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心理學論文篇壹
《 探析旅遊者心理 》
摘要: 旅遊 是壹項特殊的綜合性遊覽觀光活動,人們為達到度假、休養、娛樂、探險、求知等目的,出遊於地區國家和洲際之間。 中國 是旅遊大國,近年來,在改革開放和市場 經濟 的新形勢下,到中國來旅遊的外國人和國內遊客日漸增多,認真 研究 壹下旅遊者的心理特點與需求,對提高旅遊服務質量、 發展 旅遊事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旅遊者;旅遊者心理;好奇心理
壹、旅遊者的好奇心理
在旅遊過程中,旅遊者見到壹些新異的刺激物,如街上有人敲鑼打鼓送老工人退休; 農村 小夥子娶新娘,壯漢擡著轎子,壹隊鎖吶樂隊在前面開路,十分熱鬧;還有農民吊在竹桿上車水灌溉;婦女搖著紡線車;從蛇肚內取出蛇膽和酒喝,等等現象,都能使遊客產生好奇心理。
壹次,港臺旅遊團在廣西桂林旅遊,中午山區小飯店供應烏黑的墨米飯,吃慣了白米飯的遊客,見此米飯既好奇又膽怯,不知此為何物?熱情的導遊說:大家吃吧,這叫墨米,是廣西河池地區東蘭縣的特產,為什麽呈黑色呢?據民間 傳說 :有壹年天大旱,東蘭附近的紅水河也斷流了,方圓數百裏田地龜裂,禾苗枯死,有壹位老漢的地裏僥幸剩下壹蔸禾苗活著。為救活這蔸禾苗,老漢爬了九重山,走過十六個村莊,還是不見水的蹤影,沒辦法,只好忍痛割斷自己的手指,用鮮血澆灌禾苗。說來也奇怪,禾苗得了血的滋潤,居然長得很茁壯,結出壹串顆粒飽滿的稻穗,老漢因流血過多而死去。鄉親們把這唯壹的稻穗保存下來,翌年春天用它播種,得到的稻米顏色竟然是墨黑色,用墨米煮成的飯,香氣撲鼻。常吃墨米,可 治療 慢性肝炎,胃炎,貧血,故有?藥米?之稱。通過導遊介紹了墨米的 神話 故事 ,頓時使遊客情緒活躍起來,團內幾位港臺老太太紛紛要求購買帶回去,讓家人***享口福。
二、旅遊者的懷舊心理
探古訪幽乃是旅遊者懷舊心理的反應。遊過的山水名勝,有機會重遊,會感到十分親切,遐想萬千。西安是中國古都,絲綢之路起點。想當年,盛極壹時。公元1375年,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shuǎng@①在原城墻基礎上修建了規模宏大的明城墻。遊人見到象巨龍壹樣的城墻,靜臥在八百裏秦川之上,數百年前的古城風貌,商賈雲集,市場繁榮,古時的盛況,壹壹浮現在遊人心中。朝代興衰, 歷史 滄桑,留給後人無限遐想。位於古城西安郊區的秦嶺支脈驪山,西周時期,周幽王曾與褒姒在此建驪宮行樂,並點燃烽火,戲弄四方諸侯,後被犬戎殺於驪山腳下。人們遊此,不禁想起秦始皇暴虐,唐玄宗昏庸,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華清池尋歡作樂,皇帝國威在驪山大修華清宮。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長安四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使人遙想當年驪山變成達官貴人的享樂之地。誰料結果發生了安史之亂,楊貴妃被縊死於馬嵬坡。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悲劇,正是唐玄宗晚年在 政治 上腐敗的必然結果。人們驅車來到驪山腳下,仰望長空,撫今追昔,想當年華清池水洗凝脂,壹派燈紅酒綠度時光,廣大的老百姓怨聲載道,悲憤交加。詩人杜甫寫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長期以來成為人們控訴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名句。
三、旅遊者的求新求知心理
中華 文化 博大精深,飲食文化更是豐富多采,許多外國遊客品嘗 中國 菜,見了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贊不絕口,胃口大開。在餐桌上看到這些菜,就象是見到了壹件件精美的工藝品,不忍心把它吃掉,有的用照相機拍照留念,有的請主人介紹它的名稱、來歷、制作 方法 、特色等,他們聽得出奇、神采奕奕。的確,中國菜融實用性、知識性、 藝術 性於壹體,不僅味美營養豐富,而且菜名頗具詩意。首先令人耳目壹新的是壹道?金錢遍地?,這菜名豪華氣派,實則是金黃的冬菇擺在翠綠的青菜上;粵菜?龍鳳呈祥?,多麽喜慶吉祥的名字,原來是雞、蛇壹塊燒煮而成;用母雞燉甲魚,真是逗趣諧謔,美其名曰?霸王別姬?,令人大飽口眼之福。服務員小姐又捧來壹盆清香四溢的釀豆腐,已有飽意的客人壹箸未動,服務員小姐笑迷迷地說:這道菜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最愛吃的禦膳宮食。壹聽說皇帝吃的禦膳,幾位外國朋友頓時雀躍,筷勺齊上,壹盆釀豆腐壹掃而光。說實話,這道菜用料平常,就是用豆腐裹夾瑪瑙肉糜精工烹調而成。其特點是過油而不膩,湯濃而不沾,外脆內嫩,甜中透鮮,汁若琥珀,形似金元,營養豐富,延年益壽。初次品嘗這道菜,飽享口福,獲取知識,實是受益非淺。
參觀蕪湖鐵畫,是壹大藝術享受,工人們以錘代筆,以鐵當墨,巧制出壹幅幅精美的鐵畫來,來廠參觀的日本友人也贊不絕口:?真了不起,中國的文化太偉大了?。工人師傅手中的錘簡直比畫家的筆還要來得自如。
鐵畫原名鐵花,為明末湯鵬所創制。它酷似 國畫 、水墨畫,然而,卻是采鐵作畫,以錘代筆鍛制而成。它使爐錘之巧同畫理相通,將繪畫與工藝相結合,構成黑白分明、虛實相對、蒼勁凝重、豪放瀟灑、有強烈立體感的獨特藝術風格,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壹枝奇葩。改革開放以來,鐵畫壹直銷往國外,深受國際友人青睞。日本朋友親眼目睹之後,認為這是世界上僅有的產地,對異國文化求新求知心理,在 旅遊 活動中得到充分的滿足。許多遊客 觀後感 慨地說:此次中國旅遊真是不虛此行。
總之,不同類型的旅遊者有著不同的心理特點。
近幾年來,外國旅遊者來華旅遊的人數與日俱增,尤其是日本人和美國人更多,就客觀情況 分析 ,他們均是 經濟 發達的國家,個人收入較高,加上與中國有悠久的 歷史 淵源。在五十、六十年代由於實行閉關自守政策,與世隔絕長達三十年之久。76年以後,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政策,92年又推行 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對國外的吸引力非常巨大,故而紛紛組團來華參觀訪問,親眼看看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市場繁榮、社會安定、 政治 開放的良好局面。有的人壹踏上中國的土地感到中國是個神秘的國家,什麽都要看,什麽都新奇,壹度中國熱在世界上持續好久。另外,這類人有壹定的社會地位,花錢多少不在乎,只要吃、住、行、遊、購、娛滿意,便事事稱心,件件如意,樂於來中國旅遊。日本是中國近鄰,素有壹衣帶水之睦鄰友好關系。日本旅遊者來華旅遊 交通 方便,費用低廉,況且中日文化和習俗又有許多相似之處,這些均成為日本旅遊者來華旅遊的強大驅動力。我們旅遊業者若以壹流服務質量壹流設備去服務於每壹個外賓,就能在當今旅遊市場競爭強烈的形勢下,贏得勝利。
華僑和臺、港、澳旅遊者,這些人都是炎黃子孫,他們中多數人是來觀光、做生意、探親訪友、看病的。有的老華僑在異國他鄉生活了幾代人,思念祖國。當他們壹踏上祖國的土地時,不少人抓起黃土親吻,不少人熱淚盈眶,當他們見到了親朋好友暢敘闊別之情時,連做夢也未曾想到能有今天。這是祖國開放政策帶來的結果,否則壹輩子也回不了故鄉。他們看到祖國經濟建設快速前進,城鄉壹派新氣象,心中十分快慰。 臺灣 是祖國的領土,由於政見不同,兩岸隔絕四十多年,臺灣同胞來大陸,處處小心翼翼,生怕人家講他是從臺灣來的。對待這種特殊心理,只要我們不持偏見,以誠相待,定能使之感到投身祖國懷抱的溫暖。
時至90年代,國內旅遊者如大潮壹般洶湧澎湃,席卷中華大地,歸納起來有六種人:壹是農民,二是個體戶和離休幹部,三是老教師,四是學生,五是工程技術人員,六是退休幹部職工以及青年工人,每年約有三億人次。這些人收入並不很高,他們以能到達風景名勝遊覽點遊玩參觀為滿足,看看祖國大好河山,完成宿願,條件差些生活苦些都不在乎。所以我們旅遊工作者需要掌握這些人的心理特點,好好地為他們服務。在當今旅遊熱潮推動下,提高旅遊服務質量固然重要,但也迫切需要提高旅遊者自身素質,這是刻不容緩的最大任務。
旅遊心理學論文篇二
《 當代大學生旅遊心理及其旅遊開發策略 》
摘要:當代大學生是壹個具有高文化水平的社會群體,也是旅遊客源市場中的生力軍,具有較強的旅遊動機與需求。針對當代大學生的旅遊市場開發策略包括:低成本產品策略,智能旅遊推廣策略,校旅結合策略,主題旅遊產品開發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旅遊心理;旅遊開發策略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 編號:
我國旅遊業的興起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旅遊業作為壹個新興的行業,通過近年來的不斷發展,已成為我國第三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壹項十分具有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大學生作為既有文化又有時間的壹個社會群體,成為了旅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大學生的旅遊動機、旅遊需求、旅遊市場及其發展的意義進行全面、詳細的分析,從而歸納出我國大學生旅遊市場的特征,並探討當前大學生市場的開發策略,以期對當代大學生旅遊市場的發展具有壹定現實指導意義,並能對大學生旅遊市場的健康快速發展起到壹定的積極作用。
壹、當代大學生旅遊心理分析
首先,當代大學生具有較強的旅遊動機。旅遊動機的影響因素包括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兩方面,社會因素包括:政治、經濟及社會治安,我國社會環境相對穩定,並逐步進入小康社會,經濟較寬裕,為我們提供壹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對於外出旅遊影響不大;個人因素包括:心理特征、年齡、文化程度以及經濟水平等,其中,文化方面對旅遊動機影響很大。大學生作為文化層次較高的旅遊群體,其文化因素對其旅遊動機影響較其他因素影響更大,更能理解和體驗旅遊過程中的樂趣。文化程度越高,旅遊動機越強。美國著名的旅遊學教授羅伯特?W?麥金托什提出四種基本旅遊動機,這四種基本類型分別是: 身體方面的動機,即大部分人外出旅遊是為了身體健康,通過旅遊消除神經的緊張,達到身心舒暢的效果;文化方面的動機,即對異域文化、風俗、宗教等的求知欲,在精神層面得到提高;社會交往方面的動機,即渴望結交新朋友,暫時離開目前的生活狀況,緩解壓力,享受新的生活環境;地位和聲望方面的動機,即在旅遊活動中搞好人際關系,滿足旅遊者自尊需要。從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特點與實際來看,他們對以上四種動機兼而有之。
其次,當代大學生具有多元的旅遊需求。當代大學生旅遊需求具有以下特點:
壹是物性需求相對較低。在有限的條件下,人們最先滿足的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在條件允許的條件下,人們才會有更高層次的追求。由於大學生在經濟方面未能具有完全的獨立性,外出旅遊的經費多來源於家庭資助或平時兼職所得,因而在旅行過程中對於吃、住、行、遊、購、娛各方面要求都相對較低,能夠滿足基本需求即可。二是精神需求較高。大學生是壹個長期處於學習環境中的社會團體,在每個人的潛意識裏都時刻在學習新的知識、了解新的事物。高文化層次的人對精神方面的要求更高,到異地進行旅遊活動,不僅可以了解當地的民風民俗、語言特色、建築宗教等等,更是壹個提高精神境界的機遇,遠離原本的生活環境,享受另壹份寧靜,感受另壹種生活,從而得到在思想層面得到壹個升華。三是求新需求較強。當代大學生對於新、奇、特的事物都比較具有好奇心理。旅遊的過程是到異域進行遊覽活動的過程,異域的事物、風土民情各個方面似乎都與平時的生活環境都有著不同的地方,發現新事物、學習新事物更能引起廣大學生出遊的興趣。四是旅遊時間固定集中。大學生這個群體的旅遊時間卻相對固定集中。調查顯示,時間對於當代大學生外出旅遊的限制所占比例在23%左右,僅次於經濟方面的影響。出於對學習時間的考慮、出遊時間長短的考慮,大部分學生對於出遊的計劃都安排在法定長假和寒暑假期間,此時,大學生比較具有相對集中的時間可以放心去遊玩。
二、針對當代大學生的旅遊市場開發策略
近年來,在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基礎上,我國經濟已經擺脫持續回落的狀態,進入了全面回升的階段。以改善住、行條件為代表的新壹輪消費結構升級開始啟動,由消費升級帶動的高成長產業成為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目前,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已進入了加快升級階段,新的消費 熱點 開始啟動。日後我國的消費活動將進壹步活躍,消費增長率也將穩步提高,消費總量持續增長。消費的升級不僅有利於形成新的國內市場空間和經濟發展空間,更有利於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發展。
旅遊業在我國興起的時間不到兩百年,在旅遊法規、制度建設、營銷模式各個方面都相對較弱。很多旅行社缺乏有效的銷售模式,多以推出新的旅遊線路、采取低價或贈送禮品之類的促銷手段,並無其他有效 措施 ,未建立起成熟的營銷推廣模式。大學生是整個旅遊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增加收入。但由於目前的發展很不完善,對於大學生旅遊市場的潛力並未被真正開發,沒能充分發揮其作用,針對開發大學生旅遊市場提出如下建議策略。
(壹)低成本產品策略
低成本產品策略主要從營銷和開發兩方面進行。目前,大學生旅遊市場的潛力並未被真正開發,大學生的消費能力較弱,因而價格低廉的旅遊產品對在校大學生而言比較容易接受。在旅遊行業中,旅遊市場的不斷擴大對旅遊業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而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社會團體具有無限的發展潛能。大學生每年的出遊人數占總出遊人數的1/5,是壹個龐大的客源市場。就攀枝花學院而言,在校大學生人數達15000人以上,占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每學期都會進行外出旅行,每學期外出旅遊壹次占48.6%,兩次占27.1%,三次占7.1%,超過三次占17.1%,其市場較大。在對旅遊方式上的選擇,47.1%的大學生選擇組團結伴旅行,44.3%的大學生選擇獨自旅行,而僅占8.6%的學生選擇了參加旅行社。
大部分大學生不選擇參團旅遊是因為價格過高,而自助遊的基本消費在300?500元之間,參團旅遊的消費高出此標準許多,部分大學生的消費能力達不到。因而,從其旅遊人數、次數、消費水平分析,針對大學生的旅遊產品需達到?薄利多銷?的效果,推廣低成本旅遊產品,開發經濟實惠的旅遊產品、旅遊線路、旅遊組合更能為大多數大學生所接受,發揮更好的效果。
(二)智能旅遊推廣策略
智能旅遊是近來提出的壹個新概念,也是壹種全新的旅遊方式。隨科技的進步和信息的發展,互聯網的普遍運用,使人們的出遊方式、信息獲取 渠道 、交易方式都發生巨大改變,智能旅遊充分利用這壹便利條件,把傳統產業與信息技術不斷結合,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網絡在大學生中的盛行狀況不言而喻,過半人數通過網絡媒體掌握旅遊信息,可見,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也可促進大學生旅遊市場的擴大。並且年輕人相對其他群體更易於接受新事物,對於新技術、新方式更能方便、快速掌握。智能旅遊實現了旅遊活動全過程、經營全流程和產業智能化的應用。在旅遊過程中各個環節都通過網絡全部解決,達到壹種方便、快捷、高效的解決效果,使得整個旅遊過程更加舒心、省心。這壹旅遊方式更易於被廣大大學生所接收,發揮的作用也相當巨大。
(三)校旅結合策略
外出旅遊對每位大學生都有不同的意義存在,通過旅遊不僅可以學習知識、增長見聞、擴大眼界,更可以讓大學生在旅遊的過程中收獲不同的人生經歷和體驗。例如:多數大學每年會為部分大學生發放獎助學金,在物質上滿足了個人需要,在經濟上給予資助,但卻忽略了對大學生精神方面的獎勵。如果從獎助學金中撥出適當資金,和旅行社建立長期合作,給每位獲獎學生壹次旅遊的機會,讓其在旅行的過程中收獲更多除物質方面的東西,遠比僅僅的物質、金錢更有意義。
校旅相結合的策略,壹方面,豐富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得大學生在遊歷過程中學習更豐富的知識、拓寬知識面,陶冶性情,提高精神境界。另壹方面,對旅遊業而言,也借此機會開拓了旅遊市場,促進了旅遊業各方面的完善,推動旅遊業的不斷發展。
長期以來,這壹策略都得不到好的實施,這與我國的大背景有著密切關系。學生外出郊遊,甚至只是在校外玩耍發生意外的案例比比皆是,雖然多數原因在學生,但學校幾乎都要承擔相應的管理失職、監護不力的責任,並給予巨額賠款。國家在這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是相當落後的,學校的權益得不到保護,更不會輕易參與這種安全系數不高的活動。這壹策略的實施必須依靠國家法律的保護,否則,很難進行,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四)主題旅遊產品開發策略
大學生是個文化性較強的群體,對文化需求較高。針對這壹特征開發適合大學生感興趣的旅遊產品,更能引起大學生的關註,並積極參與其中。紅色旅遊壹向被大力推廣,但在大學生群體中卻出現?逆反映?,由於長期的應試 教育 、傳統教學模式,使得大部分學生對紅色旅遊、經典旅遊出現了排斥現象,但紅色旅遊對於當代大學生是非常必要的。紅色旅遊可以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愛國熱情,通過合理的引導方式,讓其間接對我國發展歷史有壹定了解,從而達到本主題想要達到的效果。
但在對旅遊目的地的選擇上,古鎮古建築、少數民族聚居區和自然風光優美的地方所占比例較大,麗江古城、瀘沽湖、大理、西藏、鳳凰古城、江南水鄉等為大多數學生所偏好。開發關於古鎮古建築研究、異域風情體驗和美的享受之類為主題的旅遊產品,更能吸引廣大學生的興趣,參與其中。
舉例說明:開展?麗江風情遊?,這壹旅遊產品對大學生具有壹定吸引力。首先,此旅遊產品除了經濟上的目的,更希望通過這樣的旅遊讓更多的人了解麗江的文化特色、民風民俗,滿足大學生的文化需求;其次,?麗江風情?比?麗江文化?聽上去更具有韻味,文化給大學生的感覺是就學習,長期的生活學習使大學生對學習不免產生厭倦心理,而?麗江風情?在名稱上更加具有吸引力,讓人忍不住想去探索,帶著壹個愉快的心情從無形中學習;再次,這樣的主題產品使得人在旅遊的過程中感受到的、學習到的東西都形成了壹個整塊,而非淩亂,收獲到的文化、知識更加牢固、深刻。
主題旅遊產品策略,需從大學生興趣方面著手,變換不同的方式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這壹策略對於大學生旅遊市場的開拓也具有壹定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朱鎮.我國大學生旅遊空間行為特征分析[J].利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6).
[2]洪燕.當代大學生旅遊消費分析[J].南昌高專學報,2005,(3).
[3]徐靜,張曉霞.大學生旅遊市場分析及開發對策.新西部[J].2008.
[4]肖星,嚴江平.旅遊資源與開發[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2.
[5]張國洪.中國旅遊文化[M].南京: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旅遊心理學論文篇三
《如何在旅遊心理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中等職業教育是為了培養實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為社會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從業人員。這要求職業教育不但要關註學生的專業技能,而且要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保證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有壹定的?定崗?的工作能力。旅遊專業的學生,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對旅客紛繁復雜要求的應變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註重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心理素質進行培養,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 根據旅遊業的需要,培養工作需要的多種能力
旅遊專業的學生 畢業 後,需要從事旅遊管理和旅遊服務工作,必須及時發現工作中各種情況的變化和各方面因素之間的矛盾,並具備解決問題和調節矛盾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註意培養學生超人的記憶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和靈活的應對能力。這需要學生能夠主動留意工作範圍內容的情況變化,比如,作為景區管理人員,要關註自己工作景區不同季節遊客的人數變化;隨時關註景區內進入遊客人數與景區內飽和人數之間的關系;關註不同時段景區內集中爆發的問題;關註不同季節遊客身份的變化等。將自己觀察到的情況,與學習到的相關 旅遊知識 進行對比,及時調整管理策略,以保證景區內的遊客的遊玩安全、有序進行,保證旅遊品質。
對於前臺和客服工作,要加強對學生註意 記憶力 的培養,通過回憶、分段分散、列表對比、自編提綱和 順口溜 、聯想等方式加強學生的記憶,讓學生從業後能夠快速記住自己接待的客人的各種信息,為客人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以提高服務質量。比如,要牢牢記住自己接待的客人的好惡,尤其是記住某些人的禁忌,為客人提供周到而貼心的服務;能準確為客人提供需要的服務信息,為客人推薦符合客人身份和 愛好 的菜品等。
2 培養學生調控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
旅遊行業的工作對象是不同國籍、性格各異、生活習慣、文化背景各異的人群。人們的旅遊需求各不相同,表達方式各有特點,而旅遊從業人員要具備應對各種情況的應變能力和耐心。教師要引導學生培養情緒調控能力,面對遊客的各種要求要保持克制、冷靜,即使客人的要求很過分或者不甚合理,也要以和善的態度對待,並以委婉的語言得體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
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註重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理智控制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水平。旅遊從業人員在工作中,總會遇到各種意外事件,比如,旅行途中的意外事件,客人之間的矛盾沖突,因不良行為導致的遊客與旅遊地居民的沖突,以及各種個性化的言行導致的敵對情緒,都可能導致矛盾突然發生。面對突如其來的事件,旅遊從業人員要能保持克制、冷靜的態度,以自己的真誠和熱情來調解矛盾、化解糾紛,並以自己的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來影響周圍的人,讓客人在自己的帶動下保持愉悅的心境和旅途愉悅。
3 培養學生堅韌意誌,適應艱苦的旅遊工作需要
旅遊從業人員的工作環境充滿變幻和不確定性,隨時可能遇到惡劣的天氣和險惡的自然環境,需要從業人員具有堅韌的意誌、堅強的品格,以應對工作中的挑戰。教學中,教師要註重培養學生堅韌的意誌,以案例教學法或是情景體驗法,讓學生初步認識到工作環境的惡劣,做好應對艱苦環境的思想準備。教師為學生播放壹些具有代表性的旅遊案例,比如,導遊帶隊旅遊途中遭遇車禍,導遊堅持讓救援人員首先營救遊客,自己忍痛堅持讓救援人員最後對自己施救。讓學生初步認識到堅強意誌對旅遊工作的重要意義。
利用小組談論、合作法,讓學生預測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會對自己帶來哪些困擾,進行哪些方面的考驗,並思考相應的應對方法。這種有針對性地訓練,能提高學生對困難預知能力,以及做好應對困難的思想準備,從而培養學生的堅韌的意誌、做好迎接各種困難的心理準備,提高學生對將來工作的適應能力。
4 樹立終身發展意識,適應旅遊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目前,我國的旅遊事業飛速發展,旅遊的方向和熱點問題不斷發生變換。課本是對以前旅遊專業知識的 總結 和提升,遠遠落後於旅遊發展現狀。教師在教學中,要向學生滲透終身學習的意識,讓學生明確知道?學校學習僅僅是將來工作的基礎?,而不是學習的終止,讓學生初步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但要善於向教材學習,還要向有 經驗 的同行前輩學習,還要大力開發課程資源,利用豐富而便利的網絡資源實現開放性學習,以適應將來工作的需要。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雖然文化基礎差、行為相對散漫,但是,他們在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教材與實際案例的對比,讓學生認識到所學知識的滯後性和局限性,引導學生保持正確的學習觀,即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學習方向和學習內容,鼓勵學生積極接受新的旅遊思想和旅遊理念,調整自己的思想認識,以適應將來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