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如何培養財務人員的數字敏感度

如何培養財務人員的數字敏感度

在我們會計工作中如何培養對數字的敏感度?很多時候我們對數字沒有多大概念,我們雖然知道計算規則,比如150-50=100,知道如何計算固定資產折舊,但是卻不知道這個數字背後的含義。現實職場的工作是服務於商業社會的,每個數字背後都隱藏了特有的含義,要麽代表了壹個資產(可以是有形的或是無形的);要麽代表了壹項債務或是壹項資本。總之壹個數字背後都有其對應的東西,這就是數字的敏感性。

既然每個數字都有對應的東西,那它就要符合自然界、符合我們這個社會的規則,而不僅是數字的規則。會計行業中特別講究這種東西,各種各樣的數據代表的是商業的行為,數字背後的商業行為要輔助現有的商業決策,所以作為財務我們要培養數字的敏感性。

再開聊之前先導入壹個職場的案例:

某公司的財務總監A負責付款審批(報銷費用、年會費用、采購費用等等),當然他前面還有其他人簽批(B、C、D)。

這個月行政部報銷壹筆5萬元的清潔費用。行政專員提交費用申請,行政部門負責人簽字確認(有這個事情,而且的確要本月付款);簽完字審批單就流轉到財務部門,基層財務人員C確認簽字(審核附件支撐是否正確),並及時記賬;財務經理B審批確認(看壹下賬務處理有沒有錯);最後到財務總監A的手裏,做最後的把關。這個時候如果妳是A,妳會不會從頭看壹遍呢?當然A有可能會看,也有可能不會看。什麽情況下會不看呢?當然是他心裏有把握,有底的時候。因為他知道公司壹個月發生的清潔費大概就是5萬元左右。但是如果申請單上的金額是8萬呢?那是A肯定都不用細看,就會說:“哎,怎麽回事啊?妳這個有異常,經理B妳去查查清楚好不好,差別太大的妳寫清楚原因。”兩個不同的數字,引起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這就是數字敏感性的存在。

? 月初稅務會計D,計算每個月要交多少增值稅,做稅務申報,算出來之後交財務經理B審核,然後財務總監A審批,A審批完最後總經理審批同意,確認支付稅款。

公司稅務會計D工作兩年,數字敏感度不夠,以前工作中也被B講過多次,但是每個人的成長速度不壹樣,還沒有修煉到家。這個月,剛好財務經理B休假了,D計算完稅款之後直接找總監A審批。

A壹看報表5秒鐘就發火了:“妳怎麽回事啊,我們去年壹年的稅款才1200萬,這個月怎麽就400萬了?回去檢查去。”

D回去之後就在想:“怎麽回事啊?我很用心計算了啊。我知道B不在,怕出錯,更是特別謹慎的計算了啊。”

結果查來查去發現問題了,400萬確實多了,本月實際應交的增值稅是115萬。問題再哪呢?原來400萬是1-4月的累計數,D把累計數填到了本月數去了。因為沒人給她檢查,她自己又檢查不出來。這個時候財務總監A壹看就發現了數字的邏輯性不對。

大家回想壹下妳們工作中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辛苦做了半天的報表被上司幾秒鐘就發現問題。當然有的財務總監、財務領導不會像A這樣當場發火,可能會笑瞇瞇的跟妳說。有的話就是妳的數字敏感性不夠。那財務人員如何培養數字的敏感度?接下來從以下四個方面分享壹下:

第壹:數字和財務的關系。

數字和財務的關系。我們知道差旅費報銷時:出差有火車票、飛機票、住宿費、外地餐飲費等,這就形成了壹個數字,壹趟回來費用5000元,就要填寫報銷單申請報銷,單子審核過後要付錢做賬,這就形成了財務報表上差旅費的壹個數字。財務報表就是有這樣的N多的數字構成的。這是財務的基本做法。任何壹個經濟行為體現在公司裏面只要跟錢、數字有關都會最終以財務報表的形式體現出來。

D要申報增值稅的案例中,我們發現有三個數字很重要:第壹個數字1200萬,為什麽A壹下字反應出來了1200萬呢?因為去年壹年的增值稅納稅總額1200萬是這家公司會計的常識。

可以說每壹個做到財務經理、總監的人對於她所服務的企業都有壹個會計的常識。這樣說可能大家不太理解,我們換個方式來說,妳現在問妳們的財務經理、財務總監公司的收入、利潤、成本、稅收、毛利率,增長率等等這些重要的指標,他們腦子裏是清清楚楚的,這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會計的常識。

大家反思壹下自己,處於自己的職位,妳們有多少的會計常識呢?我們經常講我要學點東西,特別是會計小白最容易說:“我去這家公司工作主要是考慮到能不能多學點東西,讓自己有所成長。”那麽現跟大家有沒有發現,會計常識就是我們大家要學的東西。不要以為高深的會計理論才是我們要學的,理論雖然要學,但是會計的經驗、會計的常識才是基本的。?

實例中的1200萬是會計常識,D辛苦算出來400萬是第二個重要的數字,它是現實數字,也是壹個具有故事的數字。財務總監A壹看這個數字不對,400萬跟實際的情況發生矛盾了,也就是這個現實數字違背了會計常識,肯定有問題。這就是數字敏感性,背後有會計常識的存在。D最後重新算出來的數字115萬是第三個重要的數字,財務總監看到115萬,為什麽給她簽字了呢?如果不是年末的話,假使D壹開始出來的數據就是115萬,B不在,A很有可能都不細看115萬是怎麽算出來的。因為他看到115萬的數字,心裏壹想去年是1200萬,攤到每個月就是100萬,100萬有個升降的幅度,可能是今年的業績增長了。所以D算出來的115萬,就姑且不看算的究竟對不對了,即使不對下個月再調整就是了。

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財務總監、財務經理整天說說笑笑,好像沒什麽事情,那是因為他們的數字敏感性高,很多事情他們壹下字就處理完了,就有時間去做別的事情。這是我們要向財務總監學習的很重要的點。

1200萬、400萬、115萬這三個數字就構成了三方面的內容,第壹個是會計常識,第二個是現實的數字有沒有違背常識,第三個是需要修正到會計常識的可理解範圍之內。115萬就是100萬可允許變動的範圍之內,這三點非常重要,貫穿於整個財務工作當中。

如果妳是應收會計,起碼閉著眼睛就能說出應收賬款的余額大概是什麽數,這就是壹個會計常識。妳這家公司是制造業,去年應收賬款大概是1200萬左右,如果今年某壹個月做出來是2000萬,那妳第壹意識就應該是“我是不是做錯了?”然後去檢查,這樣妳上報領導的時候,領導對妳的印象會非常好,因為妳經常不出錯啊。其實不是妳不出錯,而是妳自己已經檢查過了。做費用也壹樣,每個部門,每個月大概會產生多少費用,都在掌握之中,都是會計常識。做到經理掌握的會計常識就更多了,我們的費用、應收、應付、資產、負債、利息每個月大概多少錢,知道的清清楚楚,這就是每個人的經驗,每個人常年積累下來的會計常識。

講了這麽多,最重要的壹點是要想提高對數字的敏感度就要先修煉妳的會計常識。

第二:數字對財務的重要性。

數字對財務就好比空氣對動物的重要性,關乎生命,如果妳不喜歡數字而去做財務、做會計,妳是走不遠的,說不定做個壹兩年或是壹段時間就轉做銷售了。數字就是財務的空氣。為什麽這麽說呢?我們來分析壹下財務和會計整天做的事情是什麽:固定資產管理、費用報銷、稅務申報這些都是數字的來源,財務部門有很多崗位,每個崗位職責不同,職責不同每個人負責的東西就不同,每個東西的最前端其實是不同的業務,我簡單的來分壹下。不同的業務部門產生不同的數字:銷售、采購的業務會產生應收、應付;生產部門會產生成本或是存貨;研發部門會產生無形資產、研發費用;後勤部會產生人工工資等等。每個部門都會產生對應的費用。

大家發現沒有,財務部門壹天忙到晚都在幹壹件事情,那就是在記錄各部門的商業行為。

財務的任務就是把商業行為轉化成財務的數字,最終形成財務的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等)。財務的報表又用來支持明年的商業決策。老板通過報表可以發現:公司有1個億的資金,那明年可以用來做壹些投資,讓閑置資金動起來,錢生錢;原先投資的項目回報不怎麽樣,可以調整策略;應收賬款周轉不靈,要剔除壹些壞的、差的客戶。這就是用財務數據來支持商業決策。

所以,要培養數字的敏感度,就要了解每個數字背後的商業行為。

第三:只會算數的財務不是稱職的好財務。

財務人員只會算數是不稱職的。壹個稱職的財務不能只會算數字。比如財務人員C她每月統計應收賬款,知道應收賬款每個月的余額,余額可以分解成多少公司也知道的清清楚楚。她是不是只要每個月按時把應收賬款表提交給領導就行是稱職了呢?

如果公司的應收賬款常識是1200萬,這個月她統計的是2000萬,就這麽提交了,總監壹看報表,5秒不到又要挨罵,回頭壹查,統計重復了。

公司使用ERP,前面下單的人同壹家公司使用了不同的編碼。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可能是這個客戶不是經常有業務往來的客戶,可能2年前有過合作也有可能這個公司改名字了,但是業務員不知道,申請編號的時候重復了。那妳在做應收賬款統計的時候有沒有合並同類項呢?做壹名稱職的財務,計算應收賬款的時候要檢查有沒有算重復,有沒有算漏了。

大家想做壹個稱職的財務,培養自己的敏感度,可以列出自己崗位的關鍵指標,每壹天都看看,感受每壹個數字背後的支撐和邏輯。

第四:要講清楚數字背後的故事。

當D把稅表做出來的時候,面對400萬的增值稅他從來沒有想過數字背後的故事。我們整理的財務數據的來源是商業行為,財務數據最好反哺支持公司的商業決策。從業務到財務數據其實有5個步驟:

報表前的工作就是會計核算,報表後的工作主要做兩件事情。第壹是解讀、分析:像預算、財務分析是報表後的崗位,對報表的各個指標進行分析,講出他的原因。第二件事就是檢查。其實很多公司都是壹邊做分析,壹邊發現問題,發現這個月少計提了什麽,某項成本漏結了,月結結束後還在動成本。為了盡量減少這種情況,很多企業會在之前做個預估;或是做個月結時間進度表,按著時間進度表去壹項項完成。

報表後的工作要用報表檢閱和分析的角度去驗證數字的準確性。尤其是管理不是很好的企業,應收賬款經常掛錯科目,或者是掛錯對象。因為他搞不清楚數字背後的故事。這家為什麽是200萬的應收,為什麽沒有按時回款。知道200萬應收背後故事的人就會跟領導說:“這個200萬是因為這家企業在XXX項目上砸的錢,導致資金斷裂了,預計XX時候才能回血、回款。”

壹個好的財務領導能把這些數字背後的故事說的清清楚楚。在舉個例子,經常會發生稅務人員對某壹家公司進行稽查,做稅的會計就很害怕啊:“又來稽查了,說我這個地方不對,那個地方漏稅,哪有啊,我怎麽沒有發現。”基層的稅務會計就報給領導,領導壹聽,這有什麽啊,我來應付。稽查人員來了,財務領導劈裏啪啦解釋壹通,OK,過關了。因為他講清楚了數字背後的關系,講清楚了數字背後故事及邏輯性,說明了數字代表的商業行為。稽查人員壹聽,哦,沒有漏稅啊,商業行為的性質原來事這樣啊,對應的合同有,對應的納稅時點、計算也準確,那就是真的沒問題了。

如果妳是基層的稅務會計,妳有沒有讀懂數字背後的含義?妳能跟稅務局解釋數字背後的商業行為麽?如果可以說明妳是很OK。應收、應付、稅務、資金的管理、出納、預算的分析等等,只要是每壹個數字,我們都要能講清楚背後的含義及故事。這裏推薦給大家壹個做法:報表報送前,先拿鉛筆對著每壹個數據,在能過清楚知道其背後含義的數字後面打勾,符合妳的會計常識的數字後面也用鉛筆打個勾,自己先驗證每個數字的準確性,確保準確。全部打完後再發送。

最好我們總結壹下前面講的例子中,包括了四個層次的崗位,每個層次的崗位都要講清楚數字背後的含義,但是重點是不壹樣的。

C——基礎會計:底層的會計要求弱壹點,如果自我要求高,對每個數字都研究的很細的話最好。要做到到有依有據,就是說做賬憑證要齊全,包括內外部原始單據、簽批的流程,數字產生的合理性,不要掛錯科目、客戶、供應商、個人。

D——專業會計:復雜的會計要做到準確時效。做報表分析的人要做到準確跟時效,會計常識要像崩緊了的弦壹樣刻在腦子裏,壹看到費用這麽多,就發現不對,立馬向下個層次的人要明細,找原因。

B——財務經理:重點在對變動的解釋。合理的異常,要備註清楚,把故事講清楚。

A——總監:重點考慮業務的邏輯性。有了上面幾個層次的基礎,他可以重點考慮業務的邏輯性。

很多時候發現領導不是很忙,就是因為下面的人已經看了很多遍,到他那壹步只要考慮商業行為的邏輯性就可以了。

會計的常識、現實的數據、前端的商業行為之間的關系對我們培養數字敏感度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上一篇:如何從智博會看智能產業發展新動向?
  • 下一篇:如何做好基層稅務局征管科長工作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