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之前稅務部門監管不嚴,自2015起,妳可能會發現,這種用虛假技術“鋪路、暗渡陳倉”的做法是得不償失的:不僅會加重稅負,還會面臨評估、虛假出資等壹系列問題。其實很多創業者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跟曼德企業服務壹起來看看吧!
技術投資的稅收問題
如對之前的做法有爭議,《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非貨幣性資產投資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65 438+05]41號)已明確規定將技術投資拆分為兩筆交易:1 .技術轉讓;2.認繳出資。前者會產生個人所得稅和其他與技術轉讓相關的稅負。
壹、個人所得稅
根據上述文件,應納稅所得額=技術發明成果轉讓收入-資產原值及合理稅費。因此,計算應納稅所得額,需要確定資產轉讓收入、資產原值和合理稅費三項的金額。其中,技術發明轉讓收入應當按照評估後的公允價值確認。資產評估確定的價值與投資取得的股權比例不壹致的,評估確定的價值應當作為公允價值。如甲方與合夥人* * *設立企業,註冊資本10萬元,占甲方30%,按股權比例,投入的技術發明價值為300萬元。但如果評估確定的價值是400萬元,就應該是400萬元作為轉讓收入。不能提供完整、準確的財產原值證明進行準確計算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財產原值。合理的稅費意味著比個人所得稅更大的稅負,下面簡單列舉壹下。
二。技術轉讓過程中的其他稅費
1,增值稅
根據營改增的相關規定,技術成果轉讓的稅率為6%,但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稅的優惠待遇;如果受讓方要求轉讓方開具6%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進項稅,那麽轉讓方承擔6%的增值稅。而且無論是否免征,增值稅都不能作為“合理稅種”抵扣個人所得稅的收入。
2.城建稅及附加
如果轉讓方選擇按6%繳納增值稅,所附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可計入合理稅額。
3.印花稅
根據《印花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專利權、軟件著作權的轉讓屬於“財產權利轉讓”的稅目,由質權人按照0.5‰的入賬金額加蓋印花;非專利技術轉讓屬於“技術合同”稅目,承辦人按入賬金額0.3‰申請貼花。
4.其他官方費用
如果轉讓標的是專利權或者軟件著作權,還需要繳納權屬變更登記的相關行政費用,也可以包含在合理的稅費中。
評估和虛假出資。
如前所述,還需要對確認技術的公允價值進行評估,以確定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本來取消了驗資程序,卻因為技術投入而引入了評估程序,更不用說評估費和技術投入納稅申報負擔了。
這裏需要強調的是,並不存在真正的技術轉讓,只是壹種假象,以掩蓋相關股東不願付出真金白銀卻以技術為幌子,不僅如上文所述增加了個人所得稅負擔,還面臨虛假出資的潛在風險。雖然國家已經廢除了虛假出資的刑事責任(用白話文說,很多老壹輩的企業家都因為這個罪名鋃鐺入獄),但是民事責任是逃不掉的。比如公司的其他股東或者合夥人,遇到困難可以起訴違約,可以代表公司起訴(法律上的代位)要求實際繳納出資。公司債權人還可以在公司資不抵債時要求實際股東繳納出資等等。
給創業公司的壹些建議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問,這次技術投資雖然交了個人所得稅,但下次轉讓時代扣的基數或成本也高,最後也沒有虧損。稅務專家肯定笑了:第壹,雖然基數提高了(暫時假設,因為虛假的技術投入可能不那麽推定),看似沒有多交個人所得稅,但誰能保證以後轉讓價格會更高(可能沒有下壹次,也沒有增值稅繳納的機會)?第二,即使妳在未來的保費轉讓中增值部分要交個稅,如果有機會,妳是選擇現在交還是以後交?不僅僅是資金的時間價值,更是資金對創業階段企業的重要性。很多稅收籌劃的核心恰恰是法定的延期納稅時間。
那麽創業公司應該怎麽做呢?
如非必要,不要用技術出資,尤其不要通過技術逃避股東的出資義務。實踐中,部分股東在不繳納出資的情況下取得了公司股權或者取得了不成比例的股權份額,完全可以通過合夥(股東)協議、代持等替代方式解決,並且適當的籌劃可以合法減輕稅負。
即使有技術要註入公司,也不壹定要作為技術投入。隨著創始人將其帶入公司,成為公司財產,利用稅收優惠依法轉讓股本仍是壹種選擇。
例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向全國推廣實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稅收政策試點的通知》(財稅[2065 438+05]165 438+06號),2016年6月至10月1日,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將在全國範圍內。如果初創企業符合中小型高科技企業的需求(技術要求很關鍵!),公司溢價融資帶來的資本公積和利潤盈余,既可以增加公司註冊資本需求,又可以延緩繳納個稅。不是更好的選擇嗎?
尋找工商審計的曼德企業服務,壹站式企業服務平臺
在數以億計的雲數據支持下,公司會在曼德企業服務上註冊並核對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