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產需要適宜的條件。並不是壹種水稻可以在全國各地按照氣候種植,特別是高產,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即使最好的雜交水稻在貧瘠的土地上也不能獲得高產。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雖然產量高,但也有缺點,就是口感差。對於壹些發展迅速的省份來說,這種大米很難賣出去。農民種水稻不僅僅是為了產量,而是為了最好的收益,所以水稻品種的選擇會有所不同。
有兩種水稻:常規水稻和雜交水稻。前者占中國70%,後者占中國30%。可見,雜交水稻的市場並沒有報道的那麽大。常規水稻有化肥農藥的作用,產量也很大,達到畝產600公斤。農民也可以保留自己的種子。大米味道好,價格高,有擴大的趨勢。而雜交水稻只在我國土地貧瘠的江南種植,畝產量比常規水稻高20%。但是雜交水稻的缺點是農民留不住種子,每年都要花錢買,而且口感差壹點,價格低幾毛。不管號稱多少斤的雜交超級稻,到農民手裏畝產七八百斤,都是過度宣傳了。袁隆平生產的是雜交水稻種子,沒有宣傳的那麽普及,農民都知道。
袁隆平的貢獻在於70年代的雜交水稻技術研究,這是實實在在的成果,而不是所謂的解決中國和全世界糧食問題。中國每年的糧食進口量都很大。誇張也是壹種無知。長久之計是在國內發展常規水稻,雜交水稻只能作為補充。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雜交水稻為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壹、雜交水稻在國外的推廣面積至今已超過300萬公頃。
20世紀90年代初,糧農組織將推廣雜交水稻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第壹項戰略措施。在糧農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等單位的支持下,東南亞許多國家開始推廣雜交水稻,增產效益顯著。
截至目前,亞洲、非洲、美洲已有40多個國家引進、研究和推廣了雜交水稻,雜交水稻海外推廣面積達300多萬公頃,其中印度約654.38+0.4萬公頃,越南65萬公頃,菲律賓35萬公頃。
二。培訓2000多名外國專家
中國的雜交水稻得到國際組織的認可,是壹項可行的技術,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產量。經過多年的努力,雜交水稻技術在亞洲、非洲和美洲的幾十個國家獲得了很高的聲譽,為雜交水稻的進壹步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中國主要為雜交水稻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並與當地科學家合作,培育適合當地生態環境的雜交水稻品種。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已經為50多個國家培訓了2000多名雜交水稻專家。在菲律賓、利比裏亞等國建設了以雜交水稻種植為內容的農業技術示範中心;通過“南南合作”項目,向毛裏塔尼亞、加納等7個國家派出了700多名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
第三,解決每年幾百萬人的吃飯問題。
2009年,全球饑餓人口超過6543.8+0億,糧食問題亟待解決。水稻是壹種重要的糧食作物,在120個國家和地區廣泛種植。世界上壹半以上的人口以水稻為生,但世界水稻平均畝產量只有200公斤左右。中國成功培育雜交水稻,並推廣應用,為壹些國家實現糧食自給創造了條件。袁隆平院士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增加的糧食每年解決了世界上幾千萬人的吃飯問題。
“如果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占水稻總種植面積的壹半,每年可增加世界水稻總產量654.38+0.5億噸,可養活4億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說,“我有兩個願望:壹個是超級雜交水稻能在2010年實現畝產900公斤的目標,另壹個是把雜交水稻推廣到全世界15萬公頃,養活10億世界人口。”
綜上所述,袁隆平研究的雜交水稻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