都是作者自己觀察到的社會現實。薄伽丘用現實主義的描寫無情地揭露和諷刺了牧師、貴族和男女僧侶的愚昧和放蕩。他通過離奇的故事宣揚個人的智慧和勇氣以及“人類平等”的理念。他的所有作品都充滿了新興的資產階級人生觀,反對教會的禁欲主義。
文藝復興後期,壹位傑出的意大利詩人是阿裏奧斯托(1474-1533)。他最著名的代表作《瘋狂的奧蘭多》取材於中世紀傳說。但是,通過詩人的創作,封建敘事詩變成了童話,其中有經歷過非凡冒險的巨人、魔術師、英雄。阿裏奧斯托通過童話展現了人類生活的現實。這首詩裏也有很多諷刺。比如詩中的人物之壹阿斯特,墜入了人間天堂,在那裏他得到了比天堂裏更好的美食和寢具,他的馬也得到了馬廄和小屋。阿斯特·傅後來來到了月宮,這裏保存著人在世間失去的壹切:眼淚、嘆息、愛、希望和智慧。這壹切都緊緊的保存在有著主人名字的瓶子裏,但並不傻。
16世紀後期是意大利緊急衰落和天主教會反動的時期,這也反映在文學創作上。詩人塔索(1544-1595)的《被解放的耶路撒冷》可以看作是這部失落的文學作品的代表。土耳其的軍事勝利威脅到了意大利,所以塔索選擇了十字軍東征期間基督徒反抗伊斯蘭教徒的鬥爭作為主題。他在這首敘事詩中贊美騎士精神和宗教狂熱,所以這首詩的主題是矛盾的:它是愛國的、現實的,但同時又是基督教的、中世紀的。塔索的作品沒有《瘋狂奧蘭多》裏的有趣。他的風格很多地方模仿古代敘事詩,但很做作。
此外,在著名的人文主義者中,還有列奧納多·布魯尼(1369-1444)和洛倫佐·瓦拉(約1406-1457)。布呂尼是新人文主義教育體系的創始人,也是《佛羅倫薩政治史》的作者。瓦拉是壹位哲學家和語言學家。他鑒定並偽造了許多教會偽造的文件,包括所謂的“君士坦丁禮物”文件。
人文主義者帶來了學習古典知識的熱潮。他們利用希臘哲學中的唯物主義因素和非基督教的自由主義思想來反對教會的經院哲學;利用羅馬法關於財產權和契約信用的原則來捍衛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利用偶發性文藝中的現實主義元素對抗中世紀的來世觀念。
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
文藝復興早期藝術失落的主要特征在於其現實主義傾向。藝術家開始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對周圍的現實、自然、人的姿態、生活環境進行觀察,並在作品中體現出來。但它們並不能完全擺脫傳統的影響,大多從宗教或古代神話中取材,並不直接描寫當時的社會生活現象。早在13世紀後期,意大利就開始出現現實主義的藝術作品。喬托(1266-1337)在他的壁畫中創造了現實主義的男女形象,改變了中世紀繪畫的簡單和刻板。喬托的繼任者馬薩喬(約1368-1466)發現了遠近透視定律,這是繪畫走向現實主義的重要壹步。雕塑家吉爾伯特(1378-1455)和多那太羅(1386-1466)的作品忠實地描繪了人體。為了更好地了解人體結構,他們學習了解剖學,並開始在堅實的科學基礎上建立藝術。多那太羅的大衛銅像展示了壹個長相簡單的少年形象。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1377-1446)利用精確的計算,解決了佛羅倫薩教堂建築無柱穹頂的結構問題。他擅長將古羅馬的建築傳統與哥特式相結合。他建築設計的特點是各部分比例和諧,排列有節奏,裝飾細致。
文藝復興後期,意大利出現了很多人才。其中最傑出和多才多藝的是佛羅倫薩的達芬奇(1452-1519)。他不僅是壹位偉大的畫家,還是壹位數學家、機械師和工程師。達芬奇來自壹個中產階級家庭,十四歲開始學習繪畫。他研究與繪畫藝術密切相關的各種學科,如數學、解剖學、生物學、光學、力學、地質學等等。還從事,排沼澤,挖運河,安裝機械等等。列奧納多·達·芬奇生活在意大利政治混亂時期,周遊世界,到過米蘭、羅馬和威尼斯,最後在法國去世,留下了7000多頁手稿。達芬奇的畫擅長刻畫人物性格,通過動作和手勢表達內心活動。在透視明暗等技術問題上,他可以根據創作目的進行處理,使技術表現與創作內容相協調。達芬奇的著名作品包括《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采用了傳統的宗教主題,表現了耶穌在餐桌上對門徒說“妳們中的壹個人要背叛我”是觀眾的內心反應。達芬奇根據耶穌門徒的年齡、出身和經歷,畫出了他們不同的心理活動:有的義憤填膺,有的驚嘆不已,有的哀嘆不已,有的表達了自己的天真與善良。他通過畫面宣傳了烈士的所謂人道主義精神以及對所謂真理和爭議的熱愛和追求,流露出對漢奸的痛恨。整幅畫雖然人物眾多,但以耶穌為中心,布局勻稱,色彩和諧,技術完美。《蒙娜麗莎》是壹幅佛羅倫薩女子的畫像。在這幅畫中,達芬奇勾勒了壹個世界上年輕女子的青春,壹直被評論家視為他的傑作之壹。米開朗基羅(1475-1564),與達芬奇同時代,是著名的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雖然他以宗教故事為題材,但他在作品中展現的是市民階層的人文精神。他的雕塑代表作有《大衛》和《摩西》,繪畫代表作有《創世紀》和《末日審判》,分別畫在羅馬西斯丁教堂的天花板和墻壁上。《創世紀》描繪了數百個巨大的人物。非封建神學貶低那些以有罪為生、永遠拜倒在造物主腳下的人,贊美天地之間與生俱來的偉大力量。末日審判從另壹個角度表達了新興資產階級的人文主義思想,指責基督教所謂的末日審判,連雲中的“上帝之子”基督都為之動容,深深地抹上了“人”的情感色彩。拉斐爾(1483-1520)融合了意大利兩個世紀以來藝術發展的精髓。他畫的聖母不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崇拜的聖瑪麗亞,而是城市市民欣賞的溫柔賢惠的母性。從1508開始,他花了十年時間為羅馬教皇的梵蒂岡宮殿繪制壁畫,總標題為《宗教權力的建立和鞏固》。他以宏偉的布局成功地將眾多人物置於廣闊的空間中。他的“雅典學院”顯示了世俗思想的勝利。雖然辯論是基於教會歷史上的許多人物,但畫中的人物與其說是基督教聖徒,不如說是古代哲學家和智者在冥想和交談中的形象。威尼斯畫派的著名代表是蒂山。他的題材豐富多彩,有的是肖像,有的是宗教故事,有的是希臘羅馬神話,色彩鮮艷,景色華麗。宗教故事畫也被世俗化了。他的聖母升天充滿了壹個普通女人的歡樂場景。在文藝復興後期的意大利,其他著名的藝術家還有波提切利(1444-1520)和布拉曼特(1444-1514)。
意大利文藝復興政治思想
在意大利的各種政治鬥爭中,出現了現代資產階級思想的萌芽。最著名的是尼依格羅酒店·馬基雅維利(1469-1527)。與以往的政治理論不同,馬基雅維利不是從抽象的神學概念出發,而是根據觀察和經驗得出結論,以歷史事實為例。他把政治從宗教和道德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提出“國家的利益”應該是政治行為的唯壹標準。所以他主張統治者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外交上靠實力,不必恪守信仰和諾言。馬基雅維利的政治思想反映了新興資產者建立民族統壹國家和加強中央集權的強烈要求,其民族主義思想和反神學觀點具有進步性。但他的超社會國家和不擇手段實現目標的理論是反人民的。馬基雅維利主義後來被所有反動派和法西斯分子用作恐怖獨裁的理論基礎。
16和17世紀之交,意大利出現了輝煌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空想社會主義者托馬索·坎帕內拉(1568-1693)是當時先進的政治思想家和愛國者。他在獄中寫的太陽城,是壹個虛構的城邦。居民不知道什麽是私有財產。每個人都從事農業或手工業,並享受他們的勞動成果。社會上沒有富人也沒有窮人。每個人每天工作不超過四個小時,其余時間用於閱讀和娛樂。太陽城的管理者都是人民選出來的,可以被人民換掉。這位最高領袖是壹位極具智慧和才華的人。他既是牧師又是哲學家。他有三個助手,分愛、力、智。坎帕內拉指出,私有財產是萬惡之源。他主張政治上、經濟上人人平等,強烈批判階級剝削社會。他說:“極端貧困使人變成惡棍、滑頭、騙子、小偷和內奸...而財富使人目空壹切、自負、無知、奸詐、詭詐、自吹自擂、冷酷無情、欺騙弱者等等。”這種沒有私有制,沒有社會不平等,沒有階級壓迫的社會幻想,表達了當時意大利最底層人民的訴求和願望。然而,坎帕內拉所倡導的統治權力只屬於知識分子,他所倡導的“智者政治”並不能導致人人平等的目標。
文藝復興的傳播
文藝復興很快在意大利和其他國家傳播開來。65438+5世紀,除了佛羅倫薩,還出現了其他文藝復興中心,如羅馬、米蘭、威尼斯和那不勒斯。到15世紀後期,人文主義也傳到了法國、西班牙、德國、荷蘭和英國。許多國王和貴族招募意大利建築師和畫家。這些國家也發展了自己的早期資產階級文化。
印刷術的發明對文藝復興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中世紀的書籍很長壹段時間都是在羊皮紙上手工抄寫,沒有廣泛傳播。隨著中國造紙術和印刷術向西方的傳播,西歐在14世紀普遍使用紙張抄書,15世紀初年開始使用雕版印刷。15世紀中葉,德國人約翰·古騰堡發明了活字印刷術。起初活字是用木頭做的,但後來是用金屬做的。1440年,古騰堡還發明了壹種可以在紙的兩面打印文字的印刷機。印刷術的發明和改進極大地促進了書籍的傳播,有利於人文思想的傳播和文藝復興的發展。
①恩格斯:《1893意大利文原版導言》,見《生產者黨宣言》,人民出版社,1964,第22頁。
主要參考資料-世界通史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